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燕 丁朝鵬 陳國平 王喜亞 孫蕾
磁共振DWI序列在肺部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鮑燕 丁朝鵬 陳國平 王喜亞 孫蕾
目的 評價1.5超導磁共振彌散成像(DWI)序列在肺部良惡性結節(jié)或腫塊診斷、治療后評價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 24個肺部疾病患者進行DWI檢查, 分析肺癌、肺良性病變、肺癌放療后腫塊復發(fā)、放射性肺炎ADC值差異。結果 良性病變與肺惡性病變在分子擴散方面存在差異, DWI信號差異及ADC值是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的有效數(shù)據(jù)。結論 DWI對肺癌、肺良性病變、肺癌放療后腫塊復發(fā)、放射性肺炎診斷具有價值, 比較常規(guī)磁共振檢查更有優(yōu)勢。
肺癌;磁共振彌散成像;ADC;鑒別診斷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2月~2013年10月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例56例, 其中男30例 , 女26 例, 年齡33~85歲,平均年齡55歲, 其中25例良性病例(肺炎性假瘤6例, 肺慢性膿腫8例, 肺不張11例)。31例肺癌(鱗癌9例, 腺癌13例, 小細胞肺癌9例)。所有病例經(jīng)手術切除、CT引導下穿刺, 支氣管鏡病理證實。
1.2 檢查方法
超導磁共振彌散成像檢查, 采用Philips Achiva 1.5 TNova HP, 梯度場強33mT/m, 梯度切換率180mT/(m.s), 16通道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受檢者仰臥位, 行常規(guī)橫斷面T1WI、T2WI掃描以及DWI掃描。DWI單次激發(fā)SE-EPI掃描方式, 橫斷面掃描, TR=6913/180 ms,TE=68 ms, 層厚= 8 mm, 層距=1 mm, FOV= 375矩陣256×128, 采用頻率選擇脂肪抑制技術。選取包括腫瘤最大截面積在內的多個層面, 采用b值=800圖像測得ADC值, 選取圓形或不規(guī)則感興趣區(qū)(ROI), 既要使
ROI盡量大, 又要確定在所要研究組織內。肺部病變中間有明顯壞死, 則避開壞死區(qū), 將ROI置于病灶的周邊實質部分測量, 同時盡量避開血管和偽影, 測2~3次取平均值, 利用機器自帶軟件進行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b=800值測得肺部病變ADC值比較。肺部不同病變鱗癌、腺癌、小細胞肺癌、炎性假瘤、慢性膿腫、肺不張取ADC值, 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1.5軟件, 肺部良惡性病變ADC比較用t檢驗。
肺部不同病變ADC值比較
經(jīng)t檢驗可知, P=0.029<0.05, 存在明顯差異, 鱗癌、腺癌、小細胞肺癌均明顯小于炎性假瘤、慢性膿腫、肺不張的ADC值。結論是:ADC值能鑒別胸部良惡性疾病。
大部分良性病變及高分化腺癌成等信號及稍高信號, 中分化惡性病變多與DWI呈明顯高信號, 隨b增高, 肺癌及良性病變的ADC值均成下降趨勢, 不同b值下, 肺部良性病變ADC值顯著高于肺癌的ADC值, 高分化腺癌顯著高于中低分化肺癌, b值在0~800 s/mm2, ADC值對肺良性病變及肺癌的鑒別診斷意義最大, ADC值1.38×10-3mm2/s,此時敏感度、特異性均較高[1]。作者研究機器場強與其相同, 選取b值(b=800)與其相同。DWI信號強度有助于病變良惡性診斷, ADC值對判斷肺癌的病理類型及分化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3.1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之一, 能反映水分子隨機運動的動態(tài)分布情況, 它提供多種信息、類似T2WI序列、彌散圖、ADC值, 講常規(guī)規(guī)診斷引進了數(shù)值上直觀顯示, 進而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 是對常規(guī)MR的有益補充。
