閆瑋娟 王佳冰 張國英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腦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運動想像療法的療效觀察
閆瑋娟 王佳冰 張國英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目的觀察運動想像療法在腦卒中下肢功能障礙治療中的療效。方法將62例腦卒中住院患者隨機分為運動想像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運動想像組增加運動想像治療。采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數(shù)進行療效評定。結果實施運動想像療法治療后,運動想像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指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運動想像療法能夠加快和促進腦卒中下肢功能的改善。
腦卒中;運動想像;下肢功能
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或稱為急性腦血管病事件[1]。臨床上發(fā)現(xiàn)腦卒中后大約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來,但卻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軀體功能障礙,尤其下肢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站立和步行,改善下肢整體功能對腦卒中尤為重要[2]。運動想像(Motor Imagery)是指在內(nèi)心反復地模擬排練運動活動而不伴有明顯的身體運動[3]。我康復中心運用常規(guī)治療技術和運動想像療法治療腦卒中下肢功能障礙取得很好效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選取2012-08—2013-08在我院康復中心住院的腦卒中患者62例,年齡40~70歲,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運動想像組和對照組。運動想像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對照組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兩組患者均沒有抑郁癥、認知功能障礙,沒有疼痛和嚴重痙攣,均可配合康復治療。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肢體功能評分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在我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①坐位、站位平衡訓練及軀干功能訓練。②Bobath技術。③Brunstorm技術。④PNF技術。⑤Rood技術。⑥橋式運動。⑦股四頭肌訓練儀。每次康復訓練持續(xù)約0.5 h,治療2次/d,5 d/周,連續(xù)治療4周。
運動想像組在以上訓練的基礎上加用運動想像療法,患者仰臥于床上用5 min進行全身放松,然后給患者5~10 min時間進行想像,首先假想周圍環(huán)境,進入假想的環(huán)境中,想像下肢的屈膝,足尖離地,足跟落地,患側下肢負重,想像外出步行,上下樓梯,治療師可以給予語言指導,間斷進行,患者要精力集中。每次康復訓練持續(xù)約0.5 h,治療2次/d,5 d/周,連續(xù)治療4周。
1.3 療效評定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xiàn)MA)評定患者治療前后下肢運動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4]評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康復評定均由專人進行。
治療前兩組患者下肢FMA及M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FMA、MBI評分均提高(P<0.05),并且運動想像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1~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FMA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FMA比較(分,±s)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運動想像組3217.43±5.9827.22±6.186.33<0.01對照組3018.36±6.2324.58±5.884.04<0.05 t 0.062.64 P>0.05<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MBI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MBI比較(分,±s)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運動想像組3248.86±8.7875.96±9.4811.86<0.01對照組3047.98±6.6567.52±9.549.20<0.05 t 0.443.49 P>0.05<0.05
有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應用“運動想像”可部分活化損傷的運動網(wǎng)絡[5]。運動想像時與實際動作時腦成像大部分激活區(qū)相似,被活化的肌肉運動皮質(zhì)區(qū)、基底核和小腦區(qū)與實際進行該活動時活化的部位相同[6]。腦部的運動功能區(qū)的活化更好的促進肢體功能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FMA和MBI評分均明顯提高,但運動想像組患者優(yōu)于對照組,與以往的研究結果[7]一致,其機制可能與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遞質(zhì)和損傷的運動網(wǎng)絡活化有關。
施行技術操作過程中,始終強調(diào)患者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并給予最大程度的努力和配合,這使得所有的治療活動對于患者來說都成了目的性的活動,而在完成某一目的性活動中,患者的大腦僅需指令某一活動,而不必去作出收縮或放松某一肌肉的具體指令,容易被執(zhí)行[8]。運動想像療法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像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能力,治療師在治療時明顯減輕了體力上的勞動,同時也可以進行小組治療,提高工作效率,患者出院后,依然可以在家庭按照此方法進行訓練,簡便而有效果。運動想像的內(nèi)容可能決定著運動想像的康復效果,本研究的運動想像內(nèi)容并非最佳運動想像需要,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會總結運動內(nèi)容選擇與運動恢復效果的關系,以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工作。
[1]賈建平.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
[2]柏京,楊衛(wèi)新.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tǒng)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穩(wěn)定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8):734-737.
[3]PorroCA,F(xiàn)eancescatoMP,CenttoV,etal.Primarymotor and sensory cortex activationduiring motorperformance and motor imagery:a functional maga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J Neurosci,1996,16(23):7688-7698.
[4]繆鴻石,朱鏞連.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9.
[5]Page SJ,LevineP,SistoSA,et al.A randomized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ngery in acute stroke[J].Clin Rehabil,2001,15(3):233-240.
[6]尹明慧,李波,孟長軍,等.足部運動想像改善腦卒中偏癱下肢運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7):660-661.
[7]劉惠宇,朱麗芳,謝冬玲.運動想像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 (5):449-450.
[8]范振華,周士枋.實用康復醫(yī)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485-498.
1005-619X(2014)07-0617-02
10.13517/j.cnki.ccm.2014.07.029
2014-02-09)
文章編號:1005-619X(2014)07-0618-02
10.13517/j.cnki.ccm.2014.0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