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 劉 濤 馬 龍
(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中藥及保健功能性食物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1〕。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葡萄提取物能預防AD,對原花青素、白藜蘆醇等葡萄提取物的抗癡呆作用報道較多,但未見對葡萄提取的三萜類物質(zhì)研究〔2~4〕。瑣瑣葡萄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山葡萄,我國主產(chǎn)于新疆吐魯番、和田、鄯善等地,是醫(yī)藥文獻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維吾爾藥志》等所記載的藥用葡萄品種之一。齊墩果酸(OA)是一種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在瑣瑣葡萄提取的總三萜中的平均含量為65.52%。本研究通過建立AD大鼠模型,發(fā)現(xiàn)瑣瑣葡萄提取的總三萜具有抗AD作用〔5〕。本研究利用Aβ25~35誘導PC12細胞,制備具有擬AD樣病理變化的體外細胞模型,研究OA對神經(jīng)細胞的保護作用。
1.1藥品試劑與儀器 瑣瑣葡萄購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維藥市場,新疆藥物研究所鑒定。課題組提取OA,二甲亞砜(DMSO)溶解,0.22 μm尼龍濾膜過濾除菌,-20℃避光保存,臨用時用完全培養(yǎng)基稀釋,DMSO濃度低于1‰。DMEM培養(yǎng)液(美國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Aβ25~35(Sigma公司);CCK-8檢測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乳酸脫氫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檢測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Annexin V-FITC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BioVision);Trizol(Invitrogen);逆轉錄試劑盒(TaKaRa),熒光定量(Invitrogen)。垂直流超凈化臺(美國Thermo公司),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公司),全自動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流式細胞儀(BD LSRⅡ),倒置熒光顯微鏡(LEICA DFC490,德國),實時PCR儀(7700型,美國ABI公司)。
1.2Aβ25~35誘導 PC12 細胞損傷模型的建立 PC12細胞(高分化)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細胞常規(guī)培養(yǎng),DMEM高糖培養(yǎng)基含10%滅活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鏈霉素,置37℃、5% CO2飽和濕度的恒溫培養(yǎng)箱,隔天換液,3~4 d傳代。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PC12細胞,計數(shù)后5×104/ml接種于96孔板,每孔100 μl,培養(yǎng)至貼壁后,分別加入0、10、20、30、40 μmol/L的Aβ25~35(1 mmol/L的Aβ25~35置于37℃老化7 d,臨用前稀釋),在孵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后檢測細胞的存活率。
1.3CCK-8試劑盒測定細胞存活率 對數(shù)生長期的PC12細胞5×104/ml接種于96孔板,保護組加入OA,終濃度為20、40、80 μg/ml,預處理4 h后,除對照組外加入Aβ25~35,使之終濃度為20 μmol/L,繼續(xù)培養(yǎng)24 h,每孔加入CCK-8 10 μl,繼續(xù)培養(yǎng)1 h,酶標儀450 nm測定吸光度,計算PC12細胞存活率。
1.4LDH檢測 Aβ25~35誘導24 h后,分別收集各組細胞上清液,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計算各組細胞上清液LDH活性。
1.5SOD、MDA檢測 按上述方法收集各組細胞上清液,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每組設5個復孔,實驗重復3次。
1.6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 細胞接種于6孔板,按上述方法分組并培養(yǎng)細胞,將各組的細胞消化后收集,1 000 r/min離心5 min,用冷DMEM洗滌2次,結合緩沖液中重懸成單細胞懸液,密度為1×106/ml,室溫下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和5 μl PI染料,輕輕振蕩、混勻,室溫下避光孵育15 min,流式細胞儀測定細胞凋亡率。
1.7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NF-κB p65基因表達 細胞接種6孔板,按上述方法分組培養(yǎng)細胞,Trizol法提取各組細胞總RNA,紫外分光光度計分析RNA濃度和純度。逆轉錄合成cDNA。cDNA 加入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根據(jù)GenBank序列,引物和探針設計軟件Primer 5.0設計引物序列。所用的引物及內(nèi)參β-actin引物由鼎國昌盛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合成。數(shù)據(jù)采用雙標準曲線法處理,樣本的相對定量=目的基因含量/內(nèi)參基因含量,計算待測組目的基因相對于對照組的表達差異倍數(shù)。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2.1Aβ25~35對PC12細胞活性的影響 終濃度分別為10、20、30、40 μmol/L的Aβ25~35與PC12細胞作用24 h后,與對照組(100%)細胞比較,細胞存活率逐漸降低,其IC50約為20 μmol/L。本課題后續(xù)實驗采用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PC12細胞24 h制備AD細胞模型。
2.2OA對PC12細胞存活率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細胞生長受到抑制,細胞存活率下降為68.03%(P<0.01);與模型組相比,OA保護組細胞存活率有明顯增加(P<0.05)。見表1。
2.3OA對Aβ25~35誘導的PC12細胞LDH、SOD、MDA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細胞的LDH活性明顯增加、SOD活性明顯下降、MDA含量增高(P<0.01);與模型組相比,OA組細胞LDH活性明顯降低、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P<0.01)。見表2。
2.4OA對PC12細胞凋亡率的影響 對照組細胞凋亡率(4.58%)明顯低于模型組凋亡率(35.18%)(P<0.01);與模型組相比,80、40、20 μg/ml OA組凋亡率(8.88%、12.94%和15.15%)均明顯下降(P<0.05)。
