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民
張先生是位工程師,退休后一直在化工廠發(fā)揮余熱。2年前張工得了冠心病,家人勸他不要再去上班了,多在家里休息休息,可一直閑不住的他,不肯聽從家人的勸告,每天仍要騎半個小時的自行車去上班。
一天,張工騎了不到10分鐘的路,就覺得渾身是汗,氣喘吁吁。他還以為是天氣炎熱的關系,可是越騎他越感到呼吸困難,急忙找了個蔭涼處坐下來休息,過了一會兒不但不見好轉,反而出現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紫、呼吸越來越困難的情況。這時幸虧廠里同事路過,忙把他送到醫(yī)院。經醫(yī)生診斷,張工得的是急性左心衰竭,馬上收入院治療。
人的心臟就像一臺水泵,日夜不停地工作著。但它的代償能力是有限的。當心臟有病時,它的代償能力就會顯著減退,不能有效地把靜脈回流的血液排出去,心臟輸出的血量相應地減少,難以滿足人體組織代謝的需要,從而造成動脈系統缺血和靜脈系統淤血,這種狀態(tài)在醫(yī)學上就稱為“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與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心力衰竭發(fā)病率較高,且病情出現較為嚴重。它的臨床特點是浮腫出現較早,疲勞癥狀較明顯,且常有上腹部疼痛、惡心或嘔吐等癥狀。這些都是由于肝臟淤血引起;也會出現精神神經癥狀,這是由于腦血流量減少所致。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突然發(fā)生原因不明、難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如劇烈咳嗽、極度氣急、透不過氣來、口唇發(fā)紺、面色蒼白、心跳加快、大汗淋漓等,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
老年人發(fā)生心力衰竭后,不必恐懼。首先,應絕對臥床休息,并及時請醫(yī)生診治,避免焦慮、憂郁等精神因素,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如有浮腫,飲食宜清淡,少吃鹽。平時服用地高辛須小心,以免過量引起中毒。這與老年人心肌退行性變、心肌纖維量明顯減少有關,而該藥可引起心室壁順應性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弱與心臟儲備力減退,如原有心臟病,則更容易導致心力衰竭。
使用利尿劑時也必須十分謹慎,因為大量利尿后,容易引起血容量突然減少及血液濃縮,導致血栓栓塞、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有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另外,平時應坐靠背椅子,以減輕肺部淤血,長期臥床者,下肢宜用彈力綁帶或穿長筒襪,以防肺栓塞。
近年來,對老年心衰的治療,多數主張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等,以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增加心排出量,減輕淤血,取得了較好效果。最近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開博通)、苯那普利(洛汀新)、西拉普利(一平蘇)等,特別是新型的α或β受體阻滯劑,如卡維地洛(達利全)等,對治療嚴重心衰有顯著療效,可使死亡率下降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