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靈活地轉換角色,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的被動接受者的固定角色,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注重課堂角色的調整和變換,對于改變高年級數學教學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一、激趣——替換情境中的角色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到的信息渠道更多,了解的知識更繁雜,如果僅僅采用一些卡通式、童話式的角色替換是難以真正有效地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的。因此,教師要適應兒童發(fā)展的變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思考價值和知識背景的情境,讓情境中的人物具有學生向往的獨特魅力,從而促使學生樂于替換情境中角色,真正進入課堂學習活動中。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一課時,我以《丟番圖的墓志銘》作為學生鞏固新知的練習情境,通過這位古希臘數學家的別具特色的墓志銘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師:大家聽說過丟番圖嗎?(學生紛紛搖頭)他是一位古希臘的大數學家。對于他的記載很少,但是在這位數學家的墓碑上卻記載了他的傳奇一生,同時這也是一道有趣的數學謎題,千百年來吸引了很多人去研究。(出示謎題)
生:好復雜??!不愧為大數學家留下的謎題!
師:是啊,要不然怎么能吸引那么多人去研究呢?但是我們有一個好方法讓題目變得清晰起來,那就是畫線段圖?,F在請大家來試著解答大數學家留給我們的謎題吧!
……
“丟番圖的墓志銘”本身就具有很深的探究價值,再加上執(zhí)教者的渲染,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探秘解謎的氛圍,學生仿佛成為一個揭開古代謎團的小數學家一般,積極地展開思考。
二、促趣——代入生活里的角色
將生活與數學連接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fā)現數學、感受數學,并在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是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充當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在具有角色扮演的氛圍中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和巨大作用,可以促進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升。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周長”一課時,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個參天古樹,讓學生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
師:這是一棵千年古樹。
生1:哇!真粗??!
師:小游客們,你們知道這棵古樹橫截面的直徑是多少嗎?
生2:把這棵樹砍掉,用尺子量一下。
生3:這可不行,毀壞古樹是犯法的!
生4:我能量出它的周長。用一根繩子繞一圈,拉直后量一下就行了,但是直徑么……
生5:其實如果知道了周長,就可以求直徑了。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用古樹的周長除以π不就行了嗎?
師(鼓掌):不錯!運用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可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很多學生都有旅游的生活體驗,將學生置身于“游客”這一角色,創(chuàng)設了一個鮮活的生活場景,能讓學生在角色變化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數學思考的習慣。
三、知趣——調整課堂上的角色
傳統的數學課堂,都是教師唱主角而學生僅僅需要做好聽眾,或者擔當配角。要使得學生切實品味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就需要調整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角色,把學生擺在課堂主體地位上,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寬松氛圍,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找規(guī)律(周期問題)”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咱們來一場記憶力大賽怎么樣?男生為一組,女生為一組,比一比誰能快速地記住一串數字。(屏幕上出示:男生0609;女生1347)
師:現在加大難度。(出示:男生 060912151821;女生134713471347)好了,時間到!記住的同學請舉手。(女生紛紛舉手,男生則面露難色)我宣布,女生獲得記憶力大賽冠軍!
生1:這不公平!女生的很容易記住,就是1347重復了三次。(男生露出憤憤不平之色。)
師:男生一定在想,哼!這一定是一個黑哨。(眾生笑)好吧,等咱們學完今天的“找規(guī)律”一課,再看看這場比賽究竟是不是公平的呢?
……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之間的角色轉變?yōu)椴门信c選手之間的關系。教師用幽默的口吻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面對學生的情緒沖動,為后繼新知教學的展開鋪設了良好的開端。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各種角色的轉換和調整都是建立在教師真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前提上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多種角色在數學課堂上綻放不同的光彩!
(責編 金 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