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鑰匙】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生能夠閱讀評價報告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這里的報告指兩類文本,一類是報告文學,一類是調查報告。下面就報告文學這一類文本的閱讀作一講解。
報告文學是從新聞報道和紀實散文中生成并獨立出來的一種新聞與文學相結合的散文體裁,也是一種以文學手法及時反映和評論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聞文體,具有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的特征。因此,高考語文試題對報告文學的考查主要側重于鑒賞評價、探究能力兩方面,鑒賞評價側重于就文本特點如表現(xiàn)手法進行考查并有所拓展,而探究題設題的點和面均在思想與價值方面作深入的個性化探討。一般來說,考生在閱讀報告文學時,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標題
報告文學比較重視標題,力求產生一種吸引力和震撼力。其標題一求實,二講究修辭,三具有概括力和氣魄,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國農民大趨勢”“神圣憂思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高考語文試題一般會要求考生就報告文學的標題進行鑒賞。
二、開頭與結尾
報告文學通常在開頭或結尾就顯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藝術質量,把文章的思想“示意圖”,以生動鮮明的形象及場面或觸目驚心的議論,簡明扼要地提示給讀者。在報告文學中,作者點題式的精彩議論往往交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傾向、寫作目的等。
三、結構
報告文學的主題比文學作品更加鮮明,集中,新穎。因此,報告文學在安排結構時,不但會在主題統(tǒng)率下進行,起到貫串和直接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而且會反映和適應不同材料內容的特質。報告文學的結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借用一般情節(jié)小說的結構形式,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常用倒敘手法,引起懸念。還可以采用多線索發(fā)展(主副線索交叉或平行并列)結構。一般稱這種以時間推移和過程進展為線索的結構為縱向結構。
2.借用一般散文“以線串珠”的結構形式,依靠主題思想的論述來直接組合互不相關的材料。這種結構可以稱為橫向結構。這種結構還可以安排成“閉合式”,即選擇主人公所處的一個典型場面和高潮時間作為中心,將主人公一生的主要經歷以回憶形式穿插其中。
3.以作者對主人公的認識發(fā)展及感情變化的過程來安排結構。如《大雁情》就由四個部分組成,四個小標題“她……”“她?”“她”“她?!”貼切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報道對象認識深化的過程。
四、人物形象
報告文學對人物形象的藝術加工,不僅僅體現(xiàn)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閃光點”、選擇提煉其言行上,而且會把人物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反映,并發(fā)掘出人物形象具有的普遍的社會意義。一般來說,考生在閱讀報告文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刻畫人物性格的文字。報告文學在刻畫人物時,通常會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人物鮮明的個性刻畫出來。
2.重視鮮明的個性化語言。言為心聲,報告文學中人物的語言通常生動,鮮明,有其獨特的個性。這種語言可以使報告文學中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收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3.重視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文字。報告文學只有寫出人物的靈魂,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刻畫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般來說,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文字一般也就是文章的思想和價值傾向展現(xiàn)的主要部分。
4.注意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人物只有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形象和立體。此外,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不僅對于表現(xiàn)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常會蘊涵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總之,考生在回答人物類題目時,要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入手,抓住細節(jié)描寫進行分析鑒賞;而對概括主旨類題目,考生可以使用“通過寫……表現(xiàn)了……”這種句式來組織答案。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反腐戰(zhàn)線上的“火眼金睛”
□蔣 巍
資金追查——一個電話號碼和百天大戰(zhàn)
2007年2月,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副處長夏陳亮受命率一個小組前往北京,對中國建設銀行某分行進行例行審計。在海量數據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一筆總額高達20多億的住房抵押貸款,共4000多筆,分屬270個賬戶。其中5億多元被認定為“壞賬”,由銀行相關人士一筆核銷,還有3個億掛在“呆賬”名下。這8億多不良貸款分別流向17個企業(yè),在100多個賬戶內轉來倒去,而企業(yè)財務總管的聯(lián)系電話卻是一個手機號碼。這引起“湘軍”的高度警覺,幾十天里,由22人組成的6個小組起早貪黑,跑遍全市包括郊區(qū)的工商稅務信用社,一筆筆查來龍去脈,發(fā)現(xiàn)這些巨額資金最終流向一個人:北京燕山華爾森實業(yè)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再一查,此人名號十分了得: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工商聯(lián)執(zhí)委會常委,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63位。其總部設在釣魚臺國賓館長期租賃的一幢樓內,樓下停放著賓利、奔馳、寶馬、勞斯萊斯等6輛豪車;辦公室擺滿蒙人的真假文物,墻上掛著一張張謝根榮與南非曼德拉、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等諸多海內外知名人士的合影……
經查,謝根榮于2000年買下北京牛街一處半拉子爛尾樓,大張旗鼓把它熱炒成金牌工程“東華金座”。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他指使數十名手下四處收集身份證,在此基礎上偽造了1000多份購房按揭合同,先后從這家建行支行騙貸20多億。為騙取銀行信任,謝根榮秘密找人編織偽造了兩件“金縷玉衣”:一件“綠玉衣”,一件“白玉衣”。地球人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件金縷玉衣,是湖南漢代墓葬馬王堆出土的。謝根榮以巨額酬金請來5位古董鑒定專家——他們就此成了錢眼兒里的“鉆家”,留下一份書面評估,稱這兩件“金縷玉衣”總價值達24億元。過后,支行負責人顏林壯和趙峰被請到“根榮博物館”,目睹玻璃罩里閃閃發(fā)光的“金縷玉衣”,兩人為謝根榮繼續(xù)騙貸和自己的毀滅打開了“煉獄之門”。他們心知肚明,此前在謝根榮身上已流失數億貸款,管它“玉衣”是真是假,不信也得信——只能硬著頭皮往深淵里跳了。
百天大戰(zhàn),一舉告捷,案件移送公安部門。
數據追查——海中撈出濕帽子
在變幻莫測的證券市場上,“千金難買早知道”——這樣極富煽惑性的引導宣傳,是很容易使股民受到坑騙的。
2009年底,審計署深圳特派辦對一家國有證券公司進行例行審計。這家證券公司的辦公桌上擺著成排的電腦,里面仿佛橫亙著浩瀚的銀河,放眼一望深不可測,全是進進出出的戶頭和千變萬化的數據。那天,衣著樸實、講話樸實、作風樸實、表情也樸實的審計組進入證券公司大樓,風度翩翩的高管們笑容相當真誠,說話也相當自信:你們要看懂我們的高科技高智商業(yè)務和海量信息,有點難度吧?
