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 張松巖
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分析
張永勝 張松巖
目的 了解本所住院肺結核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情況,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選取本所2010年1月~2011年12月293例住院肺結核患者培養(yǎng)陽性菌株312株, 進行細菌菌譜和藥敏分析。結果 肺結核患者312株培養(yǎng)陽性菌株中, 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209株占66.98%(209/312),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其次為真菌, 69株占22.11%(69/312), 以白色念珠菌為主;革蘭陽性菌34株占10.89%(34/31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對革蘭陰性菌敏感性較高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亞胺培南、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和環(huán)丙沙星。結論 肺結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多為條件致病菌,耐藥廣泛、耐藥率較高,應加強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加強細菌培養(yǎng)和耐藥性監(jiān)測工作, 減少不合理用藥,使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和控制。
肺結核;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藥率;抗藥性
由于肺結核患者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療程和時間長,體質差,住院病房病原菌密度高, 其呼吸系統(tǒng)生理功能減退,支氣管黏膜纖毛對吸入病原體的清除作用及肺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減弱[1],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導致肺結核患者極易合并肺內感染, 使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難度加大, 費用增高,死亡率增加。為了了解本所住院肺結核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情況,指導和規(guī)范臨床合理用藥, 避免不合理用藥,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F(xiàn)對本所2010年1月~ 2011年12月住院肺結核患者培養(yǎng)陽性菌株, 進行細菌菌譜和藥敏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 1月~2011年12月本所住院肺結核患者中培養(yǎng)陽性菌株312株, 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支氣管-肺感染診斷標準。293例肺結核患者, 其中男221例, 女72例, 年齡19~85歲, 平均年齡48歲。
1.2 方法 痰樣本采集 早晨患者留痰樣本前,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清水漱口2~3次, 用力從肺深部咳出新鮮痰液于一次性使用無菌痰瓶內送檢;對不能自主留取痰樣本的患者,可用吸痰器吸取深部痰液于一次性使用無菌痰瓶內送檢。留取的痰樣本首先涂片顯微鏡鏡檢, 平均每視野白細胞數>25個,鱗狀上皮細胞數<25個為合格, 不合格者需重新留取痰樣本。細菌分離 鑒定方法:合格痰樣本用一次性無菌接種環(huán)挑取可疑部分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巧克力平板、中國藍瓊脂平板進行培養(yǎng)。細菌鑒定 儀器使用上海復星生產的佰珞(BIOFOSUN)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系統(tǒng), 同時使用儀器配套的鑒定板(表型檢測法)和藥敏板(MIC法), 按照儀器要求和試劑說明,《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操作要求和方法進行常規(guī)細菌分離培養(yǎng)、鑒定和藥物敏感試驗。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ATCC27853、大腸埃希氏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本所2010年 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結核患者中培養(yǎng)陽性菌株312株, 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209例占66.98% (209/312), 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其次為真菌, 69例占22.11%(69/312), 以白色念珠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34例占10.89%(34/31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具體情況見表1、表2。
對肺炎克雷伯菌等5種革蘭陰性病原菌進行13種常見藥物耐藥情況分析, 敏感性較高的藥物主要包括亞胺培南、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和環(huán)丙沙星。具體不同菌株耐藥百分比(%)情況見表3。
表1 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209株革蘭陰性病原菌種類分析
表2 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革蘭陽性病原菌、真菌種類分析
表3 209株革蘭陰性病原菌耐藥情況分析(%)
本所293例肺結核患者312株培養(yǎng)陽性菌株中, 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209株占66.98%(209/312), 其次為真菌, 69株占22.11%(69/312), 以白色念珠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34株占10.89%(34/31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與國內有關報道[2-4]結果相似。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209株革蘭陰性病原菌常見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與國內有關報道[4]結果順次相同, 與國內其它相關報道[2,5]順次略有不同, 但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革蘭陰性常見病原菌基本相同, 只是順次不同, 考慮與研究群體的例數、組成、地域、時間, 菌種鑒定的準確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肺炎克雷伯菌等5種革蘭陰性病原菌進行13種常見抗生素藥物耐藥情況分析, 敏感性較高的藥物主要包括亞胺培南、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和環(huán)丙沙星。從表3可以看出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革蘭陰性常見病原菌對常規(guī)抗菌素的耐藥情況較嚴重, 如5種常見病原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最低為64.6%, 銅綠假單胞菌對較敏感藥物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8.2%, 耐藥嚴重的原因, 單金嵐等[6]分析指出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革蘭陰性桿菌的出現(xiàn), 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的同時, 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喹諾酮類常交叉耐藥, 迫使對泰能的依賴性用藥。而第三代頭孢菌素、泰能的濫用導致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大量出現(xiàn)。可見大量不規(guī)范、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細菌耐藥的主要原因。臨床醫(yī)生應加強細菌培養(yǎng)和耐藥性監(jiān)測, 減少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合理用藥,使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
312株培養(yǎng)陽性菌株中, 真菌69株占22.11%(69/312), 以白色念珠菌為主;革蘭陽性菌株34株占10.89%(34/31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由于本所未對真菌開展藥敏監(jiān)測和革蘭陽性球菌例數較少, 未對其耐藥情況進行分析, 待開展真菌藥敏監(jiān)測和革蘭陽性球菌例數有統(tǒng)計意義, 再進行分析研究。
[1] 朱耀進,許龍.加替沙星治療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中國防癆雜志, 2005,27(5):325-327.
[2] 崔文玉,閆世明,孫力,等.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分析.中國防癆雜志, 2008,30(3):246-247.
[3] 劉朝暉,陳勁龍,謝長江,等.老年患者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藥性監(jiān)測.國際呼吸雜志, 2008,28(14):835-837.
[4] 陳子芳,魏海冬,勞海黎,等.肺結核病人院內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檢測分析.中國防癆雜志, 2010,32(1):40-44.
[5] 潘美玉,黃進暉,蔡杏珊,等.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培養(yǎng)和藥敏特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 2010,32(6):356-358.
[6] 單金嵐,蔡雄茂,宋禮章,等.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藥敏性分析.臨床肺科雜志, 2001,6(4):56-57.
2014-03-26]
132011 吉林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張永勝);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張松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