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竟芳 陳 哲 楊非柯 何新平 楊 敏 盤婧婧
(長沙市中心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湖南 長沙 410004)
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的危險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逐年上升,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肥胖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HRQOL)的關系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本研究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對長沙市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人體重指數(shù)(BMI)與生命質量的關系進行探討。
1.1對象 采用多階段隨機分層抽樣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從長沙市所轄5個行政區(qū)(雨花區(qū)、芙蓉區(qū)、天心區(qū)、開福區(qū)、岳麓區(qū))抽取65歲以上常住老年人6 032人進行調(diào)查。排除有老年癡呆及精神病病史的老年人。
1.2方法與內(nèi)容 采用橫斷面現(xiàn)場調(diào)查法。由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實習生擔任調(diào)查員,在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前對調(diào)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考核,合格后參加正式調(diào)查。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調(diào)查問卷,在社區(qū)設立健康體檢點,征得被調(diào)查者知情同意后,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收回有效問卷共5 740份,有效率95.16%。其中男3 040人(52.96%);女2 700人(47.04%),年齡65~99〔平均(74.65±6.73)〕歲;婚姻狀況:有配偶的占80.17%,無配偶19.83%;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0.5%,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分別占21.38%、18.83%、19.29%。BMI分布情況:老年男性超重率(36.85%)略高于女性(35.30%),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18.5 kg/m2占9.24%,18.5~23.9 kg/m2占54.65%,24.0~27.9 kg/m2占27.80%,≥28 kg/m2占8.31%。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一般情況及慢性病病史等。并采用SF-36量表從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對老年人生命質量進行評定。其中PF、RP、BP、GH屬于生理領域(PCS),VT、SF、RE及MH屬于心理領域(MCS)。
1.3BMI測量 對身高、體重進行統(tǒng)一測量。測量時脫去鞋帽,只穿單衣服(或除重衣服)。最小記錄單位分別為0.1 cm和0.1 kg。根據(jù)《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1〕推薦的標準,BMI(kg/m2)<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為體重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
2.1不同年齡組超重率比較 表1可見,老年人超重的患病高峰期在65~69歲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群超重率呈下降趨勢,80歲以上老年人超重率明顯下降,與65~69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長沙市社區(qū)老年人不同年齡組超重率比較〔n(%)〕
2.2不同BMI組生命質量評分的比較 體重過輕組老年人在SF-36的PCS、MCS及8個維度得分均較體重正常組低,但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重組與正常體重組相比,PCS 4個維度得分均較低,MCS 4個維度得分均較高,但只在MCS總分及VT維度得分較體重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與超重組相似,PCS的4個維度得分均較正常體重組低,MCS的4個維度得分均較正常體重組高,但只在PCS的PF維度得分顯著低于體重正常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BMI老年人各維度生命質量得分±s)
超重、肥胖作為不良膳食習慣、身體活動不足、能量代謝失衡的后果之一,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卒中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是慢性病預防控制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李曉燕等〔2〕調(diào)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0.6%,肥胖率為12%。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率較全人群偏高,且老年女性患病率較男性高〔2,3〕。本調(diào)查結果顯示,長沙市老年人超重、肥胖率為36.11%,高于成都〔4〕、山西〔5〕等地報道,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老年人超重及肥胖的發(fā)病高峰在65~69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重率呈下降趨勢,這與過去文獻報道一致。但本次調(diào)查各個年齡段老年人的超重率均較過去有所上升,其中70歲以上老年人超重率較1983年〔6〕、2004年〔7〕分別上升了290.32%和48.45%,80歲以上老年人超重率較2004年上升了105.95%。老年人超重及肥胖比例的持續(xù)上升,導致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高發(fā),從而影響老年人HRQOL。
以往的研究傾向于強調(diào)肥胖使生命質量降低,但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過輕也與低HRQOL顯著相關〔8〕。體型消瘦可能意味著骨骼不夠堅固,肌肉總量低,免疫力差等,從而影響居民的生命健康。對肥胖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評定發(fā)現(xiàn),肥胖者較體重正常者在MCS的得分低,尤其是在PF維度,肥胖老年人在重體力活、爬樓、彎腰、下蹲等方面的限制較體重正常者多。過去的研究表明,肥胖者常有乏力、氣促、關節(jié)疼痛、生活困難等,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使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受到限制。此外,肥胖的一系列并發(fā)癥也會使患者生命質量明顯下降。然而本調(diào)查提示肥胖并不意味著更差的心理健康。國外也有部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肥胖對HRQOL的MCS影響較PCS小〔9〕。這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和職業(yè)的歧視以及自尊心、自我形象等對患者的影響有所減弱,因而在HRQOL中得不到反映。
國內(nèi)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10〕,高血壓、高血脂、心衰等心腦血管疾病與BMI呈J型相關,而關節(jié)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與BMI呈U型相關??梢?,體重過輕或超重、肥胖均與慢性病及生命質量密切相關。本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以社區(qū)為依托開展綜合干預,倡導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控制超重、肥胖的發(fā)生,減少慢性病危險因素,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4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5-41.
2李曉燕,姜 勇,胡 楠,等.201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46(8):683-6.
3Reynolds K,Gu D,Whelton PK,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J〕.Obesity(Silver Spring),2007;15(1):10-8.
4曾 偉,賈 勇,魏詠蘭,等.成都市成年居民肥胖流行現(xiàn)狀及其與慢性病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7(5):514-6.
5郭劍津,饒華祥,侯玉英,等.山西省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4):646-7.
6朱志明,李僧佛,徐金術,等.中、老年腦力勞動者身體形態(tài)演變規(guī)律的探討〔J〕.老年醫(yī)學雜志,1983;3(1):26-8.
7劉竟芳,莊永發(fā),朱志明,等.長沙市區(qū)老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并發(fā)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1):28-9.
8Sach TH,Barton GR,Doherty M,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comparing the EQ-5D,EuroQol VAS and SF-6D〔J〕.Int J Obes,2007;31(1):189-96.
9Huang IC,F(xiàn)rangakis C,Wu AW.The relationship of excess body weigh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evidence from a population study in Taiwan〔J〕.Int J Obes,2006;30(8):1250-9.
10Ferra A,Bibiloni-Mdel M,Zapate ME,etal.Body mass index,life-style,and healthy status in free living elderly people in Menorca island〔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4):29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