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黎黎
【摘 要】美術具有的豐富美感和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fā)、渲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緒。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論述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情感激發(fā)的方法在我的美術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為主要手段,因為學生是有血有肉有哭有笑有喜有悲的人,如果一個學生看到大海時,面無表情說一句有什么好看,只不過是水而已,看到高山時,面無表情說一句,只不過是土而已,那么我們的審美教育是成功嗎?
【關鍵詞】美術教育;情感激發(fā)
在各科教學中,美術學科以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更適合于開展情感教學,它以畫之美、形之真、情之切融于整個課堂教學中,以美術自身的豐富美感、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fā)、渲染來激起學生的情緒。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不光是用耳朵聽、靠眼睛看,還能被情感所驅動,用“心”去學習,促使認知能力及心理品質共同發(fā)展,以取得完滿的教學效果。激起學生情感有多種方法:
一、以音樂渲染情境,激發(fā)情感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利用音樂特有功能創(chuàng)設一個相關的情境,調節(jié)大腦功能以利用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樂曲進行中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jié)奏的抑陽頓挫,來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音樂的渲染,配以直觀的形象,刺激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極為深刻,從而取得滿意的課堂效果。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在多媒體運用的今天是可以普及使用的。
二、以故事描繪情境,激發(fā)激情
在美術教學中,有一些課程是需要學生進行參照、臨摹練習 ,這樣的課程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如果將其編成適當的事來講述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事情的講述必須要配以直觀的形象這樣學生才不會只熱衷于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而忽略對課堂內容的感受。
例如《策劃一次出游活動》一課,我將不同的組編成一個個公司的故事講給學生聽。結果發(fā)現學生組織的興趣遠遠比直接繪畫形象來得高漲。這時把我的要求和繪畫技巧教給他們,學生們就樂意接受了。因為此時的學生仍處于情感的興奮狀態(tài),對于任何知識的接受都比較快且輕松,正是教學的最佳時機。
又如浙美版《卡通天地》單元課程的第2課時畫不同臉部表情的樣子。我將人物表情連接成一個故事:某人抽獎中了自行車,非常得意,回家后停在樓下請家人來看。大家下樓后發(fā)現自行車被偷走了,大家很沮喪。他打電話很生氣地報了警。警察說他們剛抓到一個偷自行車的,偷了一輛還沒牌的車,正是他的,他非常高興地感謝了警察。請同學繪畫這個故事中人物的表情,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表演形式,抒發(fā)情感
表演這種生動的形式,會使學生特別興奮,他們既可以聽得到,也可以看得到,且富于趣味性。在上《旅行團綜合展示》這一綜合課時,我請學生進行表演。圍繞一個月以來小組創(chuàng)作的系列繪畫展開,進行表演、演說和現場答辯。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進行了提問并從中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更加清楚地了解“旅行系列課”的各種知識,包括繪畫和人文知識。在這表演過程中學生聽講認真,精神高度集中,并且能隨著表演者的一言一行,表演出不同的表情。由此可見,以表演來體會情感,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教學描寫的情境中,同時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
四、以語言,展現情感
無論是用音樂、故事、還是表演或其它諸多手段來表現情感,它們都必須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學生才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情感,才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情感在學生心里徘徊時如果缺乏教師語言的調節(jié)支配,那么往往會忽略對情的感受。脫開語言,就難以使學生獲得確切的、豐滿的感性知識,也不易激起情感活動。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通過語言描繪,引導學生重點觀察,讓學生邊聽邊看、邊看邊想,促使學生觀察活動與思維活動結合進行,這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一定的指向性作用,從而提高情感知覺的效應,讓學生盡最大的可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有效提高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我的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穿插在課程的每一個角落。以情感教育為指導,運用不同教學手段使課堂內容豐富了,學生快樂了,那么教學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2]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3]馮曉陽.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與傳統.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