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敬偉
外科切除手術和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療效對比
齊敬偉
目的 探討在肝血管瘤患者中采用外科切除手術和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56例肝血管瘤患者按照治療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8例。對照組外科切除手術治療, 實驗組采用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谷丙轉氨酶(ALT)指標為(61.5±5.4)U/L、谷草轉氨酶(AST)(74.6±5.4)U/L、γ-谷氨酸轉肽酶(γ-GT)(123.8±14.7)U/L、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陽性比例為20.0%、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比例為8.3%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血管瘤在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 且每一例患者癥狀、病情等差異很大, 采用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效果更好, 值得推廣使用。
肝血管瘤;外科切除手術;肝動脈碘化油;平陽霉素乳劑;臨床效果
肝血管瘤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良性腫瘤, 這種疾病的發(fā)生率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xiàn)上升趨勢。一方面, 人們平時不注意自己的飲食;另一方面,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很少注意對自己肝的保養(yǎng)。對于這種疾病, 常規(guī)方法主要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 這個方法治療效果較差,會對肝產(chǎn)生二次損傷, 增加了患者治療時的痛苦[1]。近年來,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在肝血管瘤中使用較多, 為了探討在肝血管瘤患者中采用外科切除手術和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的臨床效果。對在本門診2011年6月~2013年6月治療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來本門診治療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資料進行全面分析, 根據(jù)來本門診時間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8例。實驗中, 男36例, 女20例, 年齡39~84歲, 平均年齡(48.4±3.5)歲。患者均符合乙肝診斷標準。兩組患病的時間、年齡的大小等指標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外科切除手術治療, 實驗組采用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Seldinger技術對患者進行動脈穿刺, 然后進行動脈造影, 根據(jù)患者肝動脈的走行、分布及血管造影結果分析患者腫瘤的數(shù)目、位置、大小等, 然后再對患者進行肝動脈插管?;颊呤中g前注入1%利多卡因2~5 ml, 根據(jù)患者檢查結果依據(jù)瘤體大小注入平陽霉素8~24 mg加入超液化碘油10~15 ml內(nèi), 用空針反復抽吸充分乳化后, 在X線透視監(jiān)視下經(jīng)導管緩慢注入[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調研中, 實驗組治療后ALT(61.5±5.4)U/L、AST (74.6± 5.4)U/L、γ-GT(123.8±14.7)U/L、HBV-DNA陽性比例為20.0%、HBeAg陽性比例為8.3%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x-±s), %]
肝血管瘤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腫瘤, 這種疾病在成年人中發(fā)病率較高, 且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 患者發(fā)病后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腹部包塊等, 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目前, 醫(yī)學界對于這種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 傳統(tǒng)方法主要以外科切除手術治療為主, 但是這種治療方法長期效果較差, 并發(fā)癥較多, 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平陽霉素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線藥物, 這種藥物能夠有效的抑制癌細胞DNA的合成, 從而影響癌細胞的正常代謝, 加速癌細胞的死亡等。從大的角度來說這種藥物屬于周期性非特異性藥物。此外, 這種藥物還能夠有效的抑制和破壞血管內(nèi)皮細胞。而碘化油是臨床上常用的栓塞劑, 這種物質具有良好的X線示蹤性和腫瘤趨向性。對肝血管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療時, 采用碘化油填充后能夠血栓機化、纖維化, 形成和血管瘤相類似的結構。但是, 這種栓劑并不能夠破壞較大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 因此單獨使用時效果并不好。臨床上, 將肝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聯(lián)合應用治療效果較好, 能夠改善患者癥狀, 緩解患者病情[3]。本次調研中, 實驗組治療后ALT(61.5±5.4)U/L、AST(74.6±5.4)U/L、γ-GT(123.8±14.7) U/L、HBV-DNA陽性比例為20.0%、HBeAg陽性比例為8.3%和對照組相比優(yōu)勢顯著(P<0.05)這個結果和劉偉等[3]人實驗結果相同, 由此看出這種方法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 肝血管瘤在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 且每一位患者癥狀、病情等差異很大, 采用動脈碘化油與平陽霉素乳劑栓塞治療效果更好, 值得推廣使用。
[1] 胡錦銘, 汪志良, 劉蓉, 等.碘化油乳劑經(jīng)動脈栓塞治療16例肝海綿狀血管瘤.中國癌癥雜志, 2012, 12(5):447-448.
[2] 曾慶樂, 李彥豪, 陳勇, 等.平陽霉素碘油乳劑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應用.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2, 34(7):456-458.
[3] 劉偉, 陳根生, 陳洪波, 等.肝海綿狀血管瘤的肝動脈栓塞治療及并發(fā)癥分析.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1, 13(5):428-430.
2014-05-20]
462400 河南省舞陽縣中心醫(y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