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然/編譯
●化學家們正在重新發(fā)明可充電電池,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容量。
移動世界依賴于鋰離子電池,這是目前頂級的可充電能量存儲件。去年,消費者購買了50億個鋰離子電池給筆記本電腦、相機、手機和電動車供電。“這是任何人見過的最好的電池技術。”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附近的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美國儲能研究聯(lián)合中心 (JCESR)主任喬治·克拉布特里(George Crabtree)說。但是,克拉布特里想做得更加更加好。
現(xiàn)代的鋰離子電池與1991年索尼公司賣的最初的商業(yè)鋰離子電池相比,單位重量能儲存超過兩倍的能量,而且便宜10倍,但是這已接近極限。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改進鋰離子電池至多能再提高30%的單位重量儲能。這意味著鋰離子電池無法像一個汽油箱那樣讓電動車行駛800公里,也無法讓高耗電的智能手機運行很多天。
2012年,JCESR總部從美國能源部獲得了1.2億美元的資助,研究超越鋰離子電池技術的新技術。它描述的目標是在5年后,當把電池擴大到電動汽車使用的商用電池組那樣時,能量密度將比現(xiàn)在的標準能量密度提高5倍,而且便宜5倍。那意味著到2017年,要實現(xiàn)每千克電池儲能400瓦時的目標。
克拉布特里稱這個目標非常進取,而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達爾豪西大學的資深電池研究者杰夫·達恩(Jeff Dahn)則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自從20世紀早期的鉛-鎳充電電池發(fā)明以來,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提高了6倍。但是,達恩說,美國JCESR的目標聚焦于幫助世界轉向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例如,儲存太陽能用于夜里或雨天。亞洲、美洲和歐洲的許多研究團隊和公司也正在尋找鋰離子之外的電池技術,尋求可能超越鋰離子電池的儲能策略。
去年年初,當他那硬幣大小的電池在幾個月的持續(xù)放電和充電后依然電力強勁時,化學工程師埃爾頓·凱恩斯(Elton Cairns)感覺到他已經(jīng)掌握了一種有前景但是不易控制的電池化學反應。到7月,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電池已經(jīng)循環(huán)使用了1 500次,僅僅失去了一半的蓄電能力——大致與最好的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并駕齊驅。
他的電池基于鋰硫電池技術,使用極端便宜的材料,理論上比鋰離子電池單位重量能多儲存5倍能量(實際上,研究者懷疑,可能只是鋰離子電池的兩倍)。鋰硫電池最早在40年前被發(fā)明,但是以前的研究者無法讓它們循環(huán)使用超過100次?,F(xiàn)在,許多人認為這套裝置是最接近于接替鋰離子電池的在商業(yè)上可行的技術。
鋰硫電池的一個主要優(yōu)點,凱恩斯說,是它擺脫了鋰離子電池的自重。在一個典型的鋰離子電池中,除了吸住鋰離子幾乎沒有其他作用的分層石墨電極占據(jù)了很大空間。這些鋰離子流過一種攜帶電荷的液體電解質,到達層狀金屬氧化物電極。如同所有的電池,電流因電子必須繞過外部電路來平衡充電而產(chǎn)生。為了給電池充電,一個電壓加到電池上,反轉電子流動方向,這也驅使鋰離子反向流動回來。
在鋰硫電池中,石墨被替換為純鋰金屬的細片,承擔作為電極和鋰離子提供者的雙重任務:當電池使用時,它就收縮,當電池被充電時,則恢復。而且金屬氧化物被更便宜、更輕的、能真正把鋰離子包裹進去的硫取代;每個硫原子與兩個鋰原子綁定在一起,但是它卻把不止一個金屬原子綁定到一個鋰原子上。所有這些都為鋰硫電池創(chuàng)建了獨特的重量和成本優(yōu)勢。
但是鋰和硫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造成一個問題。隨著電池放電和充電,可溶性的鋰硫化合物會滲進電解液中,降解電極,使電池失去電荷,電池粘合到一起。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凱恩斯使用了因為納米技術和電解質化學的進步而變得可能的手法——包括在他的硫電極中摻雜石墨烯氧化物粘合劑,使用特別設計的、不太會溶解鋰和硫的電解液。凱恩斯預測,一個商品大小的電池能達到大約500瓦時每千克的能量密度。其他實驗室也報告了相似的結果,他說。
一些研究者懷疑學術上的成功是否能轉化成商業(yè)成功。實驗室通常使用低比例的硫和許多電解液,這相對比較容易開展研究,但是并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能量密度高的電池。提高硫的比例、減少電解液則會使電池更容易粘合,史蒂夫·維斯科(Steve Visco)說,他在伯克利的一家叫PolyPlus的電池公司里,已經(jīng)對鋰硫電池研究了20多年,這家電池公司就在凱恩斯的實驗室以西5公里。制造一種便宜的能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使用的商用電池也將很困難,他說。
