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英 馮 明 李 耘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綜合科,北京 100053)
合理、有效、安全地治療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非常重要〔1〕。 臨床路徑(CP)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以預期的治療效果和成本控制為目的,對單個病種的醫(yī)療服務流程進行標準化、最優(yōu)化設計,對醫(yī)療服務進行全流程控制,使患者獲得最佳的醫(yī)療護理服務〔2〕。本文就老年非重癥CAP患者CP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
1.1對象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CP實施前)與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CP實施后)兩個時間段在我科住院的年齡>65歲老年非重癥CAP住院患者,共計112例,其中路徑實施前64例,其中男56例,女8例,平均(81.56±5.80)歲,路徑實施后48例,其中男42例,女6例,平均(82.25±4.57)歲,兩組平均年齡、性別均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中國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CAP(非重癥)CP標準及我院臨床路徑制定委員會該病種專家意見,結合本科醫(yī)療情況,制定CP具體實施方案。
1.3分析指標 ①醫(yī)療費用指標:包括次均費用、人均藥費比例、人均檢查費用比例、人均耗材費用比例。②醫(yī)療效率指標:主要指平均住院日。③醫(yī)療質量指標:靜脈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特殊等級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微生物送檢率、醫(yī)院內(nèi)感染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1實施CP前后住院費用指標比較 實施CP后患者次均住院費用較實施前明顯減少(P<0.01),人均藥費比例降低6.88%,人均檢查費比例上升5.09%(P<0.01)。人均耗材費比例略有下降為1.81%;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實施CP前后效率和醫(yī)療質量指標比較 實施CP后患者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了6.05 d(P<0.01),靜脈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縮短及特殊級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均減少(P<0.05),微生物送檢率較前提高(P<0.05),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較前降低(P<0.05)。 見表2。
表1 CP實施前后醫(yī)療費用指標比較
表2 CP實施前后醫(yī)療效率和質量指標比較
醫(yī)療系統(tǒng)中施行CP目的是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限制醫(yī)療費用增長,規(guī)范診療護理手段,加強醫(yī)護人員交流合作,通過變異分析促進醫(yī)護質量改進,增加病人參與意識,提高病人滿意度,促進醫(y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醫(yī)院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和競爭力〔3〕。實施CP后醫(yī)生、護士及整個醫(yī)療團隊包括輔助科室如檢驗科、CT室、超聲科等緊密配合按CP內(nèi)的時間保證各項檢查的完成,同時CP小組成員嚴格依以日為單位完成各種醫(yī)療活動并及時評價療效,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減少變異及并發(fā)癥,從而減少了患者診治的時間,縮短了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表明對老年非重癥CAP實施CP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有效縮短,從而加快了病床周轉率,一定程度上既保證了科室的運行效率,又減少了患者的等候住院時間,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規(guī)范診斷治療的機會,同時也相對縮減了患者的直接和間接住院成本,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CP的有效實施,規(guī)范了檢查項目和用藥指征,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檢查,合理的用藥方案,促使了住院費用的分配結構更為科學,合理利用醫(yī)療資源。
Frei等〔4〕通過對1 317例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實施CP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并發(fā)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CP可提高患者微生物的送檢率,規(guī)范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5,6〕。從而促使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合理應用,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水平,既減少了用藥費用,也保障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
4 參考文獻
1Thiem U,Heppner HJ,Pientka L.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optimal treatment strategies〔J〕.Drugs Aging,2011;28(7):519-37.
2馬燕蓉,姚 炯.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病案,2012;13(3):27-8.
3李小瑩,王力紅,毛 薇,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臨床路徑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病案,2011;12(12):25-6.
4Frei CR,Bell AM,Traugott KA,etal.A clinical pathway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BMC Infect Dis,2011;6(11):118.
5Hauck LD,Adler LM,Mulla ZD,etal.Clinical pathway care improves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Ann Epidemiol,2004;14(9):669-75.
6Shindo Y,Sato S,Maruyama E,etal.Im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care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 community hospital:early switch from an intravenous beta-lactam plus a macrolide to an oral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J〕.Intern Med,2008;47(21):18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