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中醫(yī)院心內科,安徽 宿州 234000
參附湯加減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臨床觀察
曹慧珍
安徽省宿州市中醫(yī)院心內科,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探討參附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基礎治療,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參附湯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中醫(yī)癥狀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參附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參附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觀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類型,具有死亡率高和住院率高等特征,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害。參附湯為峻補陽氣以救暴脫之劑。主治元氣大虧,陽氣暴脫,汗出粘冷,四肢不溫,呼吸微弱,或上氣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面色蒼白,脈微欲絕?,F(xiàn)用于心力衰竭見有上述癥狀者。是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在臨床中常用的一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藥物,具有消腫行水化氣、救逆回陽益氣的作用[1]。筆者對參附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齡57~81歲,平均年齡(72.5±12.1)歲?;颊咝墓δ芊旨壡闆r為:45例III級,55例II級。隨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57歲~80歲,平均年齡(72.4±12.0)歲。患者心功能分級情況為:22例III級,28例II級;實驗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58歲~81歲,平均年齡(72.7±12.3)歲?;颊咝墓δ芊旨壡闆r為:23例III級,27例II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藥物過敏或是過敏體質者;②高血壓、精神病患者或是妊娠哺乳期女性;③并發(fā)造血、內分泌、腎、肝系統(tǒng)等疾病患者;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者;⑤活動性心肌炎或心包炎者;⑥心功能分級Ⅵ級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礎性臨床治療,主要包括醛固酮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擴張劑或利尿劑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參附湯(《世醫(yī)得效方》)治療,具體藥方為人參,綿附(炮,去皮、臍)豆蔻(微火煨裂),合并喘甚者加五味子、蛤蚧;合并不欲飲食、腹脹、便秘者加焦三仙、大黃;合并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遠志;合并水腫明顯者加萬年青根、茯苓皮;合并咳逆者加鐘乳石、蘇子;合并咯吐清稀泡沫痰、畏寒者加細辛、干姜。用230g清水煎服,每天1劑,加2枚大棗、7片生姜同煎,空腹時口服連續(xù)治療12周為1個療程,兩組觀察對象均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再接受其他藥物治療。
1.4 療效評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規(guī)定作為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有改善,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治療后心功能級別及癥狀、體征無改善;惡化:治療后心功能級別及癥狀、體征不但未改善,且程度加重;死亡:治療后患者不但心功能級別及癥狀、體征無改善,且死亡??傆行?(顯效+有效)/病例總數(shù)×100%。
1.4.2 中醫(yī)癥狀評分標準[3]具體見表1。
表1 中醫(yī)癥狀評分標準表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醫(yī)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表 [例(%)]
表3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表(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心力衰竭屬于中醫(yī)學中“水腫”、“ 喘癥”、“ 心悸” 等范疇。王叔和首先在《脈經》中提出“心衰”的病名:“心衰則伏,肝微則沉,故令脈伏而沉?!闭J為陽氣虛衰水停乃心衰的主要病機,脈沉伏是心衰脈象,并提出調其陰陽利其小便的治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屬于本虛標實證,本虛包括陽虛和氣虛兩類,標實為瘀血、痰飲,因而其臨床治療應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益氣溫陽為基本原則。參附湯是中醫(yī)學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的常用藥物,其主要藥物構成包括肉豆蔻、綿附、人參等,方中人參甘溫大補元氣;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二藥相配,共奏回陽固脫之功?!秳h補名醫(yī)方論》說:“補后天之氣,無如人參;補先天之氣,無如附子,此參附湯之所由立也,…二藥相須,用之得當,則能瞬息化氣于烏有之鄉(xiāng),頃刻生陽于命門之內,方之最神捷者也?!备魑端幬锫?lián)合使用,具有標本兼治,心脾共治的效果,能夠溫陽復脈、益氣活血。另參附湯主治欲作厥狀、滑泄不固、下痢鮮血等癥。參附湯屬于一種峻補陽氣以救暴脫的藥物。在上述主治病癥的基礎上,還有助于血脫亡陽、癰瘍久潰、產后或月經暴崩、大病虛極欲脫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但一見陽氣來復,病情穩(wěn)定,便當辨證調治,不可多服,免純陽之品過劑,反致助火傷陰耗血。
現(xiàn)代研究表明[4],參附湯具有延長動物耐缺氧時間、保護心肌、增加冠脈流量、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脂質過氧化及調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等作用。綜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參附湯治療療效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田儒進,楊予,盧玉龍,曾向東.參附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遠期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9):9-10.
[2]黃海燕.自擬參附湯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12):1185-1186.
[3]黃春英,曾琛.參附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1,32(02):131-132.
[4]姚軍,盧小容.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03):287-288.
R541.6+1
A
1007-8517(2014)10-0062-02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