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軍明
選文1 欣賞美
品 味
蔣勛
“美”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機會很多。覺得一個人很美,一片風(fēng)景很美,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樂曲,心里感動,也都可能說:“很美。”
《說文解字》從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開,解釋成“羊大為美”。
近代研究美學(xué)的學(xué)者,有人認(rèn)為“羊大為美”,指的是人類最初吃羊肉的快樂?!懊馈边@個字,因此應(yīng)該起源于味覺。
這一派學(xué)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并未獲得美學(xué)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為,目前我們用到“美”這個字,還是有比較多“精神”“心靈”的內(nèi)涵。覺得一個人很美,覺得一片風(fēng)景很美,欣賞繪畫,聆聽音樂,心情上愉悅豐富的感覺,似乎與“吃羊肉”的快樂有所不同。
“美”這個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與吃羊肉有關(guān),在美學(xué)領(lǐng)域還有爭議。
我們凝視一個人,覺得這個人很美,他或她的一顰一笑,都變成牽掛,有時對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賞,心里也滿是喜悅。我們面對一片夕陽,看到西天上剎那色彩燦爛的變化,我們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風(fēng)景,同時也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時的莊嚴(yán)。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滿山花朵的綻放,忍不住歡欣鼓舞,想放懷盡情地大叫幾聲。偶然在寧靜的夏夜海濱,一抬頭看到滿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許多喜悅、驚訝充滿,竟然可以熱淚盈眶。
許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質(zhì),沒有實際利益,但是,情動于中,留在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卻。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記憶,擱置在角落,連自己也忘了,卻忽然被觸動,深藏底層的生命,一時被呼喚了起來。
吃羊肉,當(dāng)然有快樂,不只吃飽肚子,也在口腔間留有許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畢竟與許許多多內(nèi)心深處極其復(fù)雜的心靈變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學(xué)因此更精細(xì)地分別,把口腔上官能的快樂稱為“快感”,而心靈上豐富的滿足才構(gòu)成“美感”。
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钡拇_,“美”使生命充實了起來。
一個人,如果在饑餓的時候,吃一頓羊肉,無疑是非常大的快樂??湛盏奈福皇澄锍錆M,一定也是“充實”的滿足。但是太過饑餓的時候,狼吞虎咽,甚至饑不擇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實,可能連口腔里的滋味都品嘗不出。
“品嘗”,因此并不等于“吃飽”。
物質(zhì)缺乏,太過饑餓的社會,人如同動物,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飽”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人類在脫離饑餓階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飽”的滿足,口腔中所有復(fù)雜的味覺潛能都無法開發(fā)。吃得粗糙野蠻,品嘗不出酸甜苦辣咸的豐富變化,也就品嘗不出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西方人講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常常用到“taste”這個詞;中國從東漢以后,特別重視“品”:欣賞詩的書叫“詩品”,欣賞畫的書叫“畫品”,評論人物言行舉止性情,叫作“人品”?!捌贰保簿褪恰捌肺丁?。“品味”兩個字都與“口”有關(guān),但已不是用來吃到飽的“口”。
“品”不是一個口,而是三個口,一定是說口腔的味覺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是要有比“吃到飽”多一點精神心靈上的滿足吧。
一個人沒有“品味”,即使財大氣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窮人。一個社會沒有“品味”,物質(zhì)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虛。
(選自《此時眾生》)
美是什么?是口舌的快感,還是視覺的享受,古往今來一直眾說紛紜。作者認(rèn)為:許多生命中的美,并不在于物質(zhì),而在于精神的層面,心靈上豐富的滿足才稱得上美感。文章深入淺出,行文自然,內(nèi)蘊深厚,讀之如沐春風(fēng),如蕩輕舟,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1.文章說了哪兩種沒有品味的情況?
2.我們?nèi)绾尾拍芷肺冻雒溃吭囂骄俊?/p>
選文2 追求美
生命的一抹
郭楓
少年時,總喜歡站在山上聽風(fēng)響,躺在原野上看雪飛,日子過得輕輕忽忽的,像夢,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作美呢?那時還說不出來,生活在北國的原野上,只覺得天地?zé)o限遼闊。早春,在潮潤潤的泥土上,踏著剛出芽的青草,心頭便充盈著戰(zhàn)栗的喜悅,要是在田野間找到一朵初綻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視老半天,仿佛怕褻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卻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時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驚奇!從天上到地下,繽紛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盡夠眼睛忙的。等到西風(fēng)漸緊,黃葉辭枝,我總有無端的感嘆。
稍漸成長,我流離在連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沒覺得有多少顛沛的痛苦,卻暗暗欣喜能趁此飽賞山河的景色。
石頭城蒼涼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揚子江滾滾的流水……更難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邊,一泓秋水,藍(lán)得像鏡子似的明澈;對岸的山峰,紅葉已燦爛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隱月,漁歌悠緩。這豈非神仙境界?于是,便發(fā)下了心愿:將來要偕同二三知己,歸隱于此,數(shù)畝田、幾架書、一卷詩,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在人海中打拼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說依然那么癡傻??!在需要勒緊腰帶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錢的作用;在兒女成行的年紀(jì),還要去崇拜詩,去迷信美,讓許多繁華的機運從指縫間漏過而毫不動容,卻常常對于掠過心靈的感受費盡心神去捕捉。有人說:“入世深些年齡大些,思想就會成熟。”這句話的真實性讓使我懷疑,為什么歷盡滄桑,我的心靈仍然像孩童一樣拙稚呢?
