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君
[摘要] 目的 探討TCT和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中臨床價值。 方法 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婦女保健科門診進行宮頸癌檢查的婦女為研究對象,22 500例(A組)使用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14 000例(B組)使用液基細胞學檢測,細胞學檢測陽性的行陰道鏡活檢,比較分析兩種方式的檢測結果。 結果 A組細胞篩查陽性檢出率5.46%(1228/22 500),陽性符合率為22.90%(136/594),B組的陽性檢出率為6.04%(846/14 000),陽性符合率56.04%(348/621),組間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TCT對宮頸癌的檢出率高于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為宮頸癌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TCT檢測;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宮頸癌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5-176-02
宮頸癌作為婦科常見的腫瘤疾病,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諸多不利,近年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1-2]。宮頸癌的早期確診對該病的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常規(guī)檢查方法包括陰道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和宮頸活體組織檢查,陰道細胞學檢查是最為常用的臨床方法,其對宮頸癌相關疾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3],本研究對比分析TCT和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中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婦女保健科門診進行宮頸癌檢查的婦女為研究對象,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22 500例,年齡35~64歲,平均(43.8±9.6)歲,TCT檢測14 000例,年齡35~64歲,平均(44.2±9.8)歲,受檢婦女均未處于月經期,經詢問確定無子宮切除和子宮頸錐切,上述婦女均為自愿接受宮頸癌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1.2.1 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 先用無菌棉球對宮頸表面進行清潔,然后使用刮板刮取宮頸上皮黏膜分泌物,將其涂于玻片上,使用95%乙醇固定15min,所有玻片均標號。根據(jù)巴氏分類法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Ⅰ級表示正常,Ⅱ級表示炎癥,Ⅲ級表示可疑癌,Ⅳ級表示高度可疑癌,Ⅴ級表示癌,細胞學陽性范圍Ⅲ~Ⅴ級。
1.2.2 TCT檢測 無菌棉球清潔子宮表面,細胞刷置入宮頸口旋轉提取檢測物,去除刷柄放入保存液送檢。檢測采用儀器全自動TCT,根據(jù)操作進行。細胞學評價參考TBS細胞分類法(2001年國際癌癥協(xié)會推薦)[4]:不存在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表示陰性;存在意義不明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非典型性鱗狀細胞(ASC-H)、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非典型腺細胞(AGC)、腺癌(AC)表示陽性。
1.2.3 陰道鏡活檢 對細胞檢測呈陽性的行陰道鏡檢查,清潔宮頸表面,陰道鏡下仔細觀察鱗柱上皮交界,將3%醋酸涂于宮頸表面,60s后觀察上皮、鑲嵌、血管形狀,然后行碘液試驗,不著色區(qū)域為陽性區(qū)。陰道鏡檢查發(fā)現(xiàn)上述異常后選擇2~5處進行活檢,正常的取宮頸 3 、6、9、12點處活檢。活檢結果:慢性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及浸潤癌(CIN),后者分Ⅰ級、Ⅱ級、Ⅲ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細胞篩查陽性檢出率5.46%(1228/22 500),陽性符合率為22.90%(136/594), B組的陽性檢出率為6.04%(846/14 000),陽性符合率56.04%(348/621),組間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51,139.15;P =0.02,0.000)。見表1~2。
3 討論
預防和治療宮頸癌一直是臨床上研究的熱點問題[5-7],目前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8],給女性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加強宮頸癌的篩查是預防和治療該病的關鍵。常規(guī)的檢查手段包括細胞學檢查、宮頸活檢、陰道鏡檢查和HPV檢查,其中細胞學檢查是相對實惠,且創(chuàng)傷性低的檢查手段[9],在婦科疾病檢查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部分報道指出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對宮頸癌的篩查效果良好[10],本研究對比該方式同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中篩查效果,結果提示前者的檢出率和陽性符合率均顯著好于后者,該結果和已有報道[11]基本相符。筆者認為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仍具有其臨床應用價值,檢查時合理取材和科學涂片對其臨床檢出率非常重要。巴氏涂片因黏液、血液、炎癥等影響因素,容易造成樣本模糊,導致誤差,盡管臨床工作者對其進行了相應改造工作,但收效甚微。巴氏涂片取材時約4/5細胞殘留于采樣器上,其中還會有部分細胞因炎癥組織影響而渾濁不清,由此造成的檢測誤差增加,檢出率因此得不到保障。TCT對細胞樣本檢測質量的提高效果明顯,減少了巴氏涂片因誤差造成的檢查缺陷,該種細胞檢查方式對部分癌前病變如霉菌、病毒、滴蟲、衣原體等感染同樣具有較好的檢出效果,對宮頸異常細胞的檢出率明顯得到提高,為早期癌變的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綜上所述,宮頸病變的臨床檢測對女性健康的意義重大,細胞學檢測是其早期篩查的重要依據(jù),對該類病變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新敏,古雅麗.兩種宮頸癌篩查方法對比研究及臨床分析[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2,32(5):393-396.
[2] 施華珍,曹樹軍,陳曉玲.多種檢查方法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 (7C):2357-2359.
[3] 管愛芳.TCT檢測及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臨床中應用的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0,16(34):38-39.
[4] 史艷豐.TCT 在宮頸疾病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34):81-83.
[5] 李偉宏,郭宇,凌奕.液基細胞學檢查標本中不同細胞組成對篩查宮頸癌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6):1899.
[6] 焦桂青,李建平.TCT檢測及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7,24(4):22-24.
[7] 歐海燕,王良義.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篩查宮頸疾病的臨床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8,16(5):11.
[8] 譚初珍.TCT+HPV檢測與巴氏涂片+HPV檢測對篩查宮頸病變的優(yōu)劣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9):53-54.
[9] 譚學君,黃光煒,葉麗群.宮頸細胞刷取材:傳統(tǒng)涂片與液基涂片的比較分析[J].右江醫(yī)學院學報,2007,27(6):880-882.
[10] 齊麗敏,周穎,朱園園,等.HPV的負荷量、hTERC擴增在子宮頸癌變中的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0(19):2720-2723.
[11] 呂斯跡,黃莉霞,趙鑫,等.宮頸癌篩查系統(tǒng)及液基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對比研究[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9,18(2):90-93.
(收稿日期: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