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
10 月29 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fā)布聲明稱,在實施最后一輪150 億美元的購債活動后,將完全退出量化寬松(QE,Quantitative Easing)操作。這是個深思熟慮、反復吹風后做出的決定,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這個時代,是美國實現自我救贖的時代——曾因次貸危機的猝然而至,導致美國金融體系陷入嚴重動蕩,進而傳導到全球金融市場;又曾因美國經濟陷入反復低迷,美聯儲被迫實行量化寬松政策,連續(xù)向經濟體系注入天量貨幣以刺激經濟,各國政府隨后爭相效法。而今,對量化寬松政策的看法趨于兩個極端,指責者說美聯儲操弄貨幣,是公然的“以鄰為壑”;支持者說,量化寬松幫助了美國經濟走出低迷,最終有利于世界經濟的整體復蘇。
但無論怎樣,這些爭論都已成過去,我們關心的是,在QE退出之后,這個世界會好嗎?
一方面,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結束了,全球貨幣環(huán)境卻依然寬松。聯儲主導的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結束,僅僅意味著美國一國主動地、大規(guī)模地投放貨幣的行為告一段落,全球貨幣規(guī)模并沒有隨之收縮。原因之一是美國自身利率仍然在歷史低位,且尚未主動收縮資產負債表。美聯儲已經表示,將繼續(xù)維持0-0.25%的超低政策利率,同時相當長時間內保持不變。不僅如此,目前美聯儲4.4 萬億美元的總負債中,2.7 萬億是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這決不是貨幣緊縮的節(jié)奏。二是歐洲央行正在重啟貨幣擴張計劃,已經公布了資產支持證券(ABS)和資產擔保債券(covered bond)購買計劃的操作細節(jié)。歐央行的計劃將持續(xù)至少兩年,9月和12月歐央行已經開始執(zhí)行最大規(guī)模達4000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計劃,而目前這一計劃的存量規(guī)模只有3700億歐元左右。三是日本的量化寬松還在變本加厲,毫無收斂跡象。安倍政府當選時就承諾要實施“無限度擴大量化寬松”,日本央行在美聯儲聲明發(fā)布后,立即發(fā)布了10月利率決議聲明,一舉將每年基礎貨幣的寬松規(guī)模在原來60萬億到70萬億的基礎上,直接擴大至80萬億日元,同時還明確將增加年度日本政府購債規(guī)模30萬億日元。美歐日的情況表明,即使美聯儲宣告自己不再“注水”,但全球貨幣寬松的時代仍在延續(xù),且絲毫沒有短期落幕的意思。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的持續(xù)性存疑,主要經濟體的經濟仍然沒有根本起色。一是美國經濟復蘇的成色不足,美國第二季度GDP 初值為3.5%,看似遠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3.0%。但分細項來看,除政府支出與凈出口大增之外,其余分項均在下滑。美國政府開支暴增,不過是聯邦政府國防開支出現了2008年以來最大增幅,凈出口增加則掩蓋了進口與出口都在下滑的現實。由于美國經濟動能仍主要在于私人消費,當前2%左右的名義收入增速和不到1%的實際收入增速,決定美國經濟復蘇的持續(xù)性還有很大疑問。二是歐元區(qū)在經歷了約4個季度的溫和擴張后,實際GDP增長在今年上半年再次陷入停滯,個別核心國家如法國甚至面臨衰退風險。歐央行自己都承認,歐洲經濟前景仍面臨下行風險。如果再計入歐洲國家面臨的結構改革重任,經濟前景更加黯淡。三是日本經濟迄今仍在長期通縮陰影中徘徊,日本內閣府10月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實際GDP 增長率(折算成年率)為-6.8%,創(chuàng)下2011年第一季度“東日本大地震”以來的最大跌幅。現實表明,安倍政府政策的三個主線,即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模糊的結構性改革,造出了泡沫,卻沒有產生通脹效果,占GDP比例高達230%的日本公共債務還存在引發(fā)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
總而言之,美國經歷四輪QE之后,經濟如同大病初愈,勉強維持著經濟老大的派頭。但是,其他國家有樣學樣的做法,卻并沒有起到相同的療效。特別是就中國而言,2015年的經濟形勢可能更加復雜。一方面,要應對內部“三期疊加”階段產生的問題,繼續(xù)深入推進產業(yè)結構改革,化解各種因經濟減速引致的復雜矛盾;另一方面,還需要關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資本流動沖擊等引發(fā)的新問題,努力解決經濟金融領域處處受制于人的情況。次貸危機以來的五六年再次警示我們,唯有通過多邊合作實現對國際經濟舊秩序的系統(tǒng)分化瓦解,逐步把握經濟主動權,我們才有光明未來,這個世界也才會好起來。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