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摘 要】古漢語中,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較多。本文結(jié)合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闡述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和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和名詞的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等幾種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文言文;詞類活用;分類;舉例
古漢語里。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比現(xiàn)代漢語更多一些。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xí)慣靈活運用。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動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名詞等等。由于仿古的關(guān)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還常常可以見到這類活用的情況。下面就自己近年來的認識和理解簡單談一下:
一、文言文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一般情況下是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名詞作動詞;副詞后面直接帶名詞,名詞就活用為動詞?;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只是動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為名詞,洞穴,轉(zhuǎn)化為動詞“打洞”之義。
2.一般名詞作狀語
(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如“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中的“途”,原意為道路,這里作狀語,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2)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這里作狀語,修飾動詞“斬”,表示行為的依據(jù),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3)表示行為的身份或?qū)Υ姆绞健H纭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項羽本紀》)中的“兄”,本為名詞,轉(zhuǎn)化為狀語,是“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的意思。
(4)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詞“狗”,在這兒作狀語,意思是“像狗一樣”。
3.方位名詞作狀語
方位名詞直接作狀語,這種語法現(xiàn)象在古漢語中很多,往往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來修飾“望”,限制其方向。
4.時間名詞作狀語
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如“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時間名詞作狀語。它們往往用“而”或“以”同動詞相連接。
5.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作名詞。如“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中的“射”,本是動詞“射箭”,這里轉(zhuǎn)化為名詞“射箭的本領(lǐng)”。
6.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句子中,形容詞如果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義,形容詞就轉(zhuǎn)化為名詞。如“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中的“鮮肥”,就是形容詞轉(zhuǎn)化為名詞,作“新鮮肥美的東西”講。
7.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形容詞就轉(zhuǎn)化為動詞。如“天下苦秦久矣”(《陳涉世家》)中的“苦”,因帶賓語“秦”,意為“(對秦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感到苦惱”。
8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以為)……怎么樣”的意思。
(1)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中的“賓客”,本為名詞,“賓客其父”為動賓結(jié)構(gòu),“賓客”就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以其父為賓客”。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中的“異”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異之”就是“以之為異”,“認為這事奇怪”。
9.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怎么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活用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有所改變。
(1)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和它的賓語在一起,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chǎn)生這個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餓”是動詞,因后面帶賓語“其體膚”,就活用為使動,“使體膚經(jīng)受饑餓”。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假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帶賓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棟”(《黃生借書說》)中的“汗”本是名詞“汗水”,因其后帶賓語“?!?,意為“使牛出汗”,成為使動。
二、文言文詞類活用舉例
1.名詞活用為動詞
(1)每至晴初霜旦(《三峽》)“霜”轉(zhuǎn)化為動詞“下霜”。
(2)婦撫兒乳(《口技》)“乳”轉(zhuǎn)化為動詞“喂乳”。
(3)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名”轉(zhuǎn)化為動詞“說出”。
(4)其夫囈語(《口技》)“囈語”轉(zhuǎn)化為動詞“說夢話”。
(5)人恒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過”轉(zhuǎn)化為動詞“犯過失”。
(6)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福”轉(zhuǎn)化為動詞“保佑”。
2.名詞作狀語
(1)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日”是“天天”。
(2)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西”是“向西”的意思。
(3)下見小溪(《小石潭記》) “下”是“向下”的意思。
(4)斗折蛇行(《小石潭記》)“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5)犬牙差互(《小石潭記》)“犬牙”是“像狗的牙齒一樣”。
(6)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記》)“山”是“沿著山路”的意思。
3.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互用
(1)攘除奸兇(《出師表》)“奸兇”,形容詞作名詞,“奸兇之人”。
(2)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親”“遠”,形容詞作動詞,“親近”“疏遠”。
(3)此皆良實(《出師表》)“良實”,形容詞作名詞,“賢良誠實的人”。
(4)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奔”,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飛奔的馬”。
(5)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出”“入”,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產(chǎn)出”“收入”。
(6)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故”“新”,形容詞轉(zhuǎn)化為名詞,“舊知識”“新收獲”。
4.意動用法
(1)父異之(《傷仲永》)“異”是“以之為異”。
(2)邑人奇之(《傷仲永》)“奇”是“以之為奇”。
(3)父利其然也(《傷仲永》)“利”是“以其利”,譯為“認為那樣有利可圖”。
(4)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美”是“以我美”。
(5)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是“以之為異”。
5.使動用法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亂”“勞”是“使耳亂”“使形勞”。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苦”“勞”“餓”“空乏”等都是使動用法。
(3)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息”,“使心息”。
總之,對于詞類活用的判斷與解讀,我們應(yīng)當增加自身的古文閱讀量,提升古文素養(yǎng)。此外,我們還應(yīng)當以歷史的眼光,站在古代漢語的角度去學(xué)習(xí)、解讀古代漢語,古今對照,慎用詞的活用說。
參考文獻:
[1]王政白.談?wù)勎难蕴厥饩涫降慕虒W(xué)[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2]劉文質(zhì).關(guān)于文言文教學(xué)的體會[J].重慶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0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