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霞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解題能力;
培養(yǎng);步驟;要求;審題;
數(shù)量關系;驗算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7—0122—01
簡單應用題是小學生學習應用題的開始。由于小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較差,即使教師將應用題的解答步驟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他們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教學中,教師們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一大部分學生在解答教師講授過的或者教材上出現(xiàn)過的應用題時,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來。如果將應用題稍加改動,學生們就不知如何下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差,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解題能力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教給學生解答簡單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要求
要求學生每看到一道應用題,都按照“讀、找、想、算、答”五個步驟來做。即一要準確地讀三遍題,必須認真仔細;二要找出條件和問題;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確地列式;五要認真寫出答案。這五個步驟學生一時很難掌握,因此在教學時只要講應用題,教師都要堅持按上述五個步驟去做,給學生作示范,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要正確地解答應用題,首先要能夠準確地審題,正確地理解題意。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和能力呢?筆者是這樣做的:先要求學生看圖閱讀,再讓他們找出題目中的條件,并注明①和②,用橫線畫出問題,邊畫邊小聲讀出條件和問題。通過讀題來理解題意,了解題目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弄清楚題目中給出了哪些條件,要求的問題是什么。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的關系,正確地選擇算法。為了幫助學生弄清楚在什么情況下用加或減,在什么情況下用乘或除,筆者讓學生用分組討論的方法進行練習。
如,應用題:“15人做游戲,平均每組5人,可以分成幾組?”讀題后要求學生寫出“15里面有幾個5?”再如,應用題:“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數(shù)是跳舞的5倍,唱歌的有幾人?”讀題后要引導學生寫出“7人的5倍是多少人?”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須分析數(shù)量關系。
三、提高學生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
分析數(shù)量關系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所在,所以從應用題教學的一開始就要著重抓好分析數(shù)量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要重視教學中的分析與說理。其次要重視簡單應用題基本結(jié)構(gòu)的教學,使學生明確簡單應用題由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組成。缺少條件要補條件,缺少問題要補問題。教學時可以進行提問題或填條件的練習,通過訓練使學生看到相關聯(lián)的兩個條件能提出問題,看到一個問題、一個條件就能意識到還要補充什么條件。這一訓練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也為今后教學復合應用題奠定基礎。再次,要注意使學生切實掌握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解答應用題的思考線索,只有切實掌握解題思路才能做到思維有方向、解題有依據(jù)。
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判斷驗算的習慣
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都熱心于做題,一旦完成任務便覺得萬事大吉。至于正確與否,卻無心顧及了,也不愿回頭驗算。其實只要學生養(yǎng)成每做完一道題就進行驗算的習慣,就會減小錯誤率。長此以往,必定會提高解題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驗算習慣對于學生學好數(shù)學十分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加以強調(diào)。
總之,從應用題教學的發(fā)展來看,低年級應用題教學是整個應用題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從基礎抓起,做好低年級應用題的教學。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