審計組很謙虛,說我們要向你們好好學習。
殊不知,審計人的信條是:“學習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學習是我們的職業(yè)危機?!睂徲嬛埃瑢Ρ粚弳挝坏膶I(yè)知識、工作流程進行“惡補”是他們的必修課。因此在深圳特派辦審計組看來,那家證券公司的海量信息不過是小河流水嘩啦啦。“火眼金睛”很快從大海中撈出了濕漉漉的“廣東中恒信傳媒公司”:這家企業(yè)從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交易股票552只,累計交易金額571多億元,獲利4.26億元。再查資金流向,其中大筆大筆地流入近20家地方電視臺的財經頻道,其股評節(jié)目都由中恒信“承包”“聯(lián)辦”或“買斷”,播放由他們提前錄制好的薦股節(jié)目。一切證據表明,中恒信有操縱股價非法牟利之嫌,證券界通稱這種“搶先交易操縱”方式為“搶帽子”。
審計結果移送證監(jiān)會?;诖税妇荆?010年國家相關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規(guī)定媒體股評節(jié)目和專欄嚴禁對外出租或承包,這是審計促進完善國家治理的又一實證。
實地追查——“我們只相信事實!”
南京特派辦奉命審計河北一家大型燃煤電廠,其煙氣脫硫減塵指標直接受環(huán)保部監(jiān)控。該廠現(xiàn)代化的復雜設備和生產流程令人眼花繚亂,相關報表中的專業(yè)術語更令外行誰見誰暈。該廠統(tǒng)計終端不斷閃爍變化的數據表明:凈化設備正在隆隆運行,脫硫減塵效果顯示良好。審計組張冬霽等人查完數據查電腦,查完設備查現(xiàn)場,一路直插光怪陸離、云遮霧繞的電腦“心臟”。一個“核心機密”被發(fā)現(xiàn)了:該廠在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做了手腳,可以自動降低監(jiān)控系統(tǒng)顯示的硫排放濃度。電腦蒙不過審計的人腦。
一次,南京特派辦的徐踐等人前往江西省西氣東輸某工地審計。一切統(tǒng)計報表都無懈可擊,質量看似安如泰山。工程負責人滿面笑容。徐踐和同事們要進隧道實地勘察,負責人信誓旦旦地說:“我以黨性保證我們的報表是真實的,隧道就不必去了,那里塌方落石不斷,還有不少遺落的炸藥,我們要對你們的人身安全負責?。 毙燠`淡然一笑說:“審計不到現(xiàn)場,那還叫什么審計?”他們頭戴安全帽鉆了5條隧道,里面黑如暗夜,到處是亂石積水,最長的3公里,最陡的坡度40度角。按質量要求,隧道頂部和兩壁必須用水泥砌實加固,以防塌方落石砸壞管道。徐踐一路用小鐵錘敲,聽有空洞的回音再用鋼釬捅,結果一捅一個窟窿。實地勘查的結論是:工程偷工減料,質量一塌糊涂,所有報表皆系偽造。從黑暗的長長隧道鉆出來,臉色鐵青的徐踐一語雙關:“里面太黑暗了!”審計結論驚動北京,造假者皆受懲處。
成立30多年來,全國審計機關向有關部門移送案件線索4.2萬多件,其中包括一些重大案件,如“五大公司”違規(guī)經營案,天津薊縣國稅案,鐵道部何洪達案、劉志軍案,民航系統(tǒng)李培英案,國家開發(fā)銀行王益案,股市“名嘴”汪建中案等。同時,審計機關還配合紀檢監(jiān)察、司法機關查證一大批重特大腐敗案件。審計大軍被親切地稱為“值得信賴的一支隊伍”、中國反腐敗的“利劍”。
中國是最早關注審計的國家之一。3000多年前,西周就設立了帶有審計職能的官員“宰夫”。宋代建立了以監(jiān)督財政為專職的“審計院”,為中國審計機構定名之始。
今天,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來說,8萬審計隊伍依然很小,盡管他們馬不停蹄四處奔波,全國150萬個需要審計的單位遠遠難以全面覆蓋。僅就審計署而言,盡管在中央各部委建立了25個派出局,在地方設立了18個特派辦,但從覆蓋面上來講,也就能達到1/3左右。他們太辛苦了,跋山涉水,櫛風沐雨,遠離親人,征戰(zhàn)四方,是中國審計人的生活常態(tài)。他們稱自己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個“免疫系統(tǒng)”,他們說得最多的,是“不能把責任當奉獻”。
審計署是警鐘長鳴的地方。歷史已經并將繼續(xù)證明,審計在,制度就在,法紀就在,威懾就在,希望就在!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9月16日,有刪改)
1.文章標題為什么說中國審計人是“火眼金睛”?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2.中國審計人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
3.中國審計人說得最多的是“不能把責任當奉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談談你對責任與奉獻的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