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小軍,徐長林,景媛媛,陳陸軍,楊海磊,張建文,牛鑫斌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草業(yè)學院/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土壤鹽漬化是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全球性問題[1],全世界約有9.5×108hm2的鹽漬土,在中國每6.7×107hm2耕地中就有10%的鹽漬化土壤[2]。土壤中高濃度的鹽會導致植物體內(nèi)離子紊亂、造成高滲透脅迫,導致植物生長減緩,直接影響到植物的產(chǎn)量[3]。鹽害已成為制約牧草生產(chǎn)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提高牧草耐鹽性是克服土壤鹽漬化的一條重要途徑[4]。一氧化氮(NO)是廣泛分布于生物體的一類氣體生物活性分子,屬于活性氧范疇,通過酶促和非酶促途徑產(chǎn)生,具有毒害和保護生物細胞的雙重性[5]。NO在植物體內(nèi)廣泛存在,通過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硝酸還原酶(NR)合成,并與植物的抗病和對各種脅迫的應答,以及細胞編程性死亡有關[6,7]。已有研究表明,NO廣泛存在于植物組織中,并參與種子萌發(fā)、植株生長及對各種逆境脅迫的應答等過程[8],能明顯減緩鹽脅迫對玉米(Zeamays)[5,9]、黑麥草(Loliumperenne)[10]、沙蔥(Alliummongolicum)[11]、柳枝稷(Panicumvirgatum)[12]、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13]等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傷害。
扁蓿豆(Medicagoruthenica)又名花苜蓿、野苜蓿,屬豆科苜蓿屬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甘肅、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山西、河北、遼寧、吉林及黑龍江等地,是一種生態(tài)適應性廣、抗旱抗寒、耐貧瘠、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優(yōu)良野生豆科牧草[14-16]。扁蓿豆可以與羊草(Leymuschinensis)等禾本科牧草建立混播栽培草地,在改良草地、建立人工草地、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寒冷半干旱、土壤貧瘠區(qū)引種具有特殊意義[16]。目前,對扁蓿豆的研究集中于分布、形態(tài)、生物學特性以及引種選育等方面[16-20],對于施加外源NO來緩解鹽堿對扁蓿豆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傷害報道較少。為此,研究以150 mmol/L NaCl作為鹽脅迫條件,研究了不同濃度的外源NO對扁蓿豆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探討提高扁蓿豆種子萌發(fā)期耐鹽性的途徑,以期為扁蓿豆的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于2013年3~5月在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實驗室進行,供試扁蓿豆種子為自選8號新品系。
試驗設置7個處理,S0(0% SNP+0 mmol/L NaCl)、S1(0% SNP+150 mmol/L NaCl)、S2(0.01% SNP+150 mmol/L NaCl)、S3(0.05% SNP+150 mmol/L NaCl)、S4( 0.1% SNP + 150 mmol/L NaCl)、S5(0.5% SNP+150 mmol/ L NaCl)和S6(SNP 1.0%+150 mmol/ L NaCl)。
選取飽滿均勻一致的扁蓿豆種子,用砂紙打磨,以種皮出現(xiàn)紋痕為好。然后吸取配置好的溶液10 mL導入鋪有濾紙的培養(yǎng)皿,后將處理好的扁蓿豆種子置入培養(yǎng)皿,每皿50粒,重復3次。為保證處理濃度穩(wěn)定,每隔2 d更換1次處理液。每天觀察發(fā)芽情況,處理第8 d取樣測定芽長和根長,每皿隨機測定10株。
發(fā)芽率(GP)=100×GN/SN
發(fā)芽指數(shù)(GI)=∑ (Gt/Dt)[21,22]
活力指數(shù)(VI)=GI×S[21,22]
式中:GN為總的種子發(fā)芽數(shù),SN為供試種子總數(shù);Gt為在t日的發(fā)芽數(shù),Dt為相應的發(fā)芽天數(shù);S為幼苗長度。
所有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繪圖。
單獨鹽脅迫(S1)顯著抑制了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率(P<0.05)(圖1A)。在鹽脅迫下,處理S3(0.05%SNP+150 mmol/L NaCl)處理后扁蓿豆種子發(fā)芽率為86%,顯著高于S1(46%)、S2(0.01%SNP+150 mmol/L NaCl)(28%)、S4(0.10%SNP+150 mmol/L NaCl)(52%)、S5(0.50%SNP+150 mmol/L NaCl)(27%)和S6(1.00%SNP+150 mmol/L NaCl)(35%)處理(P<0.05),但和S0(83%)(0%SNP +0 mmol/L NaCl)處理下的發(fā)芽率無差異顯著(P>0.05)。
150 mmol/L的NCl溶液的鹽脅迫(S1)處理顯著抑制了發(fā)芽速率,降低了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P<0.05)(圖1B)。S2(0.01%SNP+150 mmol/L NaCl)、S3(0.05%SNP+150 mmol/L NaCl)、S4(0.10%SNP+150 mmol/L NaCl)、S5(0.50%SNP+150 mmol/L NaCl)和S6(1.00%SNP+150 mmol/L NaCl)處理中,S3處理下的發(fā)芽指數(shù)最高為24,顯著高于S1(6)處理和其他處理;其他處理均未能顯著提高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P>0.05)。