至少一家公司代表了鋰硫電池的前景:位于英國阿賓頓的OXIS能源公司。該公司稱,它的大型電池已經(jīng)循環(huán)使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900次,可與目前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相媲美。OXIS能源公司正與總部位于密歇根州安娜堡的蓮花工程公司合作一個項目,目標是到2016年給電動車的電池儲能達到400瓦時每千克。
作為世界上最輕的金屬,鋰具有巨大的重量優(yōu)勢。但是一些研究者認為,下一代電池應該轉變成更重的元素,比如鎂。不像鋰,每個只能攜帶一個電荷,帶有兩個正電荷的鎂離子每次能攜帶兩個電荷穿梭——立馬就使相同體積的電池釋放的電能加倍了。
但是,鎂也帶來了它的挑戰(zhàn):鋰離子在電解液和電極之間穿梭就像拉拉鏈一樣,但鎂離子攜帶著它的兩個電荷,則像在糖漿中移動一樣。
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電池研究者彼得·屈帕斯(Peter Chupas)與美國JCESR合作,正通過把高能量的X射線射向各種電解液中的鎂離子來研究為什么鎂會受到這么多的粘滯阻力。目前為止,他和同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鎂在任何溶劑中,都會對氧原子施加一個很強的吸引力,吸引溶劑分子聚簇,使其變得體積更龐大。這種基礎研究對于創(chuàng)造更好的電池是關鍵,但是通常并不由工業(yè)界進行,克拉布特里說?!暗湫偷难邪l(fā)活動通過試驗和錯誤來進行,而不是通過基礎研究。”他說,這正是美國儲能研究聯(lián)合中心為這個領域帶來的一個優(yōu)勢。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材料科學家克里斯汀·佩爾松(Kristin Persson)正在使用超級計算機來模擬可能的新電池的內(nèi)部結構,試圖找到一種電池和電解液的組合,能讓鎂離子更容易地通過?!澳壳埃覀冋诖蠹s2 000種不同的電解液中縮小目標范圍?!彼f。
佩爾松與麻省理工學院的材料科學家吉爾布蘭德·塞德(Gerbrand Ceder)創(chuàng)建了一個公司來開發(fā)這些高電荷攜帶電池。佩林技術公司,總部位于劍橋,對于它的研發(fā)成果守口如瓶,只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電解液的論文。2013年末突然發(fā)表的一堆專利暗示,這家公司正在開發(fā)更開放的電極結構來幫助鎂離子流動。主要的電子公司,比如豐田、LG、三星和日立也在研究這樣的電池,但是除了偶爾的引人好奇的廣告之外,很少發(fā)布相關信息。
隨著各大公司爭相秘密研發(fā)高能量密度電池,佩爾松繼續(xù)攻關她所說的“電解液基因組”。這種通過超級計算機篩選的方法,也能幫助尋找用其他攜帶多電荷(或“多價”)金屬制造的電池,如鋁和鈣。塞德敦促人們要耐心,指出對于鋰離子電池化學反應的研究已經(jīng)開始了40年,“我們對于多價金屬離子所知甚少?!彼f。
溫弗里德·威爾克(Winfried Wilcke)描述自己是“一輛特斯拉S電動車的極端幸福的所有者”,稱贊這輛車改變了他對于電池研究優(yōu)先級的想法。
5年前,威爾克在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的IBM公司領導納米科技分部,啟動了研發(fā)一種800公里里程的汽車電池的項目。一開始,他專注于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存儲的理論極值:鋰與從空氣中吸入的氧氣發(fā)生氧化。這樣的“呼吸”電池與其他類型的電池相比有巨大的重量優(yōu)勢,因為它們不必隨身攜帶它們的一種主要成分。一種鋰氧電池能在理論上像汽油發(fā)動機那樣密集地存儲能量——比目前的汽車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大10倍以上。
但是在他的電動敞篷跑車開上22 000多公里后,威爾克很高興電池已經(jīng)提供了行駛400公里的能量。真正的問題是錢,他說:電動車的電池組每千瓦時耗費500多美元?!白钃蹼妱榆嚝@得大眾接受的真正原因是價格而不是能量密度?!彼f。所以威爾克現(xiàn)在支持一種更便宜的基于鈉的氧化電池。理論預測鈉氧電池只能提供鋰氧電池一半的能量密度,但是那仍然比鋰離子電池多5倍。而且鈉比鋰便宜,所以鈉氧電池可能,威爾克希望,更接近美國儲能研究聯(lián)合中心和其他人提出的100美元每千瓦時的成本可接受目標。
