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謝桂月+吉小葉
【摘要】隨著手機用戶的激增,手機功能的不斷升級,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繼手機報、手機電視之后,另一種手機媒體——手機微博的出現又一次吸引了人們的關注?;谑謾C微博的特性,文章探究了這一新興媒體形態(tài)的現有及潛在的盈利模式。
【關鍵詞】微博手機微博盈利模式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18億。其中,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機網民規(guī)模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增長。截至2013年12月,我國微博用戶規(guī)模為2.81億。手機媒體與微博的融合,無異于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給新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大運作空間。
一、微博與手機微博
1、微博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通常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全球最早的微博網站Twitter是伊萬·威廉姆斯等人于2006年創(chuàng)建的。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的視野。
2、手機微博
手機微博就是移動化的個人終端與網絡微博的有機結合,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向自己的微博網站發(fā)布消息。微博的發(fā)布方式很多,可以通過即時的聊天工具發(fā)送消息,也可以通過電腦在網頁上直接更新。作為個人隨身攜帶的手機,它使這種信息的傳輸顯得更加便捷、隨意。當博客“微型化”與手機終端結合,不再過多受傳輸速度的限制并且內容可以采取多樣化形式呈現時,便開始大顯身手。
手機微博集合了手機與微博的特性,具有傳播時間碎片化、傳播內容去中心化、內容表現形式多元化、裂變式傳播、信息收發(fā)及時、迎合受眾“淺閱讀”習慣等特點。
二、手機微博的盈利模式
手機微博雖然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但是其盈利模式依然不太清晰,到目前為止依然局限于和通信運營商進行短信彩信流量分成。但是,手機微博也顯現出一些潛在的盈利模式,如移動電子商務、“分享微博”、信息播報、即時搜索、位置屬性等盈利模式,具體介紹如下:
(1)移動電子商務
現在已經有企業(yè)開始在微博上開展直銷、商家在微博上發(fā)起團購,這些都是在微博上開展電子商務的方式。然而,手機淘寶、手機偷菜等層出不窮,企業(yè)有沒有可能將微博中的電子商務與手機互聯(lián)網連接起來,實現移動電子商務呢?現在手機作為一個碎片工具,和PC是互補的,作為“第四媒體”的手機媒體與移動互聯(lián)網融合勢必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移動電子商務就是其產物之一。使用移動電子商務,受眾人數會增多,目標受眾閱讀到這些電子商務信息的可能性也會越大。它的盈利模式如下:微博用戶通過手機瀏覽微博看到企業(yè)開展電子商務的內容,并做出購買決策,從而需要支付給移動公司流量費用,支付給企業(yè)購買物品的費用;移動公司則可以通過微博用戶的流量費用盈利,當然流量所得的一部分也需要支付給企業(yè)和微博網站;企業(yè)一方面接收微博用戶購買物品的資金以及移動公司流量所得的分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支付給微博網站廣告費用;微博網站則可以通過得到移動公司流量所得分成及企業(yè)支付廣告費用盈利。
(2)“分享微博”
相關企業(yè)可以研發(fā)出具有“分享微博”功能的手機軟件,讓用戶在閱讀資訊的同時,可以隨時隨地將有價值的內容以“分享”的形式上傳至微博,達到資訊共享的目的。
微博用戶通過手機瀏覽微博看到企業(yè)的有價值的資訊,從而需要支付給移動公司流量費用;移動公司通過流量及彩信費用盈利,但同時移動公司又要支付一定的流量和彩信分成給微博網站及被分享的網站;被分享的網站通過流量所得分成以及增加的點擊量盈利,但同時又要支付給微博網站一定的點擊率分成;微博網站通過移動公司支付的流量和彩信分成及被分享網站支付的點擊量分成盈利。
(3)信息播報
由于地域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記者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fā)現場,而普通民眾可以通過手機互聯(lián)網向微博上發(fā)送第一手信息,報道事件的進展情況,使得播出的新聞更有時效性。因此,開設有微博平臺的網站可以與傳統(tǒng)媒體合作。假如有人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條有價值的新聞、圖片,而這條新聞和圖片被某一新聞媒體采納,那么這個新聞媒體就需要給首先發(fā)布新聞的人以及開設該微博平臺的網站一定的利潤,這樣新聞媒體、微博網站甚至是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微博帶來的利益。
