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梅 符永青 馮 敏 趙 海
(海南省農墾總醫(yī)院骨一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手術治療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案,其中髓核摘除術是常用的手術方法,但術后患者常伴有神經(jīng)根粘連的發(fā)生,容易造成手術失敗,影響治療效果〔1~3〕。有研究表明,早期開展康復功能鍛煉可以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的康復速度,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臨床療效顯著〔4~6〕。本文擬探討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的影響。
1.1對象 選擇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4例,年齡28~69〔平均(51.6±13.5)〕歲,病程1~13個月,平均(6.4±2.7)個月,男58例,女36例?;颊呔涎甸g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標準,經(jīng)X線、CT檢查確診,病變間隙:L3~L42例,L4~L547例,L5~S145例。排除患有心肺疾病、肝腎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的患者。將入選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7例兩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間隙等)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直腿抬高訓練在術后7 d內,患者在側臥位時行適度的直腿抬高訓練,術后7 d后,患者行適度的直腿抬高訓練,直腿抬高訓練的度數(shù)與次數(shù)均由患者掌握,并不對其進行具體要求,術后隨訪3個月。
觀察組實施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拔除引流管后指導患者開展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開始時患者手術切口會感覺到疼痛,膝部肌肉受到牽拉后也會出現(xiàn)疼痛,局部會發(fā)生肢體麻木,此時要控制直腿抬高的范圍在40°~90°,在患者的耐受范圍內盡量將直腿抬高并維持1~3 s,直腿放下后患者會感到輕松舒適。在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中不要超過90°,在術后2~3 d,可適度調整到90°,堅持每天直腿抬高訓練100次,持續(xù)3 d后可將患者直腿抬高的幅度達到正常狀態(tài),然后逐漸增加患者進行直腿抬高訓練的度數(shù)與次數(shù),堅持每天直腿抬高訓練300~400次,分3~4次完成,術后隨訪3個月。
觀察指標:腰痛評分、臨床指征(直腿抬高超過70°、腰腿痛病癥消失)、術后療效(優(yōu)、良、可、差、優(yōu)良)、術后并發(fā)癥(尿潴留、靜脈血栓)、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3判斷標準 腰痛評分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學會(JOA)的腰痛評分標準〔7〕:滿分15分,分數(shù)越高,腰痛程度越輕。術后療效的評定標準參考JOA評分好轉率(RIS),公式為RIS=〔(術后JOA腰痛評分-術前JOA腰痛評分)/45-術前JOA腰痛評分〕×100%,判定標準〔10〕:RIS >75%為優(yōu),RIS 50%~74%為良,RIS 25%~49%為可,RIS<25%為差。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JOA腰痛評分分析 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JOA腰痛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JOA腰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JOA腰痛評分分,n=47)
2.2兩組患者的臨床指征分析 觀察組直腿抬高超過70°的患者比例(95.7%,45例)、腰腿痛消失的患者比例(91.5%,43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80.9%,38例)、(72.3%,34例)(P<0.05)。
2.3兩組患者的術后療效分析 觀察組術后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分析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尿潴留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12.8%,尿潴留3例,靜脈血栓2例)(P<0.05)。
2.5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療效分析〔n(%),n=47〕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n=47〕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患者病程較長且復發(fā)率較高,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會造成顯著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法為后路髓核摘除術,近期療效顯著,可明顯減輕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臨床癥狀,但術后容易發(fā)生神經(jīng)根粘連,造成手術治療失敗,術后殘存的腰腿痛發(fā)生率較高,嚴重時需要開展二次手術進行治療,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疼痛,還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影響術后療效的因素有多種:術前腰椎間盤突出癥對神經(jīng)根的機械壓迫誘發(fā)一系列的病理反應,一旦術后外來壓迫解除,神經(jīng)根會發(fā)生充血和水腫,持續(xù)時間較長;在術中造成的牽拉也會造成神經(jīng)根出現(xiàn)炎性反應;術后的出血血腫會造成神經(jīng)根和硬脊膜發(fā)生粘連,影響治療效果。
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可以保持機體神經(jīng)根發(fā)生不間斷的上下移位,加速局部及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利于減輕炎性反應,有助于消退周圍的水腫和血腫,進而降低了術后神經(jīng)根粘連發(fā)生率;但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的幅度和頻次要適度,不能過度運動,以免造成神經(jīng)根局部摩擦引發(fā)周圍組織的水腫加重。早期主動直腿抬高訓練是一種經(jīng)濟、實用、有效的科學方法,不會造成患者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且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強化肌肉功能,顯著提高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李永華,張 智.直腿抬高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C): 639-40.
2陳雪芬,馮 飛.康復功能鍛煉的指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2): 96-7.
3賴銘春.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術后康復訓練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18): 3930-1.
4陳盈盈,徐雅玲,朱冬梅.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2):34-8.
5黃飛麒.早期功能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12):1480-1.
6趙程錦.早期康復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2;34(19):2929-30.
7日本整形外科學會.腰痛疾患治療成績制定基準〔J〕.日整會志,1986;6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