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永,姜 北,阮昕敏,劉 寧
(第二軍醫(yī)大學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醫(yī)院教育訓練管理·
軍隊院校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討
林志永,姜 北,阮昕敏*,劉 寧
(第二軍醫(yī)大學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隨著軍隊院校地方研究生招收培養(yǎng)工作的逐步深入,軍隊院校研究生生源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地方研究生也將逐步納入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地方研究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日常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與軍隊研究生大不相同。本文分析地方研究生的特點和軍、地兩類研究生管理的不同點,歸納軍隊院校研究生管理模式現(xiàn)狀,并對新形勢下軍隊院校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和思考。
軍隊院校;地方研究生;管理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4,21(5):467-469.
2011年,第十六次軍隊院校工作會議上做出了“拓寬綜合大學、軍醫(yī)大學、軍醫(yī)進修學院和軍事醫(yī)學科學院招生渠道,適當招收培養(yǎng)部分地方研究生,為軍隊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和科學研究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決策。這一重大決策,拓寬了軍隊院校研究生招生計劃來源渠道,開辟了一條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軍隊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矛盾,為軍隊院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為軍隊院校更好的服務國家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軍隊部分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研究生生源結構由此將發(fā)生重大變化,地方研究生將成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地方研究生管理工作對穩(wěn)定院校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提高生源質(zhì)量、推動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
軍隊招收培養(yǎng)地方研究生,指經(jīng)教育部和總參謀部批準,軍隊部分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按計劃招收符合教育部規(guī)定報考條件的地方人員,只入學不入伍,畢業(yè)后頒發(fā)教育部承認的學歷和學位證書,主要面向地方用人單位和軍隊文職人員崗位就業(yè),并按照所在省市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部門有關規(guī)定派遣的研究生。從廣義上講,地方研究生管理包括研究生招生錄取、學籍管理、學位管理、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管理以及地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業(yè)管理、檔案管理、戶口管理、獎助學體系建設、保密管理等日常行政事務管理;從狹義上講,無論是軍隊研究生,還是地方研究生,在招生錄取、學籍管理、學位管理和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管理等方面上大同小異,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就業(yè)管理、檔案管理、戶籍管理、獎助學體系建設等日常行政事務管理上大相徑庭[1-4]。因此,本文更側重于地方研究生日常行政事務管理模式探討和分析。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軍隊院校地方研究生的特點,有利于構建符合地方研究生群體需求的服務管理模式,有利于不斷增強地方研究生管理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地方研究生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既不同于本科青年生長干部學員,又有異于任職培訓學員,與軍隊研究生的特點也不相同。其大部分都是慕名而來,向往軍營生活而報考軍隊院校,由于軍隊院校招生計劃來源及限額的特殊性,退而求其次,選錄為地方研究生;也有部分地方人員慕名軍隊院校的某個專業(yè)、某個知名學者,報考軍隊院校。與上述三類群體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地方研究生在學期間無軍籍,不享受軍人待遇,畢業(yè)后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與軍隊研究生相比,因成長經(jīng)歷、人生追求、個性觀念各不相同,地方研究生有著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地方研究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能夠做到自尊自愛、自主自控、自強自立,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進取意識,但其整體作風散漫、組織紀律意識淡薄、逆反心理嚴重、感情脆弱易受挫折、工作不夠認真,在校學習期間僅熱衷于專業(yè)知識學習和科學研究,而對條令條例和校紀校規(guī)等規(guī)章制度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漠不關心,不能接受條令條例的約束。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與軍隊研究生更不相同,受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其思想開放、個性張揚、崇尚自由,地方研究生的個性與軍隊院校軍事化、規(guī)范化和有序化的管理不相適應[5-6]。
雖然大多軍隊院校的地方研究生與軍隊研究生“同班施訓、同隊施管”,但兩者的日常行政事務管理有較大不同,管理流程亦不相同。
3.1就業(yè)管理方面軍隊研究生是面向全軍統(tǒng)一分配或軍隊在職干部回原大單位的,而地方研究生是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書,派遣就業(yè)的;兩者上級主管部門不同。
3.2檔案管理方面軍隊研究生統(tǒng)一分配后,檔案直接派往各大單位干部部門;而地方研究生有的簽約就業(yè)、有的被錄取地方院校博士、有的回原籍、有的出國、有的待就業(yè)等,各種情況檔案轉派單位均不相同,而且難以一次性派出,難免造成地方研究生檔案積壓。
3.3戶籍管理方面軍隊研究生在學期間基本不涉及戶口方面的管理,而地方研究生入學時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口。畢業(yè)時,由于就業(yè)去向不同,部分城市就業(yè)還需戶口審批,因此戶口遷移難以落實,難免造成地方研究生戶口滯留。
3.4獎助學體系方面軍隊研究生無論是軍隊在職干部,還是軍校應屆生、國防生或地方入伍生,在學期間都有一定的工資收入,免交學費;而地方研究生入學時需繳納一定數(shù)額學費,僅有每月不足千元的助學津貼,且獎助學體系建設資金來源渠道較窄,難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經(jīng)濟壓力較大,難以安心學習和科研。
3.5婚育、出國、醫(yī)療保險等方面如醫(yī)療保險,軍隊研究生均為公費醫(yī)療,而地方研究生需要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醫(yī)療保險金參加軍隊院校駐地所在在省市的醫(yī)療保險體系。
目前軍隊院校研究生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雙重管理模式[3],由研究生隊和院系共育人才和管理教育的方法,研究生隊與院系之間無直接隸屬關系。二是直線式管理模式,研究生隊隸屬于院系,由研究生隊和科室、導師共同負責研究生管理的模式。三是雙重和直線式混合管理模式(圖1、圖2、圖3)[7]。
圖1 雙重管理模式
圖2 直線式管理模式