手機微博用戶通過得到傳統(tǒng)媒體支付的報酬得到了一定的收益;移動公司通過流量及彩信費用盈利,但同時移動公司又要支付一定的流量和彩信分成給微博網站;傳統(tǒng)媒體通過增加的媒體收視率盈利,但同時又要支付給微博網站一定的利潤分成以及手機微博用戶一定的報酬;微博網站通過移動公司支付的流量和彩信分成以及傳統(tǒng)媒體的利潤分成盈利。
(4)即時搜索
像手機百度網頁一樣,我們也可以嘗試增加手機微博的即時搜索功能。著名IT分析師劉興亮曾撰文指出,“最看好微博的即時搜索功能,這種功能滿足了人們對‘即時、當下的了解訴求,顛覆了傳統(tǒng)的搜索模式,同時也可能產生新的盈利模式”。[2]我們可以嘗試這樣一個搜索機制,它搜出來的都是微博中最近更新或手機用戶最感興趣的相關內容。微博的更新速度較快,因此搜索到的會是最新最實用的信息,該搜索機制搜索出來的信息參考的價值也就會大大提高。微博即時搜索的盈利模式應該類似于目前的搜索引擎,主要通過廣告模式獲得收入。
(5)位置屬性
微博網站可以增加讓手機微博用戶適時更新當前地理位置的設置,以便于微博用戶所在地商戶有針對性地提供“本地產品信息”,實現精準營銷。微博可以利用這種位置屬性實現盈利。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手機用戶登錄微博,選擇自己所處的位置;
其次,查看所在地區(qū)的相關信息,如本地區(qū)的話題、名人、商戶等。商戶可以同步發(fā)布與其相關的話題或者查看區(qū)域用戶從而吸引更多的手機微博用戶關注。這樣既增加了移動公司的流量所得,又可以使商戶的銷售額增加,獲得收益,同時手機微博提供商也可以通過與移動公司流量分成及商戶利潤分成得到收益。
三、手機微博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不易監(jiān)管
首先,手機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其本身就具有不易監(jiān)管的特征。其次,手機微博可以使信息在極短時間內最大范圍地進行傳播,我們很難像使用傳統(tǒng)媒體那樣對微博上的訊息控制自如。另外,手機微博上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人,因而微博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充分保證,在微博中出現的不當言論一旦形成輿論,也會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負面影響。
對此,可以將手機微博與用戶信息綁定,實現在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下,有效監(jiān)測一些用戶發(fā)表的過激、詆毀性言論。
2、難以保持良久互動
在手機微博中,每個人都會和不認識的、有相同話題的朋友聊天,朋友的關系往往通過共同的興趣和關注點維系。同時,碎片化閱讀時代的網民的最大特點就是瞬聚瞬散,他們因相同的關注點聚在一起,也會因關注點的轉移而分散,很難保持良久互動性。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將曾經關注過同一話題的“朋友”自動設為互相“關注”或“收聽”,這樣不管他們是否再次真實地聯(lián)系,他們都在關注著彼此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良久的互動性也就得到了一定的保持。
3、承載平臺的局限性
下載速度不夠快、手機屏幕過小、流量費用相對過高等手機承載平臺的局限,都使得手機微博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受到一定阻礙。解決這一問題有賴于手機研發(fā)技術的創(chuàng)新、網絡技術的升級等。
4、內容口水化
微博碎片化的特點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寫出來的東西過于口水化,缺乏系統(tǒng)、深層次的思想。正如韓寒曾說,“我絕不開微博,因為我開微博把我那些觀點零散的賣了,不會再寫出我想跟世界談談的東西來”。[2]對于這一問題,可以將關于同一主題的微博內容歸類梳理,形成意見流,用以表達有邏輯性、有條理的內容,進而完成對碎片化信息的有效整合。
通過微博與移動互聯(lián)網的融合,手機微博已成為信息便捷發(fā)布終端之一。隨著手機微博的日益普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盈利模式也將日趨成熟和多樣化。
參考文獻
[1]馬曉敏. 手機微博及其發(fā)展[J]. 新聞愛好者,2010(10),28-29頁
[2]王楊. 微型博客的發(fā)展前景及影響分析[J]. 今傳媒,2011年第3期
[3]任曉敏. 當報紙遇到微博[J]. 傳媒,2011年第2期
[4]李方. 微博與新媒體[R]. 新媒體與青年成長論壇,2011年1月4日
[5]艾勇. 2011傳媒微時代啟幕[R]. 新媒體與青年成長論壇,2011年1月4日
[6]劉湘明. 站在微博旁,想象新媒體[J]. 商業(yè)價值,2010年4月
[7]白斐. 淺談手機媒體與微博客的融合[J]. 今傳媒,2010(5),17-19頁
[8]甄理. 微博平臺化發(fā)展的可贏利性分析,http://news. chinaunix. net/blog/2010/0928/923381.shtml
[9]賈蓉. 手機媒體的傳播特點,http://wenku. baidu.com/view/ 4d5ff3dad15abe23482f4de4.html
[10]安玉梅. 淺談手機的互聯(lián)網應用[J]. 新聞傳播,2013年第2期
[11]王帥. 手機微博客戶端與網頁微博應用的差異研究[J]. 知識經濟. 2012年第14期
[12]杜小念. 試析分眾傳播模式下的手機精準營銷[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