圖1 外源NO對鹽脅迫下扁蓿豆種子發(fā)芽率(A)和發(fā)芽指數(shù)(B)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NO on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 and germination index (B) of Medicago ruthenica seeds under NaCl stress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5%水平差異顯著,下圖同
圖2 外源NO對鹽脅迫下扁蓿豆幼苗芽長和根長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NO on the plumule (A) aNd radicle (B) length of Medicago ruthenica seedling under NaCl stress
S1處理顯著抑制了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降低了發(fā)芽速率(P<0.05)(圖1B)。S2、S3、S4、S5和S6處理中,僅有S3處理顯著增加了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P<0.05),其他處理均未能顯著提高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P>0.05)。
單獨鹽脅迫(S1)顯著抑制了扁蓿豆種苗幼芽的生長(P<0.05)(圖2A)。S2、S3、S4、S5和S6處理中,僅有S3處理顯著促進了扁蓿豆種苗幼芽的生長(P<0.05),其他處理均未能顯著提高扁蓿豆種苗幼芽的生長(P>0.05)。在鹽脅迫下,S3處理下扁蓿豆幼芽長度長于S0處理,兩者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
單獨鹽脅迫(S1)顯著抑制了扁蓿豆種苗幼根的生長(P<0.05)(圖2b)。S2、S3、S4、S5和S6處理中,僅有S3處理顯著促進了扁蓿豆種苗幼根的生長(P<0.05),其他處理均未能顯著提高扁蓿豆種苗幼根的生長(P>0.05)。S3處理下扁蓿豆幼根長度長于S0處理,兩者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
單獨鹽脅迫(S1)顯著抑制了扁蓿豆種苗活力指數(shù)(P<0.05)。S3處理顯著促進了扁蓿豆種苗的活力指數(shù)(P<0.05),其他處理均未能提高扁蓿豆種苗活力指數(shù)(P>0.05)(圖3)。
圖3 外源NO對鹽脅迫下扁蓿豆種子活力指數(shù)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NO on the vigor index of Medicago ruthenica seeds under NaCl stress
鹽脅迫會降低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指數(shù)和幼苗的生長[23]。NO是在植物體內(nèi)廣泛存在的一類氣體生物活性分子,可以減少非生物脅迫下植物體內(nèi)活性氧(ROS)的積累,緩解各種脅迫造成的氧化損傷,從而增強植物的適應能力[24]。有研究表明,外源NO供體硝普鈉能顯著促進滲透脅迫下小麥種子的萌發(fā)[25],可以提高水稻幼苗的耐鹽性、提高鹽分脅迫下玉米幼苗的干物重積累速率[26,27]。鹽脅迫對種子影響機理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滲透作用,植物細胞內(nèi)滲透勢大于細胞外滲透勢,細胞失水致使植物缺水形成生理干旱,二是離子毒害作用,Na+等離子滲入細胞后使原生質(zhì)凝集和葉綠素被破壞,蛋白質(zhì)合成受到抑制,產(chǎn)生丁二胺、戊二胺等[28,29]。已有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NO提高植物耐鹽性的機理一方面與其能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其能調(diào)節(jié)植物離子平衡相關[30-33]。試驗結(jié)果表明,外源NO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鹽脅迫對扁蓿豆幼苗的發(fā)芽率、芽長和根長的影響,但存在濃度效應,適宜濃度(0.5 mmol/L)的NO處理才表現(xiàn)出對鹽脅迫的緩解效應;另外,NO具有毒害和保護生物細胞的雙重性[5],因此,過低和過高濃度的NO無緩解效應。
外源 NO供體SNP對鹽脅迫下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可能還需要葡萄糖和果糖信號的參與[29],種植于土壤的種子,包括溫度、水分及土壤理化和酶學性質(zhì)都對其萌發(fā)產(chǎn)生重要影響[23]。因此,扁蓿豆種子萌發(fā)期耐鹽能力的調(diào)控及機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外源NO對NaCl脅迫下扁蓿豆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緩解具有劑量效應,以0.05 mmol/L的NO處理效果最好,顯著提高了扁蓿豆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芽長、根長和活力指數(shù)。
參考文獻:
[1] Boyer J S.Plant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 [J].Science,1982,218:443-448.
[2] 樊懷福,郭世榮,焦彥生,等.外源一氧化氮對NaCl脅迫下黃瓜幼苗生長、活性氧代謝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7, 27(2):546-553.
[3] 李運合,錢善勤,覃逸明.鹽脅迫下外源NO對玉米幼苗葉片蔗糖代謝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49(7):1589-1592.