威爾克心意的改變,毫無疑問是受到許多人放棄了對鋰氧電池的希望這一事實的影響。過去20年來,試圖研發(fā)鋰氧電池的研究者一直在與不希望的副反應搏斗:電解液中的碳和電極材料與鋰和氧反應形成碳酸鋰,所以每循環(huán)充放電一次,大約5-10%的電池容量就丟失了。大約循環(huán)50次之后,電池就窒息了?!暗拙€是鋰氧電池用于車輛的可能性是零。”紐約的賓漢頓大學的斯坦利·維丁漢姆 (Stanley Whittingham)說,他在20世紀70年代發(fā)明了鋰離子電池的概念,現(xiàn)在仍然專注于挖掘鋰離子電池最好的性能。研究者們希望復興鋰氧電池,其中包括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化學家彼得·布魯斯(Peter Bruce),“我們比幾年前更接近我們需要的電池?!彼f。但是許多人卻認為鋰氧電池是一個失敗的事業(yè)。
威爾克去年對鈉氧電池產(chǎn)生興趣,是在位于德國吉森的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的于爾根·亞內(nèi)克(Jürgen Janek)和菲利普·阿德漢姆 (Philipp Adelhelm)研究團隊的一個驚人發(fā)現(xiàn)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鈉氧電池比鋰氧電池的充電效率更高,而沒有復雜的副反應?!拔覀冊嚵艘幌拢Y果大吃一驚?!蓖柨苏f。而且,他說,用的是便宜的電極和電解液。亞內(nèi)克說他的團隊現(xiàn)在已經(jīng)證明了他們的鈉氧電池至少可以循環(huán)使用100次——在技術初期來說還不錯?;I(yè)巨頭巴斯夫現(xiàn)在正與他們合作。
但是有人不相信,達恩就是其中一個。爭論最激烈的是,呼吸電池是否需要繁重的過濾設備來從空氣中提取氧氣,這將削弱甚至消除其每單位重量的能量優(yōu)勢?!扳c氧電池只是最近的熱潮。”達恩說。但是威爾克卻愿意打賭并非如此。
唐納德·薩杜威(Donald Sadoway)對于未來電池的想象看起來像一個冶煉廠:他設想未來的電池是集裝箱尺寸的板條箱,每一個板條箱能容納20個冰箱大小的鋼塊,內(nèi)含加熱到500°C的數(shù)升熔融金屬和鹽。
此類電池可能永遠不適合用在汽車上,并不能在每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等指標上擊敗鋰離子電池。但是涉及為電網(wǎng)存儲能量,或其他非便攜式應用時,電池的大小就無關緊要了。取代小巧輕便、能量密度高的電池,人們需要的是封裝便宜的電池,釋放小到大量的電力而不需要太多的維護。美國儲能研究聯(lián)合中心想讓這類電池循環(huán)使用7 000次,也就是大約20年。
“這一領域前景廣闊?!比抡f。例如,電網(wǎng)供應商已經(jīng)使用了廉價的、老式的鉛酸蓄電池組,或鋰離子電池組。其他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化學電池正在開發(fā)中,其中包括鋅空氣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大多數(shù)技術都做得很好,成本是美國儲能研究聯(lián)合中心100美元每千瓦時目標的5倍。
麻省理工學院的材料化學家薩杜威正在研發(fā)一種替代品,用兩層熔融金屬作為電極,通過它們不同的密度和一層熔融鹽電解液隔開。當離子通過熔融金屬層時,金屬層會膨脹或收縮,從而儲存或釋放能量。因為一切都是液體,在循環(huán)使用上千次之后,不像固體電極,沒有東西會破裂。
克拉布特里、達恩和其他研究者擔心要讓金屬保持熔融狀態(tài)所需的能量,但是薩杜威說,充電和放電過程本身就會產(chǎn)生足夠的熱量。他的公司——位于馬薩諸塞州馬爾伯勒的Ambri公司,計劃今年在夏威夷以及馬薩諸塞州科德角的一個軍事基地安裝測試電池,每個都供應幾十千瓦時的電能。
其他研究團隊正在尋求反應不太劇烈的流體電池,燃料由兩種通過膜互相傳遞離子的液體組成。液體能放在電池外面的電解槽中,然后在需要的時候抽進來,相互流過,這樣只需簡單地使用更大的電解槽,就能無限地儲存更大量的能量。但是需要泵和閥,薩杜威說這些東西需要維護。
流體電池在勢壘兩側的液體中用的是釩離子。但釩和膜都很昂貴:世界上最大的流體電池安裝在中國一家風力發(fā)電場,成本大概是每千瓦時1 000美元,據(jù)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華民估計?!扳C高昂的成本就是致命的弱點。”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邁克爾·阿齊茲(Michael Aziz)說。
今年一月,包括阿齊茲在內(nèi)的一個研究團隊宣布一種便宜的所謂醌類有機化學物可以在液流電池中,與一種標準的液體電極比如溴搭配使用。阿齊茲的電池循環(huán)使用了超過100次之后依然電力充足。他希望他能讓這類電池的成本降到不可思議的100美元每千瓦時,但“現(xiàn)在這還只是實驗室里的玩意,”他說,“直到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之前,沒有辦法知道真正的成本?!?/p>
克拉布特里稱這項研究“很有前景”,還說美國JCESR也在尋找用于液流電池的有機化學物,他們尋找的另一種選擇是在一種半流體電池中使用液體鋰硫和固體鋰。
“這還是研究的初期:人們都在尋找非常古怪的電池系統(tǒng),每個人都試圖搞清楚如何提高電池壽命并降低成本。”達恩說。比如,JCESR正希望基礎研究能填補空白并讓這些技術發(fā)揮成效?!俺戒囯x子電池的新電池研發(fā)空間充滿了機遇,”克拉布特里說,“而且大部分空間還未得到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