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張慶梅
·康復醫(yī)療·
健康宣教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住院患兒中的應用
李昕 張慶梅
目的 探討健康宣教在康復住院患兒中的應用。方法 康復病房的48例小兒腦性癱瘓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隨機宣教)和觀察組(規(guī)范宣教), 每組24例, 對兩組小兒腦性癱瘓患兒接受治療情況、心理情況、生活自理情況, 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小兒腦性癱瘓患兒接受治療率、無焦慮傾向率、生活自理率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患者及家長給予有效的康復??平】敌?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健康宣教;康復;腦性癱瘓;療效
健康宣教是通過宣傳、指導等方式, 使住院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 做好自我控制和護理、保健等措施[1]。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特點, 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并反復強化宣教內(nèi)容,達到健康宣教的目的[2]。為探討健康宣教在康復病房中的作用, 觀察了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間在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康復中心康復治療的小兒腦性癱瘓患者, 發(fā)現(xiàn)給予有效的規(guī)范健康宣教, 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院小兒腦性癱瘓康復病房中的48例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隨機宣教)和觀察組(規(guī)范宣教), 每組24例。24例對照組患者中, 年齡11個月~10歲, 平均年齡(2.0±0.7)歲;24例觀察組患者中, 年齡1~8歲,平均年齡(2.3±0.5)歲。
1.2 宣教方法 對照組采用隨機宣教法, 內(nèi)容包括入院介紹, 介紹疾病的癥狀及觀察要點、治療藥物的作用, 觀察組給予有效的采用規(guī)范宣教法, 宣教從患兒入院即開始, 非特意地選擇宣教對象和時機[3]。隨機宣教即適時宣教指在患兒安靜、陪護者注意力較集中時進行重點宣教。主要宣教內(nèi)容是住院需了解的醫(yī)院制度、周圍環(huán)境等。規(guī)范宣教即按需宣教: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 護士用聲、光、色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減輕其恐懼感;對3~7歲的學齡前兒童, 用講故事來滿足其好奇心, 與其建立友好關系, 以正面鼓勵和講道理來幫助他克服對住院治療的恐懼心理, 使其能主動配合治療;對家長的宣教, 有意識地選擇患兒的主要陪護者作為對象,在其最需要的內(nèi)容上作詳細的介紹:①每日開窗通風, 保持環(huán)境清潔, 避免感染;②個人衛(wèi)生:溫水刷牙、漱口、洗腳、洗澡, 做好個人口腔、皮膚護理;③康復指導:指導患兒保持功能位、良姿位。鼓勵患兒練習自理能力, 指導正確的穿脫衣服、進食的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長心理護理, 樹立康復治療信心;⑤出院復查:出院后半月復查, 進入下一個康復療程或堅持家庭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房綜合康復治療后患兒接受治療情況、心理情況、生活自理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接受治療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接受治療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2.2 患兒及家長心理狀態(tài)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無焦慮傾向率明顯升高, 焦慮傾向率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生活自理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生活自理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接受治療情況比較[n (%)]
表2 兩組患兒及家長心理狀態(tài)情況比較[n (%)]
表3 兩組患兒生活自理情況比較[n (%)]
康復??平】敌棠軌蚪档托耗X性癱瘓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 有利于患兒的快速康復。一般情況下, 患兒住院30 d左右,對患兒的接受治療情況、心理情況、生活自理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告知綜合家庭康復指導下, 堅持康復訓練穿脫衣、吃飯,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可有效提高患兒生活指數(shù)。病房空氣流通不暢, 造成患兒個人衛(wèi)生差, 甚至出現(xiàn)感染, 不利于康復。通過宣教指導, 指導患兒家長合理做好個人衛(wèi)生和護理, 適當進食水果和蔬菜, 保持病房適宜溫濕度, 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純嚎蛇m當康復活動, 有利于患兒保持功能體位生活自理盡快達到康復目標[4]。
護理人員通過健康宣教, 使患兒家長了解疾病相關知識,通過溝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緩解了患兒和家長的焦慮情緒,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增加了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 有助于幫助患兒及家長樹立信心, 堅持康復治療,也相應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該研究中,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兒接受治療情況、心理情況、生活自理情況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康復患兒, 給予有效的健康宣教, 指導患兒家長合理喂養(yǎng)、合理飲食、合理運動, 做好個人衛(wèi)生和護理, 有利于患兒接受治療、幫助患兒及家長樹立康復治療信心, 明顯改善患兒生活自理情況,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 武俠.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1, 17(2):93.
[2] 蘇帶蘭.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3(24):293-294.
[3] 王玲.兒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討.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 2006, 8(8):122.
[4] 張鳳鳳.在病房開展健康宣傳教育的體會.醫(yī)學信息, 2011, 24(9):306-307.
2014-01-23]
450000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二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