2.5NF-κB p65 mRNA表達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NF-κB p65表達上調(diào)(3.53±0.51 vs 1.00±0.00,P<0.01);與模型組相比,80、40、20 μg/ml OA保護組NF-κB p65表達降低(0.99±0.07、1.73±0.02、0.60±0.19,P<0.01)。
表1 OA對Aβ25~35誘導的PC12損傷的影響±s,n=4)
表2 OA對Aβ25~35誘導的PC12細胞SOD、MDA活性的影響±s,n=5)
Aβ分子中決定其毒性的主要片段在25~35,常用于誘導AD的體外細胞模型〔6,7〕。PC12細胞為大鼠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細胞瘤克隆化的細胞株,1976年由Greene等建立,具有較典型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特性,已廣泛用作神經(jīng)細胞體外模型〔8,9〕。本研究采用20 μmol/L Aβ25~35作用于PC12細胞24 h,結果顯示模型組細胞存活率下降至58%,細胞凋亡率顯著增加,表明此模型可以作為評價OA神經(jīng)保護效果的神經(jīng)損傷體外模型。
CCK-8試劑盒是檢測細胞增殖、細胞毒性的試劑盒,為MTT法的替代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數(shù)據(jù)可靠、重現(xiàn)性好的優(yōu)點。LDH是細胞內(nèi)標志酶,當細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胞質(zhì)中LDH大量釋放到細胞外,其漏出量與細胞受損程度相平行。因此,它們是檢測細胞功能狀態(tài)、受損程度和存活數(shù)量的重要指標。本實驗結果表明OA對神經(jīng)細胞的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內(nèi)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清除系統(tǒng)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Aβ可通過誘導產(chǎn)生氧自由基使腦細胞膜系統(tǒng)的脂質(zhì)和蛋白被氧化修飾,使活性氧增加,促進氧化反應和過氧化物形成,誘導氧化應激損傷,降低抗氧化作用,自由基損傷是Aβ發(fā)揮細胞毒性的方式之一。氧自由基也可促進生成Aβ,二者具有相互促進效應。神經(jīng)細胞丟失是AD的一個重要特征,細胞凋亡是丟失的重要前提,Aβ能引起神經(jīng)細胞的凋亡。SOD和MDA是反映自由基損傷最具有代表性指標。本實驗結果提示細胞損傷與脂質(zhì)過氧化有關,OA可能通過抗氧化、抗凋亡起到對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
核因子-κB(NF-κB)是具有多向轉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zhì),NF-κB/IκB信號轉導途徑被認為是炎癥及凋亡信號轉導的關鍵。Aβ可以直接或間接產(chǎn)生氧自由基(ROS),ROS可激活神經(jīng)元內(nèi)的 NF-κB,進而通過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和細胞的凋亡等多途徑參與 AD 的發(fā)病過程〔10〕。本研究提示Aβ25~35通過激活NF-κB信號通路,誘導NF-κBp65 mRNA過度表達,引起細胞凋亡;OA可降低Aβ誘導的NF-κB表達,抑制細胞凋亡,保護神經(jīng)細胞。
本研究表明OA對AD細胞模型具有保護作用,通過其抗氧化活性增強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減少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調(diào)節(jié)NF-κBp65 mRNA的表達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OA作為一種天然化合物,不僅毒副作用低,而且可通過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多方面保護神經(jīng)細胞損傷,具有開發(fā)為抗癡呆、抗衰老藥物前景,本實驗為維藥瑣瑣葡萄防治AD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提供科學依據(jù),為促進維藥的理論發(fā)展,同時也為充分利用新疆豐富的葡萄資源,研發(fā)安全、有效、價廉AD民族新藥提供新思路。
4 參考文獻
1馬 濤,張文生,王永彥.天然藥物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2(9):641-5.
2Wang J,Ho L,Zhao W,etal.Grape-derived polyphenolics prevent Aβ oligomerization and attenuate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 J Neurosci,2008;28(25):6388-92.
3Ono K,Condron MM,Ho L,etal.Effects of grape seed-derived polyphenols on amyloid-protein self-assembly and cytotoxicity〔J〕. J Biol Chem,2008;283(47):32176-87.
4曹霞飛,鄭 翔,吳 俊,等.白藜蘆醇對甲醛誘導PC12細胞氧化損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3062-5.
5洪 玉,馬 龍,周曉輝,等.葡萄皮提取物對擬癡呆模型大鼠干預作用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2):195-7.
6Vine HL,Walker LC.Molecular polymorphism of Aβ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bio Aging,2010;31(4):542-8.
7王文君,李大金,李 君,等.中藥復方更年春含藥血清及其主要單體對β淀粉樣蛋白所致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0;8(1):67-71.
8Greene LA,Tischler AS.Establishment of a noradrenergic clonal line of rat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cells which respond to nerve growth factor〔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76;73(7):2424-8.
9Silva JP,Gomes AC,Coutinho OP.Oxidative DNA damage protection and repair by polyphenolic compounds in PC12 cells 〔J〕.Eur J Pharmacol,2008;601(1):50-60.
10Lee SY,Lee JW,Lee H,etal.Inhibitory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beta-amyloid-induced PC12 cell death by inhibition of the activation of NF-kappaB and ERK/p38 MAP kinase pathway through antioxidant mechanisms〔J〕.Brain Res Mol Brain Res,2005;140(1/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