三種模式的共同特點是研究生隊干部和導師共同參與研究生管理。由于研究生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或科室里度過,這段時間由各自的導師管理,此階段的管理就比較分散,容易造成“真空地帶”。首先,這三種模式不能體現(xiàn)地方研究生的基本特點,也難以應對較為繁瑣的日常行政事務。目前,大部分軍隊院校的地方研究生日常行政事務管理,按照職責范圍歸口到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協(xié)助管理,而日常事務性的服務管理工作職責分工不明,必將導致相互扯皮、互相推諉。其次,“倒金塔式”地方研究生管理干部隊伍難以做好管理工作。院系層面的管理干部大多對口研究生過程管理,甚至兼管科研,對地方研究生日常行政事務管理涉及不多,干部隊伍和力量相對薄弱。研究生隊隊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情況下,一個研究生隊配備兩名干部,且都是團職干部,隊干部人員流動快,地方研究生管理經(jīng)驗不足;而且每個研究生隊的研究生少則50名,多則200多名,由于研究生來源身份復雜、年齡層次不同、結構組成多樣、授課時間分散、各方面壓力大,所以研究生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很難有效開展日常行政事務管理。再者,“同班施訓、同隊施管”的研究生教學培養(yǎng)和日常管理模式缺乏針對性,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方面,缺乏地方研究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課程體系;行政管理方面,地方研究生對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可能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影響研究生隊的正規(guī)化建設。
地方研究生作為一個新生的、獨特的群體,以及其有別于軍隊研究生的基本特點,必將對各軍隊院校研究生管理模式造成一定的影響,研究生管理干部不適應,地方研究生亦不適應,形勢促使必須對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進行思考和探索。只有采取相應的管理對策與有效措施,才能提高地方研究生管理和服務的質(zhì)量,才能為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提供基礎保障[8-9]。
第一,充分認識地方研究生教育在學校建設發(fā)展中的地位,認識到地方研究生管理的重要作用,有效推進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實現(xiàn)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與當前軍隊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有機結合,明確院系研究生管理人員、科室和導師、研究生隊干部的職責分工。要在每個研究生隊配備專職“輔導員”[10-11],要把地方研究生當成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地方研究生管理作為日常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來抓。
第二,加強與省市招生主管部門、畢業(yè)生指導部門、醫(yī)療衛(wèi)生、用人單位的溝通和聯(lián)系,不斷研究和探索地方研究生的獎助學、戶籍、就業(yè)派遣、醫(yī)療保障等管理方面的問題,積極借鑒地方高校研究生日常管理的經(jīng)驗和做法,制定和完善符合學校實際的地方研究生獎助學體系、就業(yè)服務體系、檔案管理制度、保密管理機制等規(guī)章制度。要提高獎助學待遇,緩解地方研究生經(jīng)濟壓力;要暢通就業(yè)渠道,提高地方研究生就業(yè)質(zhì)量;要規(guī)范檔案管理,確保地方研究生檔案的安全性、嚴肅性和連續(xù)性;要加強保密教育和管理,確保地方研究生嚴格保密紀律,履行保密義務,科研課題不涉密,走出校門不泄密。
第三,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倡導服務育人、服務式管理的理念。探索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就是要充分發(fā)揮軍隊院校教學資源優(yōu)勢,為地方招收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使其更好的服務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這就要求需為地方研究生營造寬松的成長成才環(huán)境,根據(jù)地方研究生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和生活需求,創(chuàng)造舒適、穩(wěn)定、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要求我們地方研究生管理模式要幫助地方研究生排憂解難為出發(fā)點,針對地方研究生在學期間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多渠道地為研究生消除顧慮,并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物質(zhì)上的支持;不斷完善地方研究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加強就業(yè)指導和服務,積極與用人單位的聯(lián)系,為地方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華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yè)生。
[1]汪正西,王耀軍,吳巧云.“面向對象”管理模式在軍校研究生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68-69.
[2]徐成云,周 玲,張世光,等.當代高校研究生管理方法的研究[J].云南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1998(3):5-6.
[3]趙瑤丹.地方院校兩級研究生管理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1、2):58-60.
[4]王 凱. 關于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3(6):179,185.
[5]吳 翔,楊正輝,周燕虎. 軍校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2):14-16.
[6]姜海濤,王文才.軍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探討[J].大眾科技,2009(8):183-184.
[7]劉鐵林,朱麗婭,榮恒茂. 淺談軍校研究生管理中動態(tài)管理與靜態(tài)管理的辯證關系[J].學理論,2010(35):262-263.
[8]吉 琳,左 霞,王 勇. 淺談研究生管理中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S1):70-72.
[9]朱麗婭.淺析軍校研究生管理中的常見思維定勢[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58-59.
[10]韓 銳,王 曉,龔 輝. 確立精細化管理理念 提高軍校研究生管理實效[J].軍隊政工理論,2011,12(3):111-112.
[11]鄭一淳.依附于本科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初析[J].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07,22(2):6-8.
(2013-12-07收稿 2014-05-20修回)
(本文編輯 戴志鑫)
LocalGraduateStudentManagementModeinMilitaryAcademies
LIN Zhi-yong, JIANG Bei, RUAN Xin-min*, LIU Ning
(Graduate Schoo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s the local graduate recruit training work of military academies deepened, great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 matriculate structure and graduate students would also be gradually incorporated into local graduate student daily management work. Local graduate student owned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ily administrative affairs management work with military graduate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nd military graduat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wo types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ummarized the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authors also made some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local graduate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of military academ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ilitary academysd; local graduate student; management
林志永,男,碩士,講師;電話:021-81870842
阮昕敏,電話:021-81870841
R 197.32
A
1008-9985(2014)05-04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