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2014年8月27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授予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副部隊長戴明盟“航母戰(zhàn)斗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戴明盟能有今天的成就,顯然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被遴選為第一批艦載戰(zhàn)斗機試飛員以后,他帶頭試飛高難課目和風險項目,第一個駕機在航母上成功實施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實現(xiàn)了我國固定翼飛機由“岸基”向“艦基”的突破,為加快殲-15艦載機研制定型和航母戰(zhàn)斗力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航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
戴明盟是誰?這是很多人非常想了解的,不僅僅是這段時間,早在兩年前,殲-15成功降落“遼寧艦”的消息傳出后,網(wǎng)友們對這位首降成功的飛行員就充滿了興趣。
戴明盟似乎足夠神秘,做為國家重點培養(yǎng)的飛行員,網(wǎng)上搜到的公開資料屈指可數(shù)。十七大時是全國黨代表,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服役于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曾任一大隊大隊長……
的確,戴明盟來自海軍航空兵著名的“??招埴棃F”,這支部隊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zhàn)中擊落、擊傷敵機31架,創(chuàng)造了同溫層作戰(zhàn)、雙機對頭著陸等世界空戰(zhàn)史上的“八個第一”,涌現(xiàn)出王昆、舒積成、高翔、王鴻喜等一大批戰(zhàn)斗英雄和“王牌”飛行員。1965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fā)布命令,授予該團“??招埴棃F”榮譽稱號。
毫無疑問,在今天,這支擁有輝煌歷史的部隊又有了一個英雄試飛員。
在戰(zhàn)友們的心中,他是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優(yōu)秀飛行員。2003年,作為“有潛力的好苗子”,戴明盟被選派前往俄羅斯學習艦載機著艦技術。以優(yōu)異成績學成歸來后,2006年,他又被上級領導任命為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一大隊大隊長。
隨著中國首艘航母即將誕生,挑選艦載機飛行員的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戴明盟知道,駕駛飛機在母艦上著艦、起飛,是一項極為復雜且危險系數(shù)高的工作。雖然通常來說,航母整個飛行甲板面積相當于三個足球場,但飛行員著艦時,從空中看航母就像“一張小郵票”,要把飛機降落在“郵票大小”的地方,飛行員必須用小小的尾鉤準確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他做夢都想成為這種能肩負國家民族使命的超級猛士。
想要成為首批艦載機飛行員,顯然不是簡單的事情,除了符合上級制定的相當嚴格的選拔標準,比如“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3代戰(zhàn)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等基本要求,還要通過“身體檢查”。殲-15艦載機在鉤住阻攔索的瞬間,飛行員會承受巨大的載荷,這對飛行員的頸椎、腰椎和脊柱都會產生影響。同時由于慣性的作用,血液加速向飛行員頭部涌去,眼前會出現(xiàn)“紅視”現(xiàn)象……
連闖兩關之后,還要跨過心理的障礙,由于14度的滑躍傾角,飛行員在起飛時會產生加速撞墻的感覺;在著艦時,為了防止掛索失敗,艦載機飛行員必須大油門下滑著艦,以保持“逃逸”速度。對于艦載機飛行員來說,每一次起降,都是過“鬼門關”。
毫無意外,作為海軍航空兵精英的戴明盟,最終被千里挑一地選中,成為中國航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
中國艦載機首飛“第一人”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zhàn)力量現(xiàn)代化水平、增強防衛(wèi)作戰(zhàn)能力,發(fā)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在航母“遼寧號”服役后,西方媒體嘲笑沒有艦載機的“遼寧號”不過是“移動的博物館”。有美國人認為,航母艦載機飛行員比航天員更難培養(yǎng)。就連大名鼎鼎的美國“小鷹號”,也曾多次出現(xiàn)過摔機事故。在航空母艦上,飛行員要想駕機順利著艦,必須用小小的尾鉤準確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雖然航母有300多米長,七八十米寬,但飛行員從空中看航母只有郵票大小,要把飛機準確降落在上面,這是一項極為復雜且危險系數(shù)高的工作,中國人短期內很難突破。
戴明盟暗中憋了一口氣,一定要為中國人爭口氣,讓航母早日擁有戰(zhàn)鷹!
