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生
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學習七年級下冊五、六兩個單元。其實,無論學習哪一個單元,我都想跟大家說:體裁不同,學法也就不同。五、六單元的體裁正好不同,第五單元是新聞通訊體裁,第六單元是詩詞歌謠體裁。下面,讓我們一起探討不同體裁的不同學法。
首先來認識一下新聞通訊體裁的特點。從廣義上講,消息與通訊都屬新聞;從狹義上講,消息與通訊各有特點,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二者都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生活中的事情,但又各具特色:從時效上說,消息比通訊更及時、更快捷;從篇幅上說,消息一般比通訊短?。粡谋磉_方式上說,消息以敘述為主,通訊則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從選材上說,消息選材廣泛,通訊則主要報道大家關心的、有意義的事情;從敘述的詳略上說,消息比較概括簡要,通訊比較詳細具體。此外,本單元還選取了一篇錄音新聞。錄音新聞是通過音響和文字兩部分共同來表現(xiàn)主題的,兩者互相配合,共同組成一個完美的作品。一般來講,通常是由文字引出實況音響,或者是由實況輔以文字語言進行敘述。凡是音響能夠說明問題的地方,就不再用文字。此外,本單元還選取了兩篇通訊,《三個太陽》是人物通訊,《“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是速寫形式的事件通訊。不管是消息還是通訊,都要反映這樣的內容:某地發(fā)生了某事或者某人(單位)做了某事。因此,我們閱讀這類文章時,就必須要弄清楚何時何地發(fā)生了何事。閱讀通訊時,還要注意思考事件的意義和影響。
第六單元是詩詞歌謠單元?!霸娬撸衅錄r而述其心,發(fā)乎情而施乎藝也”。這句話揭示了詩歌的本質特點:詩歌是因時因地因境而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抒發(fā)??梢?,詩詞歌謠的學習,核心是對詩歌情感的把握。情為何物?情因何生?情以何表?這幾個問題是我們學習詩詞時無法繞開的問題,也只有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了,才算是真正地學習了詩詞。學習一首詩(詞),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其感情是什么,然后弄清楚作者為何產生這種感情,再弄清楚這種感情在作品中是如何表達的,應如何把握這種情感。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標,我們學習詩詞時可以采取這樣幾個步驟:1.查閱資料。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如《沁園春 雪》的寫作背景和發(fā)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簡歷(如《破陣子》的作者辛棄疾的個人經歷),了解詩人的家庭因素(如《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的愛情經歷)。2.品味詞句。抓經典動詞,如“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中的“抓”“貼”,品味作者回到延安的激動之情;抓經典形容詞,如“左臂懸敝筐”中的“敝”,凸顯了貧婦家中的貧困程度,詩人的同情之心顯而易見;抓經典副詞,如“只識彎弓射大雕”中的“只”,表達了詞人對成吉思汗只會炫武揚威的諷刺嘲弄;抓經典句子,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領略詞人雄視古今的豪邁氣概;抓經典手法,如反復、比喻、比興、烘托、借景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3.領會情感??垲}眼,“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壯”,足可表明詞人殺敵報國的宏偉抱負;扣抒情句,“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的慚愧、同情之心赫然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扣寫景句,一切景語皆情語,如“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農民收割之苦痛,讀罷可知詩人同情民眾疾苦。4.吟哦誦讀。詩詞歌謠本是用以歌唱的,不過很多古詩詞的曲調旋律未能傳承下來,只剩下文字部分。盡管無法歌唱,我們還是可以通過繪聲繪色、有滋有味的誦讀吟哦體會其中的感情。
至于“荷”專題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從兩個角度把握。一是自然植物層面的“荷”,一是人文精神層面的“荷”。而精神層面的“荷”的意義寄托,不同的文人墨客各不相同,因人而異。我們學習“荷”專題,不僅要了解荷的植物特點,也要從宗教、文化的層面了解人們對荷的精神寄托。
總之,不同體裁的文章,應該有不同的學法。學法的選擇,又是由文章的體裁特點決定的。新聞通訊的閱讀,運用搜索比對的方法比較適宜;而詩詞歌謠的學習,運用閱品悟誦的方法效果可能會更佳。不信,大家可以試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