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在你我的周圍,有多少人對這樣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會那么不快樂?”更不要奢談幸福。想一下當今社會的關鍵詞,或許就是:錢、車、房。已經以車代步、繼而想著車的更新?lián)Q代;已經有了一套、兩套房,還想著第三套、第四套,要的是更大、更靚、更時尚;為了錢,更是有人整容、易容……為了錢,天下又有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兄弟對簿公堂?讓我們試問一句:“大家怎么了?為什么衣食無憂、謀取了更多的錢、更好的車、更大的房之后,我們還是不快樂,還是不幸福?”
早在幾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對類似的現(xiàn)象給出了解釋。借助亞里士多德的智慧,或許可以說:“要在內心樹立起對‘幸?!淖非蟆!薄靶腋!弊越o自足、是終極的善。有了它,人就什么都不缺了,從而生活圓滿。那幸福又如何取得呢?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人和植物一樣,都有生命;人和動物一樣,都能察覺事物;那人的獨特之處在哪里?根據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用泥捏成了人形,雅典娜朝著這人吹了一口氣,人就活了。在古希臘語中由“氣”(breath)這個詞派生出“精神”(spirit)、“靈魂”(soul)等其他的詞。因此,人的身體來自泥土,但他的生命和心靈是神賦予的;他的精神以及可以思考判斷的能力是他身上最好、最高貴的部分,因為來自神、具備神性。由此看來,肉體與理性的思維是每個人都具備的,那什么樣的人又是高貴的、有美德的人呢?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來看:每一件事物或技藝的優(yōu)點都是在這件東西或技能發(fā)生作用的時候體現(xiàn)出來的。比如,一個吹笛手吹笛子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笛子吹得好;一個雕塑家做雕塑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是個好的雕塑家;那人呢,也只有在他做自己特有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他是否是個高貴的人。人所特有的活動就是人能夠運用理性進行思考,人的心靈從事活動的時候。任何一種事物或才藝表現(xiàn)出超出一般的好,就可以被稱作“出眾”(excellence),即希臘語中的“美德”(virtue)一詞。因此,一個有美德的人,是一個運用自己的心智、靈魂運用得好的人。
有人把幸福等同于享樂,亞里士多德說那是豬狗的生活;有人把幸福等同于榮譽,亞里士多德認為榮譽是別人給的、也可以被別人剝奪,不是人本身固有的,算不得幸福;有人把幸福比作財富,亞里士多德洞悉財富只是獲取其他目的或結果的手段,它本身不構成幸福。幸福應該是一個有美德的人時時刻刻去思考、去做好的、高貴的事情,并從這樣的活動中獲取無限的樂趣,從而終日生活在幸福感中。
如果說只有具備美德的人才可能幸福,那誰又能擁有美德呢?美德是天賜的、習得的,還是機遇給?亞氏認為,只要勤學苦練,每個人都能獲取美德,因為每個人都有神賦予的理性(或許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慧根吧),但前提是,人一定要行動起來,積極運用心智的力量。一個讓思考的能力閑置不用的人談不上美德,也不可能獲取幸福。
但是,再幸福、再有美德的人也會經歷生活的起伏,甚至在不幸中被剝奪一切,這樣的人還會是幸福的嗎?我們這樣來看:生活中的不幸,如果挺過去了,就會變做裝點生活的寶石;如果太深重,它會讓幸福受損,但不會改變幸福的本質。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好人,他的品格的高貴,會穿越苦難散發(fā)出光芒。對于生活中的磨礪他會坦然面對,不是感覺不到痛,而是用心靈的偉大和高貴來承受,往最好的方面努力,保持生活幸福的本質。
在消費盛行的今日,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比如,錢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怎么去用它。我們今天的中國,有錢的人很多,關鍵也許需要去琢磨在錢之外、在錢之上還有什么?李嘉誠很會賺錢,但他賺錢的目的是獲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李嘉誠很擅長經營地產,但他開發(fā)的樓盤是一個宜人居住的完善社區(qū),其中貫穿著他對于幸福生活的理念,比如香港的嘉湖山莊。有錢了,不選擇燒錢,而是試著去實現(xiàn)自我,美化社區(qū),建設家、國,這樣,錢的用處就大了、就有意思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其積極意義還在于,只要每個人努力學習和運用,都可以具備美德、擁有幸福,這督促你我迅速行動起來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思考、從事善的行為和舉動,讓自己生活在自我實現(xiàn)的幸福感中。另外,他還教給我們如何面對苦難,苦難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我們品格的高貴來穿越它,讓幸福的光芒照耀它!
(王世全摘自《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