影響DWI信號強度的重要因素是b值得選擇, 高b值可以去除灌注等對DWI的影響, 使得穿透效應影響較小, DWI顯示組織內部水分子的不規(guī)則熱運動的差別, 與組織細胞致密程度相關, ADC值反應水分子擴散的速度和范圍, 在腫瘤的實性部分, 隨著細胞密度升高, 細胞內彌散障礙也隨之增多, ADC值減低, 隨b值增加, 信號強度衰減程度也很明顯。3. 2 肺部良惡性病變ADC值有顯著差異。ADC值反應生物體組織內特殊擴散能力, 不同分子結構的物體ADC值不同。有研究表明腫瘤細胞結構對良、惡性腫瘤的ADC值有顯著影響[2]。此腫瘤細胞結構可能是影響不同腫瘤的ADC值的重要原因。本組肺部良性、惡性疾病, P=0.029<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其中鱗癌、小細胞肺癌明顯小于腺癌、慢性膿腫、肺不張的ADC值, 部分炎性假瘤與肺部惡性病變ADC值有重疊。研究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方面:高分化腺癌細胞密度較低, 低分化腺癌、鱗癌有大量實性成分增生, 擴散受限明顯。非特異性炎性肉芽腫有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多核巨細胞、大量壞死細胞, 細胞密度較高, 水分子運動受限明顯,因此與惡性腫瘤在彌散成像中有重疊[1]。
3.3 肺癌與肺不張鑒別 肺不張常規(guī)檢查方法有CT、MR、同位素、PECT等, CT動態(tài)增強對鑒別有大的幫助, 但是存在以下缺點:輻射大危害、碘過敏患者不能檢查、腎功能不全患者不能檢查。PECT價格昂貴、設備稀少。常規(guī)磁共振行T1WI、T2WI及STIR三種序列檢查, 其鑒別能力無顯著性差異; 其中我們在3個T2WI無法鑒別的病例行DWI檢查,聯(lián)合T2WI與DWI鑒別能力明顯高于單獨運用T2WI, DWI圖像的信號強度比明顯高于T2W和STIR; DWI圖像的對比噪聲比高于T2WI,與STIR圖像無明顯差別。擴散圖像上肺癌的信號強度高于肺不張;肺癌的ADC值低于肺不張。有研究表明這種差異考慮癌腫增值旺盛、細胞密度較大并且胞內水分含量高, 水分子彌散受限明顯[4], 肺不張組織為萎陷的肺組織合并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炎癥, 組織相對疏松, 以胞外分子受限為主, 水分子擴散程度輕。這種差別成DWI鑒別肺癌不張的基礎[3]。本研究結果顯示, 在1.5TMR機器, b=800, ADC值。
3.4 肺癌腫瘤復發(fā)與反射性肺炎的鑒別, DWI序列鑒別能力高于T2WI, 肺癌的ADC值低于肺不張。
本研究存在不足, 肺結節(jié)的檢測方面與CT比較, 空間分辨率低于CT在評價病變的內部特征如空洞等病灶不及CT。EPI序列磁敏感影響, 導致圖像空間變形和信號喪失, DWI圖像質量仍有待提高。此外, 還有待進一步與病理對照, 探索擴張加權成像與腫瘤內部結構病理生理機制的相關性。
總之, 隨著肺癌發(fā)病率提高, 普檢要求提高, 民眾對CT輻射危害重視, 磁共振作為一種無污染、無輻射檢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DWI成像速度快, 簡單易行, 利用MRI功能成像對肺癌的研究從形態(tài)學拓展到分子影像學, 加上ADC值得計算測量提高了MRI對胸部病變尤其是良、惡性腫瘤的診斷。
[1] 王慧星,石高峰.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肺癌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3:4-6.
[2] 王敏君,張偉,張寧,等.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肺部良惡性腫塊的診斷價值.南昌大學學報, 2011,51(11):14-19.
[3] 齊麗萍,張曉鵬,唐磊,等.擴散加權成像用于中央型肺癌與肺不張鑒別的初步研究.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7,23(10):1486-1490.
[4] 陳愛萍,李慧民,劉士遠,等.擴散加權成像區(qū)分肺良惡性病變的價值.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0,16(3):206-210.
467000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磁共振室
鮑燕 E-mail:baoyan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