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濤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廣東 江 濤 510280)
目前,膽胰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ERCP已經廣泛應用于膽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然而,作為ERCP最常見的并發(fā)癥,ERCP術后胰腺炎(PEP)卻常常給患者帶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雖然消化內鏡器械不斷發(fā)展,ERCP操作技術也不斷得到提高和改進,但是PEP的發(fā)病率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1〕。本研究對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特點進行探討,旨在了解影響良性膽系疾病行膽系疾病ERCP并發(fā)EPE的相關因素,并提出有效預防方法。
1.1臨床資料 連續(xù)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本院200例接受ERCP的患者。男85例,女115例,年齡19~86〔平均(55.8±30.4)〕歲。
1.2相關影響因素篩選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研究的相關因素進行篩選。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膽總管直徑、Oddis括約肌運動功能障礙(SOD)、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多次胰管插管、乳頭括約肌切開、球囊擴張、使用糖皮質激素、有胰腺炎病史等,以確定良性膽系疾病行膽系疾病PEP的危險因素。調查方法采用問答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前,對每位受試者進行統一培訓以及相關調查信息和注意事項的告知。
1.3評價標準 PEP的診斷標準為ERCP術后24 h血清淀粉酶或血脂肪酶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伴有持續(xù)24 h以上的胰源性腹痛。行ERCP前患者有胰腺炎,術后出現PEP不認為出現ERCP并發(fā)癥。膽總管直接測量部位為膽總管十二指腸上段直徑。>3次胰管插管為多次胰管插管。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Pearson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相關危險因素。
2.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0%,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0%。200例行ERCP患者中,發(fā)生PEP的患者38例(19%)列入實驗組,其中男17例,女21例;未發(fā)生PEP的患者162例(81%),列入對照組,其中男68例,女94例。
2.2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相關因素分析 Pearson 單因素分析顯示,患者出現PEP與性別、年齡、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乳頭括約肌預切開、球囊擴張沒有顯著相關性(P>0.05) ,而與膽總管直徑大小、SOD、多次胰管插管、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有胰腺炎病史有關(P<0.05)。見表1。
表1 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胰腺炎的Pearson單因素分析結果(n)
2.3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患者膽總管直徑<10 mm、有SOD、多次胰管插管、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有胰腺炎病史是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ERCP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膽胰疾病診療的主要手段,其中,在膽胰疾病微創(chuàng)治療中,治療性ERCP越發(fā)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ERCP術后PEP作為最常見也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對ERCP的臨床應用造成了極大的阻礙。PEP不僅使ERCP微創(chuàng)的意義降低,而且可以給患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嚴重的可危及生命。ERCP引起PEP的因素可能是由于造影劑刺激胰管、胰管高壓、反復刺激胰腺乳頭水腫等因素,造成胰腺腺泡細胞損傷,引起胰腺炎反應。PEP可以通過硝酸甘油、生長抑素、胰酶活性抑制劑等藥物進行預防,但是結果仍然不理想〔2〕。從PEP的發(fā)生機制推測,PEP的發(fā)病與患者的身體條件特點及ERCP操作過程這兩個因素有關,患者本身因素有:復發(fā)胰腺炎病史、SOD、女性、年齡<60 歲、膽囊切除、壺腹周圍憩室、并存膽總管結石和梗阻性黃疸等。操作者相關因素包括:小乳頭括約肌切開、大胰管括約肌切開、插管困難等〔3〕。因此上述兩個方面危險因素的研究越發(fā)引起內鏡醫(yī)師的關注。
膽總管直徑過小、SOD可能造成胰管過度充盈,使管內壓力增高,對管壁上皮及腺泡造成損害,加上造影劑對胰管上皮組織的毒性作用及腸內容物激活胰酶,出現了所謂的“自身消化”作用,導致胰管和胰腺實質的損傷,引發(fā)PEP的出現。ERCP檢查多次插管可能造成胰管損傷,引起乳頭括約肌痙攣和局部組織損傷致充血、水腫,進而可造成胰液流出道梗阻導致PEP的發(fā)生〔4〕。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引發(fā)各種基礎疾病的常見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危險因素之一。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發(fā)生率略高于不適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一致〔5,6〕。使用糖皮質激素更容易出現PEP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使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傷口愈合困難。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發(fā)生PEP的可能性也較高,相關研究表明有胰腺疾病史的患者行ERCP,結果PEP發(fā)生率為8.5%,明顯高于無胰腺疾病史組,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7〕。
本研究還提供了預防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的相關策略。(1)要嚴格把握行ERCP的適應證。各種研究表明,ERCP有一定風險,可能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損害。因此,對于進行診斷的患者,盡可能行MRCP,而取代診斷性ERCP的作用。同時,對于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更應該慎重評估手術風險,將出現PEP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術前可以預防性用藥,如硝酸甘油、生長抑素、胰酶活性抑制劑等藥物。(3)要降低胰管插管的次數,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本研究表明,多次插管是ERCP術后出現PEP的危險因素,反復插管必將導致乳頭水腫、胰液及膽汁排泄障礙,從而造成膽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導致胰腺炎發(fā)生。(4)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若患者存在PEP的高危因素,應積極抗感染治療,降低ERCP術后PEP的發(fā)生率。有研究表明,術后常規(guī)鼻膽管引流是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PEP保護因素〔8〕。鼻膽管引流可以引流膽汁,減少膽汁逆流入胰管,減少PEP的發(fā)生。
綜上,正確認識良性膽系疾病行ERCP并發(fā)胰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并進行有效的預防,可以降低PEP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極大促進ERCP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可以更好地造?;颊?。
4 參考文獻
1王 蒙,王廣義,杜曉宏,等.老年患者治療性ERCP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154-6.
2張 春,王立新,徐 智,等.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后胰腺炎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J〕.中國內鏡雜志,2010;16(6):564-7.
3肖茂林,繆 林,李全朋.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后胰腺炎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6):624-7.
4高永平,魏 建,鄭雅梅.ERCP術后感染的病因病原學分析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02-3.
5陳小微,洪萬東,吳小麗,等.治療性ERCP術后胰腺炎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4):614-5.
6童智慧,李維琴,虞文魁,等.ERCP術后重癥急性胰腺炎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7):578-80.
7趙銘寧,楊 勇,張文杰,等.ERCP后胰腺炎影響因素分析 〔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5):389-94.
8矯太偉,孫明軍.ERCP術后胰腺炎與EST關系及其危險因素評價 〔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12;16(3):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