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臘梅 周蘭姝 史 巖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目前在我國醫(yī)療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及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影響下,老年人仍以居家養(yǎng)老為主,家庭成員承擔著照顧老人的主要責任〔1,2〕。有證據(jù)顯示〔3〕,大多數(shù)照顧者缺乏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和照顧常識而不能勝任照顧角色,但在此情況下仍有1/3的照顧者需為老年人提供照顧服務。長期、繁重的照顧任務使照顧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出現(xiàn)身體、精神和情感等健康問題的比例增加,同時也加大了健康照顧的成本〔4,5〕。在此情況下,如何滿足照顧者的護理需求,提高其照顧能力即將成為老齡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6〕。本文對上海市老年人照顧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旨在了解不同照顧者的社區(qū)護理需求。
1.1調(diào)查對象 根據(jù)上海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及本研究的實際情況,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上海市徐匯、虹口、楊浦三個區(qū)中選擇老年人照顧者作為調(diào)查對象。調(diào)查對象的納入標準如下:(1)承擔60歲及以上老人的主要照顧責任;(2)既往無精神疾病及嚴重認知功能障礙;(3)能夠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測評;(4)不能獨立完成,但可由他人協(xié)助完成。
1.2調(diào)查方法
1.2.1調(diào)查內(nèi)容 主要由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1)照顧者部分,包括①人口社會學資料,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②老年人照顧者社區(qū)護理需求問卷。(2)被照顧老人部分,包括①人口社會學資料;②健康狀況,如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6種老年常見病,以多選作答;③日常生活能力情況。
1.2.2調(diào)查工具 老年人照顧者社區(qū)護理需求問卷是在參考國內(nèi)外有關文獻和定性訪談的基礎上,以Gorden的11項功能性健康型態(tài)〔7〕為理論構架,從照顧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生活行為等層面,結(jié)合照顧者角色特點,從照顧所需知識和技能及社會支持性服務需求2個維度編制而成,Cronbach's α信度系數(shù)為0.97,內(nèi)容效度系數(shù)為0.92。該問卷共設28個題目,每個題目根據(jù)Likert5級評分法從不需要、不太需要、無所謂、需要、非常需要賦予1~5的分值,總分相加/總條目數(shù)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反映對護理需求越強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被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8〕。該量表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顒恿勘斫M成。共有14項,每一題根據(jù)老年人的自理程度分為1~4分4個等級,總分20分為完全正常,>20分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
1.2.3資料收集方式 由筆者及社區(qū)工作人員組成調(diào)查小組。所有成員參加統(tǒng)一培訓后入戶將問卷發(fā)給研究對象,向研究對象交待填表的注意事項,1 w后統(tǒng)一收回。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650份,收回有效問卷557份,有效回收率為85.7%。557有效問卷中,因考慮到與被照顧老人關系不同的照顧者(本調(diào)查中主要為子女、配偶、保姆)其護理需求也會有所差異,本研究將照顧者分為三組,即子女組(248例)、配偶組(227例)和保姆組(58例);與被照顧老人關系為親戚、朋友等其他關系者因各自的樣本數(shù)較少(共計24例),未納入統(tǒng)計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
2.1照顧者的人口社會學資料 不同照顧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等人口社會學特征見表1。
2.2被照顧老人情況 被照顧老人的人口社會學特征見表2。本次調(diào)查中患有1種或2種以上疾病的老年人占絕大多數(shù),配偶、子女和保姆組分別占91.2%、90.3%和89.7%,所患疾病在前5位的主要為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白內(nèi)障和糖尿病。三組老年人中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均占絕大多數(shù),配偶、子女和保姆分別為177例、207例和49例。
2.3不同照顧者的護理需求及比較 見表3,表4。
表1 照顧者人口社會學特征分布〔n(%)〕
表2 被照顧老人的人口社會學特征〔n(%)〕
表3 不同照顧者的照顧知識和技能需求狀況〔n(%)〕
表4 不同照顧者的社會支持服務需求狀況〔n(%)〕
3.1研究對象的特征 (1)主要照顧者的特性:①年齡跨度大,以老年人為主;②照顧者以女性為主,多是老年人的配偶或子女;③照顧者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者占多數(shù);④已退休者占多數(shù);⑤照顧時間均比較長。(2)老年人的特性:①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多數(shù);②患有2種或2種以上疾病者居多數(shù);③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有缺陷,均需要不同程度的照顧。
上述特征顯示,大部分照顧者屬于弱勢人群,其自身也需要他人的幫助,而被照顧老人多數(shù)患有2種或2種以上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為其提供較長時間的照顧、照顧任務繁重,給照顧者帶來較大的壓力和負擔。
3.2照顧者的護理需求 本次調(diào)查顯示,照顧者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照顧者對照顧知識和技能需求和發(fā)放科普手冊、心理調(diào)適、經(jīng)濟問題解決等社會支持性服務都有較高的需求,國外相關資料也有類似報道〔9〕。提示為照顧者提供系統(tǒng)、連續(xù)性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是非常必要的。老人所患疾病往往是慢性發(fā)展的,照顧者寄希望于通過他們的照顧一方面延緩老人疾病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盡自己最大所能減輕老人疾病帶來的痛苦,因此如果能通過恰當?shù)娘嬍场⑺幬锖涂祻椭笇硌泳徖先说牟∏榘l(fā)展是照顧者最想實現(xiàn)的。因此提示在為照顧者提供幫助時,重點內(nèi)容應包括照顧老人的知識和技能。此外,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人的醫(yī)療護理機構還不是很完善,也缺乏對照顧者有利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從而使居家長期照顧老人對照顧者的負面影響增加。有研究顯示〔10,11〕為照顧者提供相關的社會支持性服務也是照顧者迫切需求的。與本研究結(jié)果類似,如提供相關的電話咨詢、定期講座、為照顧者提供轉(zhuǎn)診和協(xié)助轉(zhuǎn)診信息、發(fā)放科普手冊等社會支持性服務也是照顧者需求的重要內(nèi)容。
