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渭清
美國紐約有家“長興老年人”茶室,在紐約的長興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星期天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可以到這家由長興籍老板獨資經營的“中國太湖賓館”內的茶室參加活動,供應一杯茶和一盆簡便的中式午餐,不收費。自己是長興人,因事去美,也去參加了兩次活動。在茶室聊聊天,下下象棋,看看《人民日報》、《世界日報》及大陸、臺灣的幾本雜志。在異國他鄉(xiāng)能這樣的聚聚,可謂鄉(xiāng)情濃、樂融融。
走進七樓茶室,舉目就看到“歡迎長者”四個大字掛在中堂,下有三句話:①活得要爽。②病痛要少。③死時要快??吹揭粋€“死”字,心中一愣,我們長興人,特別是老年人對“死”字很忌諱,眼前怎么把死字堂中掛?心中懵然。但環(huán)顧四周,其他二三十位老鄉(xiāng)沒有異樣。我是初來者,“行情”不懂,不能冒失發(fā)表意見。之后想想,我對這三句話有所理解,我是這樣解讀的:
1.活得要爽。人活著就是要爽,錢多者有錢多者的爽法,經濟條件一般的有一般的爽法,一無所有的以乞討為生的乞丐,也有他們的爽法。人們常說“叫化子窮開心”,對,叫化子也要開心,也要活得爽。
“物欲無止境”、“知足常樂”這是我們的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名言,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老年人能用這兩句名言作為生活指針,我想一定活得爽,一定有幸福。
2.病痛要少。身體健康是無價之寶。試想,一位家產百億的巨富,今天頭痛,明天肚子痛,后天腰酸背痛,這個老板肯定活得不爽,肯定不幸福。
人是吃五谷的,偶而有點傷風感冒,這也難免。但是我們應盡量少點偶而,亦即少生病或不生病。
那么怎樣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呢?
①開朗的胸懷。②合理的飲食。③科學的鍛煉。④規(guī)律的生活。
這樣,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3.死時要快。說到人要死,有點不悅,之后想想,大可不必,因為有生必有死,這是規(guī)律,任何人跳不過繞不過這個“死”字關。
秦始皇死了(曾求長生不老藥);漢武帝死了(劉徹癡迷煉仙丹求長生);從古至今,一個個期望“萬歲”的人都死了,他們與庶民百姓一樣,都無法逃脫這個“死”字。
我是一名退休醫(yī)師,曾在門急診、病房工作多年,看到逝者之死法,可以分兩類。
(1)瞬間猝死:這樣的“走法”,親屬悲痛,因為感情上難以接受。但從另一角度看猝死的逝者沒有痛苦,沒有拖累子女,說句難聽話,可以看作是種“合適”的亡故。
(2)久病而亡:常聽人們說,“久病無孝子”。此話錯,我看到過很多很多的子女為久病的父母做反哺,付出了很多很多。當然,也看到一些不肖子孫。這里舉個例子:老爸病重住院,從不服侍照顧老爸的兩個兒子,當接到老爸病危的電話,兄弟倆到了醫(yī)院,為搶一只英納格手表(那時英納格手表是稀罕之物),兄弟倆從病房打到走廊……
2013年8月22日,上海電視臺播放的社會新聞說:一老人有三子一女,老人因腦梗一年有余,由老大照料,老大實在不堪重負,召開家庭會,提出每人一個季度輪流照顧父親??衫隙f:他的兒子明年考大學,時間、經濟都不行。女兒說:根據風俗,女兒是潑出去的一盆水,理應由兒子負責。小兒子說:他的兒子還小,又體弱,無力照顧老爸,還是請大哥費心為好。
老大也不爭辯,電話叫了“120”,將老父送到中心醫(yī)院急診室。然而病情穩(wěn)定后無人接回老父,醫(yī)院只能打110報警。
這是電視上播放的真實畫面。一位久病的老人,鬧翻了一個家。
從事例中,我們可以品味“活得要爽、病痛要少、死時要快”這三句話的涵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