[4] 王芳,王漢寧.外源NO對NaCl脅迫下玉米幼苗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草地學報,2012,20(6):1117-1122.
[5] 劉建新,胡浩斌,王鑫.外源NO對鹽脅迫下黑麥草幼苗活性氧代謝、多胺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響[J].植物研究,2009,29(3):313-319.
[6] Neill S J,Desikan R,Hancock J T.Nitric oxide signaling in plants [J].New Phytol,2003,159:11-352.
[7] Zhang H,Shen W B,Xu L L.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the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 and it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tabolisms under osmotic stress[J].Acta Bot Sin,2003,45:901-905.
[8] 阮海華,沈文飚,徐朗萊.一氧化氮調(diào)節(jié)鹽脅迫下小麥幼苗根部質(zhì)膜H+2ATPase 和焦磷酸酶活性提高耐鹽性[J].植物學報,2004,46(4):415-422.
[9] 張艷艷,劉俊,劉友良.一氧化氮緩解鹽脅迫對玉米生長的抑制作用[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4,30(4):55-459.
[10] 劉建新,胡浩斌,王鑫.外源NO對鹽脅迫下黑麥草幼苗根生長抑制和氧化損傷的緩解效應[J].植物研究,2008,28(1):7-13.
[11] 路 瑩,王萍,宋兆偉.外源NO浸種對NaCl脅迫下沙蔥種子萌發(fā)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華北農(nóng)學報,2011,26(2):207-212.
[12] 杜菲,陳 新,楊春華.NaCl脅迫對不同柳枝稷材料種子萌發(fā)與幼苗生長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1,1(6):1018-1024.
[13] 周萬海,師尚禮,寇江濤.一氧化氮對NaCl脅迫下苜蓿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核農(nóng)學報,2012(4):710-716.
[14] 李鴻雁,李志勇,師文貴,等.內(nèi)蒙古扁蓿豆葉片解剖性狀與抗旱性的研究[J].草業(yè)學報,2012,21(2):138-146.
[15] 李小安.低溫吸脹對不同扁蓿豆種子發(fā)芽特性的影響[J].青海大學學報,2011,29(2):62-64.
[16] 韓海波,師文貴,李志勇,等.扁蓿豆的抗性研究進展[J].草業(yè)學報,2011,28(4):631-635.
[17] 烏日婭,雍世鵬,包貴平.扁蓿豆屬植物在內(nèi)蒙古的生態(tài)地理分布[J].中國草地,1996(2):5-6.
[18] 石鳳翎,郭曉霞,李紅.扁蓿豆抗旱形態(tài)解剖結(jié)構(gòu)觀察與分析[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05,23(2):115-118.
[19] 烏日婭,雍世鵬,包貴平.扁蓿豆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草地,1994(2):1-7.
[20] 師文貴,李志勇,李鴻雁,等.扁蓿豆不同分布區(qū)野生居群形態(tài)多樣性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9,29(5):1002-1006.
[21] 段春華,張德罡,張 靖,等.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對矮生嵩草和線葉嵩草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13,33(1):40-44.
[22] 魚小軍,王彥榮,孫建華,等.無芒隱子草和條葉車前種子萌發(fā)特性的研究[J].草原與草坪,2004(4):45-58.
[23] 魚小軍,師尚禮,龍瑞軍,等.生態(tài)條件對種子萌發(fā)影響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2006,23(10):44-49.
[24] 張緒成,上官周平,高世銘.NO 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diào)控機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812-818.
[25] 張華,沈文飚,徐朗萊.一氧化氮對滲透脅迫下小麥種子萌發(fā)及其活性氧代謝的影響[J].植物學報,2003,45(8):901-905.
[26] 凌騰芳,宜偉,樊穎瑞.外源葡萄糖,果糖和NO供體(SNP)對鹽分脅迫下水稻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5,31(20):205-212.
[27] 張艷艷,劉俊,劉友良.一氧化氮緩解鹽分脅迫對玉米生長的抑制作用[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4,30(4):455-459.
[28] 張紅香.種子發(fā)芽生態(tài)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29] 徐猛.鹽脅迫下不同溫度型小麥的滲透和離子脅迫效應及NO信號研究[D].楊陵: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
[30] Zhao L,Zhang F,Guo J,etal.Nitricoxide functions as a signal in salt resistance in the calluses from two ecotypes of reed [J].Plant Physiol,2004,134:849-857.
[31] 凌騰芳,宣偉,樊穎瑞,等.外源葡萄糖、果糖和NO供體(SNP)對鹽脅迫下水稻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5,31(2):205-212.
[32] 阮海華,沈文飚,葉茂炳,等.一氧化氮對鹽脅迫下小麥葉片氧化損傷的保護效應[J].科學通報,2001,46(23):1993-1997.
[33] 馮瑞章,魏 琴.外源NO對NaCl脅迫下燕麥幼苗氧化損傷的緩解效應[J].草原與草坪,2012,32(6):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