配偶組和子女組照顧者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較保姆組高,可能原因與保姆的職業(yè)特點有關,通常來講,保姆的工作基本上是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幫助,屬于比較簡單的體力上的照顧,大部分是老年人要求什么保姆做什么,與配偶和子女相比,他們考慮的事情相對較少,只要照顧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事務即可,而這些都是保姆力所能及的事,因此,相對而言,保姆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也相對較小。
從以上結(jié)果可以看出,盡管不同照顧者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來講,他們對社區(qū)護理均有較高需求,尤以子女和配偶為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層次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將會出現(xiàn)相應的病態(tài),而滿足了需求則可治愈疾病〔12〕。在人口老齡化迅速加劇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照顧者為其提供長期、大量的照顧服務,而長期的照顧壓力導致照顧者自身的健康狀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3,14〕。因此為了應對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使我國在老齡化進程中繼續(xù)穩(wěn)步、快速發(fā)展,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滿足照顧者的護理需求,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使之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顧服務。鑒于此,社區(qū)護理人員應該定期評估照顧者在照顧老人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并及時給予滿足,提高照顧者的家庭養(yǎng)老能力。
由于被照顧老人及自身特點的不同,照顧者對社區(qū)護理需求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為照顧者提供相關支持性服務時,應在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指導下,根據(jù)照顧者對社區(qū)護理需求的迫切程度,采取有針對性措施,通過綜合性評估老年人與照顧者的健康與功能狀態(tài),確定老人所需的服務項目,如提供治療、藥療、生活上的護理等;對老人和家屬作保健和護理指導;根據(jù)老人的活動能力調(diào)整家居環(huán)境,使之適應老人的生活起居;提供進行ADL的輔助性工具,例如助行器、沐浴椅、座廁椅等,以提高老人的ADL自理能力。 檢查和改進家居安全,去除隱患,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例如預防跌倒,用電用火安全,安裝煙火探測裝置,配備急癥呼救系統(tǒng)等;協(xié)調(diào)安排購物、供餐、家居清潔等服務;對照顧者給予心理上、技術上、經(jīng)濟上的支持;必要時,安排老人短期入住養(yǎng)護機構,使照顧者得到一定的休息??傊?,需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滿足老年人和照顧者的護理需求。
調(diào)查顯示,照顧者以老年人為多、以女性為主,均屬于弱勢人群,其自身也需要他人的幫助。社區(qū)護理人員在提供照顧服務時除要滿足大部分照顧者的需求外,還應根據(jù)實際需求情況,給予因年齡較大、工作繁忙、經(jīng)濟困難等不能勝任照顧者角色的照顧者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4 參考文獻
1史 潔.城市老人的照顧者,僅次于配偶的是女兒〔N〕.杭州日報,2011:4-14.
2黃成禮.北京市老年人口長期護理需求分析〔J〕.衛(wèi)生經(jīng)濟研究,2005;4:28-30.
3桂世勛.21世紀上海城市老人家庭護理需求與對策〔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2;12:36-40.
4陳 虹,姜 潮.晚期癌癥病人主要照顧者心身障礙及影響因素〔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5):575-6.
5任顯峰,鄭素娟.精神分裂癥家庭照顧者的心理狀況及應付行為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12(4):458.
6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等.我國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8A):51-3.
7劉成玉,靳 艷,朱大喬.健康評估〔M〕.第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7-9.
8鄭彩娥,潘克勤,丁燕萍,等.康復護理ADL評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4;26(3):254-6.
9Hancock GA,Reynolds T,Woods B,etal.The needs of older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user,the carer,and the staff 〔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3;18:803-11.
10The 10/66 Dementia Research Group.Care arrangement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4;19:170-7.
11曾 莉,周蘭姝.上海市老年人家庭照顧者社會支持性服務需求的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9-32.
12李曉玲.護理理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3.
13Christakis NA,Allison PD.Mortality after the hospitalization of a spouse〔J〕.New Engl J Med,2006;354:719-30.
14Schulz R,O'Brien AT,Bookwals J,etal.Psychiatric and physical morbidity effects of dementia caregiving:Prevalence,correlates,and causes〔J〕.Gerontologist,1995;35:7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