少年時那種登高山、窮幽谷的勁兒,到現(xiàn)在還是興趣不減。而且,只要有一片靜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賞老半天。每天走過的小徑,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縷明麗的陽光,一刻恬然的寧靜,一朵飛花,一葉新綠……這些都散發(fā)著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時,我喜歡閱讀名人的傳記,去傾聽巨人心靈的躍動?,F(xiàn)在,我覺得一聲寒夜的叫賣,一句村野的俚語,都給我不少知識。生活于塵俗里,我常發(fā)現(xiàn)許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義,有時在絕對的沉默中,往往有和諧的天籟洋洋溢耳。說是現(xiàn)實也好,幻想也好,我總覺得這繽紛的世界,永遠(yuǎn)在啟示我,充實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輕時我說不出來,現(xiàn)在更不會說。如果說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種金色的蜥蜴,有時會改變顏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時和剎那沒有分別,這些都是我無法了解的問題。不過,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藍(lán)天中的一縷云,盡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經(jīng)足夠。
(選自《九月的眸光》)
生命是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無數(shù)哲人探尋它的真諦。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暫,我們需要保持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怎樣的生活方式,來最終抵達(dá)生命美的本質(zhì)呢?作者闡述了自己的獨特理解:“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藍(lán)天中的一縷云,盡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經(jīng)足夠。”欲望越多,世俗的煩惱也越多,簡單一些,超脫一些,淡然一些,我們才會更接近生命美的本質(zhì),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
1.簡要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
2.同樣生活于塵俗里,為什么美的境界常伴作者左右呢?
3.文章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舉出一種作簡要賞析。
選文3 感受美
花落的聲音
張愛玲
家中養(yǎng)了玫瑰花,沒過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了花落的聲音。起先是試探性的一聲“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緊接著,紛至沓來的“啪啪”聲中,無數(shù)中彈的蝴蝶紛紛從高空跌落下來。
那一刻的夜真靜啊,靜得聽自己的呼吸猶如傾聽漲落的潮汐。整個人都被花落的聲音吊在半空,尖著耳朵,聽得心里一驚一驚的,像聽一個正在醞釀中的陰謀詭計。
早晨,滿桌的落花靜臥在那里,安然而恬靜,讓人怎么也無法相信,它曾經(jīng)歷了那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鮮鮮的,依然有一種脂的質(zhì)感,緞的光澤和溫暖。我根本不相信這是花的尸體,總是不讓母親收拾干凈。看著它們脫離擁擠的枝頭,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fù)碓谥︻^更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美麗。
這個世界,每天似乎都能聽到花落的聲音。像櫻、梨、桃這樣輕柔飄逸的花,我從不將它們的謝落看作一種死亡。它們只是在風(fēng)的輕喚聲中,覺悟到自己曾經(jīng)是有翅膀的天使,它們便試著掙脫枝頭,試著飛,輕輕地就飛了出去……
有一種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問青紅皂白,沒有任何預(yù)兆,在猝不及防間整朵整朵任性地魯莽地不負(fù)責(zé)任地骨碌碌地就滾了下來,真讓人心驚肉跳。
曾經(jīng)養(yǎng)過一盆茶花,就是這樣觸目驚心的死法。我大駭著,從此怕茶花,怕它的極端與剛烈,還有那種自殺式的悲壯。不知那么溫和淡定的茶樹,怎會開出如此慘烈的花。
只有鄉(xiāng)間那種小雛菊,開得不事張揚,謝得也含蓄無聲。它的凋謝不像風(fēng)暴,說來就來,它只是依然安靜溫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點點地消瘦,一點點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跡地在冬的蕭瑟里,和整個季節(jié)一起老去。
(選自《華商報》2014年4月13日)
張愛玲善于以一顆女性特有的細(xì)膩敏感的心和冷靜清醒的眼光觀察世俗人生,從日常瑣屑中發(fā)掘題材,并融入自己的身世感悟,體味人生的哀樂,涂抹出蒼涼的人生底色,卻又不完全絕望,仍有著生命的執(zhí)著和美感。正是她的細(xì)膩,讓她傾聽到了花落的聲音;正是她的敏感,讓她將花落寫得唯美而令人心醉。從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文章表面寫花落,其實寫的是人生,是生命。
1.作者以優(yōu)美的筆調(diào)寫了六種花的凋零,請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賞析其妙處。
2.文章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
3.有人認(rèn)為,文中的花是女人的象征,不同花的落花方式是不同女子的結(jié)局。請談?wù)勀銓Υ说目捶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