2012年11月23日,是戴明盟終身難忘的日子。上午7時許,身著七彩服裝的航母艦員在甲板上一字排開,仔細排查飛行跑道上可能出現(xiàn)的異物。陸上試飛指揮部領導為避免給戴明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規(guī)定所有人不準到機場為飛行員送行,要給人感覺今天的飛行和往日并沒什么不同。
海軍駐飛機制造廠軍事代表室副總代表李忠東以檢查飛機的名義來到停機坪,目送戴明盟登機、開車、滑出、起飛。李忠東從殲-15飛機立項開始,一直負責這個項目的監(jiān)造工作,陪伴著殲-15飛機度過了整整八個年頭,他常年奔波于制造廠和試驗場之間,為殲-15飛機的研制和試驗付出了心血、汗水和青春。
9時,戴明盟駕駛從陸地某機場起飛的殲-15飛機,飛臨正在渤海謀海域中的遼寧艦的上空。飛機上裝有攝像頭和圖像傳輸設備,飛機前方的圖像就像電視直播一樣傳輸?shù)剿_的大屏幕上。大家緊盯著大屏幕,誰也不說話,現(xiàn)場極為安靜。
飛機在航母的上空盤旋了一周,建立航線,開始著艦。飛機從400米的高度,以240公里的時速飛向航母,郵票大小的航母在迅速變大,就在飛機即將觸艦的瞬間,畫面圖像突然消失,屏幕上出現(xiàn)“信號傳輸中斷”的字樣,面對此時的黑屏,人家都屏住了呼吸。
幾秒鐘之后,圖像又出現(xiàn)了,飛機正在上升。原來,在飛機高度較低的情況下,受岸邊山脈的遮擋,飛機上的視頻信號是傳不過來的。剛剛發(fā)生的情況說明艦載機是在完成真正著艦前的一次預演。但現(xiàn)場的氣氛仍然十分緊張。
飛機升上高空,再次建立航線,再次飛向航母,再次出現(xiàn)黑屏。雖然這一次大家都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在圖像信號中斷以后,還是不由得把心提了起來,誰也不說話,塔臺上死一樣寂靜,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黑屏,都在默默地等待著什么。李忠東更是緊張,而此時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心里默默地數(shù)著:“一、二、三、四、五、六……”
“叮鈴鈴……”塔臺上的電話突然響起來,把大家嚇了一跳。指揮員迅速抓起電話,電話里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成功了!”
原來在完成對著艦環(huán)境的判斷后,戴明盟從艦尾進入,調整航向,對準跑道,放下尾鉤?!芭椋 睉?zhàn)機呼嘯而落,滑行幾十米后穩(wěn)穩(wěn)停住,著艦一次成功。戴明盟駕“飛鯊”著艦時,尾鉤準確鉤住了第二根阻攔索。國際級功勛試飛員徐勇凌說:“其實這里面大有學問,首先表明飛行員對飛機的操控能力很強?!贝笾行秃侥干弦话阌兴母钄r索,戰(zhàn)機降落時通常會選擇掛在第二或第三根。如果對準第一根,飛機降落點太靠近甲板后緣??赡軐е赂叨冗^低撞到航母尾部。如果對準第四根的話,留給飛機的減速空間就比較短?!翱梢?,戴明盟他們事先通過大量的通場和觸艦復飛等訓練,把相關技術練到了家!”
他是倔強的“拼命三郎”
戴明盟如今的飛行技術雖堪稱一流,但剛進入駐浙江某飛行團時,他也曾一度十分苦惱。
剛進部隊的時候,大隊長提問正在座艙實習的戴明盟:“發(fā)動機使用溫度上限是多少?”他頓了一秒答出。沒想到,大隊長厲聲責問:“準備這么多天還記不住,空中誰等你?”那一刻,戴明盟感到羞愧難當。早上集合站隊,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很快了,但教員卻說:“空中作戰(zhàn)勝負在秒!”后來他和戰(zhàn)友都有了走路“一陣風”的習慣,達到了1分鐘起床、2分鐘離房、3分鐘列隊完畢的要求。在飛初教機地面訓練時,正逢天寒地凍的冬季。有飛行任務時,凌晨三四點鐘他們就要進場。一練就是一整天,穿著厚重的飛行服,不一會兒就凍透,但是,戴明盟從未停歇,他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名超一流的飛行員,將錯誤降到零。
如果說戴明盟僅僅只是一個不犯錯的飛行員的話,他被選中成為首位駕駛艦載機降落在航母上的人的概率還是非常低的,因此他另一個優(yōu)勢體現(xiàn)了出來:處理險情時的臨危不懼。
能夠臨危不亂處置空中險情,是艦載機飛行員必備的心理素質,因為艦載機飛行員時時都有可能碰到降落時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的時候,特別還是在我國這種之前沒有經(jīng)驗可循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更加要求艦載機飛行員能夠沉著冷靜并且及時處理險情。
1996年,戴明盟駕駛一架殲六戰(zhàn)機在呼嘯聲中穿越寧波市區(qū)上空來到東錢湖,突然油泵電門跳回,他馬上用手去推,但不起作用,戴明盟內心沒有慌亂,他清楚地知道飛機出了故障,自己必須立即返航。但在飛行途中,機艙已經(jīng)起了煙霧,有的地方冒出了火花。塔臺指揮員為了飛行員的安全,命令戴明盟跳傘。但他為避免出現(xiàn)可怕的后果,拉了一把操縱桿,使飛機避開了鎮(zhèn)海煉化區(qū)域。這時拖著長長火焰的飛機直撲向駱駝鎮(zhèn),他再次冒著生命危險拉了一把操縱桿,使飛機偏離此處,緊接著自己也跳了傘,最終冒著濃煙、一團火似的飛機砸落在一片無人的水稻田里。
在2004年的一天,在部隊進行跨晝夜訓練中,戴明盟和戰(zhàn)友駕駛的戰(zhàn)機出現(xiàn)罕見的發(fā)動機故障,他們憑借著嫻熟的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終于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創(chuàng)造了該機型夜間單發(fā)安全著陸的新紀錄。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過硬的素質,戴明盟才會成為中國航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才能將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著艦成功。今天作為著艦成功的首位飛行員戴明盟同時成為網(wǎng)民關注的焦點。有網(wǎng)友稱,戴明盟,又一個載入史冊的名字,肩負國家民族之使命的真的猛士。
責任編輯 張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