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竇海川,仲維佳,王 宇,耿 操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二部腎內科,吉林 長春 130031)
低血壓(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血液透析過程中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終末期的透析患者更易出現低血壓情況[1]。臨床上通常表現出一些前驅癥狀,如頭暈、惡心、嘔吐、冷汗、心率增快等,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體內血漿滲透壓下降而導致的患者有效血容量下降。經國內外臨床資料顯示,鈉曲線聯(lián)合超濾曲線透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低血壓的發(fā)生,較單純超濾透析有著更顯著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規(guī)律血液透析且具有低血壓傾向的患者10例,其中男6例(60.00%),女4例(40.00%),年齡50~78歲,平均(60.3±3.9)歲。其中原發(fā)病為高血壓腎病者3例(30.00%),慢性腎小球腎炎者 3例(30.00%),急性腎小球腎炎者 2例(20.00%),糖尿病腎病者2例(20.00%)。
1.2 治療方法:行單純超濾透析的主要方法如下:固定透析液鈉濃度為138 mmol/L,勻速超濾。行鈉曲線聯(lián)合超濾曲線透析的主要方法如下:根據患者血壓情況將透析液鈉濃度前3 h設置為145~148 mmol/L,后1 h降至135~138 mmol/L,多聯(lián)合應用超濾曲線Ⅰ和超濾曲線Ⅲ。每例患者均觀察5次。
1.3 療效觀察指標:分別觀察兩種不同透析方法下患者的血壓、心率、超濾量及癥狀發(fā)生率變化。低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100 mm Hg(1 mm Hg=0.133 3kPa)或收縮壓較透析前降低>30 mm Hg,同時伴有低血壓癥狀,如頭暈、心悸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種不同透析模式下患者血壓變化、心率、癥狀的比較
兩種不同透析模式下患者血壓變化、心率、癥狀的比較:試驗組患者的低血壓發(fā)生率、癥狀發(fā)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壓、平均透析后血壓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較對照組有明顯變化,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血液透析中低血壓是指透析中的收縮壓降至90 mm Hg以下,是一類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為25%~50%。引起低血壓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有效血容量減少;②血管舒縮功能減弱;③心臟因素;④在透析中進食過多,過快,使胃腸道出血擴張,血液分流于消化系統(tǒng);⑤透析器膜的生物相容性差,發(fā)生過敏;⑥低蛋白血癥、貧血等[2]。早期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腰背酸痛等,嚴重時可出現暈厥及意識障礙等,時刻危及著患者的健康。需除外神經系統(tǒng)疾?。?]。臨床上常用的透析方式為單純超濾透析與曲線超濾透析兩種,但單純超濾透析的并發(fā)癥較多,如低血壓、心律失常等,有些病例甚至出現猝死等癥狀,嚴重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革新,現我院采取鈉曲線聯(lián)合曲線超濾透析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如表1顯示,試驗組患者的低血壓發(fā)生率、癥狀發(fā)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壓、平均透析后血壓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較對照組有明顯變化,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壓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可見,鈉曲線聯(lián)合超濾曲線透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透析毒素排出造成的血漿滲透壓降低,有利于水分由組織液向血管內的轉移,提高血容量的再充盈[4]。綜上所述,鈉曲線聯(lián)合超濾曲線透析與單純超濾透析相比,前者對長期血液透析低血壓患者的維護更好,有助于減少低血壓的發(fā)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有利于充分脫水,達到干體重,確保超濾目標的實現,值得在臨床范圍內廣泛推廣。
[1]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70.
[2] 劉 虹,劉伏友,彭佑銘,等.可調鈉血液透析對透析低血壓的預防作用[J].中國血液凈化,2002,1(8):21.
[3] 楊博宇,徐松柏,趙 剛,等.以頭痛左眼視力下降為突出表現的鞍上星形-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9(9):1451.
[4] 王湄川,劉滄桑.血液透析中防止低血壓的探索[J].中國血液凈化,2004,3(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