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人
總有人對自己的平庸無奇,缺乏文化氣息感到不安,否則就不會為了聽一次茶道交10萬塊錢。
一般來說,工作者應(yīng)該重視他們的生存工具。
比如鋼琴師要擦點護手霜,殺豬的要磨刀,常出鏡的要注意磨磨下巴,而文化人呢,目前我們不興討論智識方面的事情,精力多放在人緣厲不厲害,往來的人的圈內(nèi)分量,或者有沒有像樣的書桌啊,書房啊,還有好寫的筆墨之類。一些如茶道、玉石之類的周邊產(chǎn)品也是熱議的話題。如果你對這些也頭頭是道,你可能就能活得比一般人強點。
畢竟文人雅趣,在各個年代都不乏附庸者。過去,物資匱乏,渠道有限,只能被一小撮人把玩于掌心,話題不開放,只有Club成員才夠格討論?,F(xiàn)在呢,隨意隨意,淘寶都有賣。
注意到這一點,是我看到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做這樣的生意。這些人在自媒體上打造自己,跟媒體主編搞好關(guān)系,找人或者手動給自己的名譽點上幾番“柔膚磨皮”美化功能之后,就開始影響廣泛存在的、普遍不那么自信的觀眾了。
有的是做茶文化的,在柔緩的臺灣腔里,讓你一邊品茗一邊聽取心靈,這類費用目前我聽到最貴的是10萬元一個人。
主講師太修煉有加,常常一語不發(fā)。我曾經(jīng)近距離欣賞過這種“以靜制動”,因為當時有個朋友想換工作,有人推薦她來到大師團隊,負責(zé)其內(nèi)地茶生意,為了壯膽,她邀我前行。大師不喜歡管具體事務(wù),只喜歡悟人生,坐面前半個鐘頭,也沒聽清楚具體要怎么做。
朋友一頭霧水,表示能力有限,不能勝任。大師不言語,半分鐘后留下一句你先喝茶,然后飄到另外房間,過了一會兒,大師出來說怎么樣,你喝到的這茶是否有點苦味blabla~你再好好想想吧,我們跟那些人是不一樣的……
是啊,當然跟那些人不一樣啦,那些普通講茶吃茶的人臉皮還沒厚到敢要10萬元培訓(xùn)費。
仔細想想吧,一堆人聽一個人講茶文化,跟司機聽電臺評書有很多不同嗎?都是興趣使然。你要樂意鉆研,怎么著都能打發(fā)打發(fā)時間,作用也就如此。
但人總是要尋找一點意義,同時找一點讓自己異于常人的依據(jù),所以,總會抬高自己的喜好。聽講茶的人如此,聽評書的司機也一樣——比起聽黃段子的司機,他們也要顯得有追求一點。
也正是這樣,才有了諸多“生意”的可能。
除了茶這樣的,值得做的“興趣”生意目前看起來是烏泱烏泱。我已經(jīng)看到有人教水墨畫毛筆字,教彈古琴,教刻印,大概以后還有教斗蛐蛐,教聽雨打芭蕉技巧的學(xué)習(xí)室出現(xiàn)。——這些教授對象不是被逼無奈的小朋友,統(tǒng)統(tǒng)都是立志為自己代言、為自己埋單的公司人。
總有人對自己的平庸無奇,缺乏文化氣息感到輕微不滿。——但如果讓他們各自在家默默自習(xí)溫書,他們也不太樂意。太寂寞了,完全沒有互動好嗎?
現(xiàn)在干什么不都扯上互動?不互動不認識新朋友不一起Show出來,我大老遠跑來圖個啥?。磕阋詾槲艺娴哪敲丛谝馕幕瘹庀??我在意的是看上去有文化氣息,在意的是朋友們及時看到我的文化氣息,紛紛點贊我的文化氣息。瞧,這蠅營狗茍的世界,我們還在靜心屏氣,寧靜致遠地涂抹著古老文化呢。比起外面的喧囂,這里多么難能可貴。
只可惜,跟錯了人。過去,壽陵少年,邯鄲學(xué)步,學(xué)的還是趙國人正兒八經(jīng)的“踮屣”,已經(jīng)被人恥笑,如今,你們師從的老師畫得就那副熊樣,怎么可能再教你們審美??!
在狗尾裝貂的世界里,你如果眼拙,又急于求成,就只能丟點銀子上點小當咯。上幾堂下午課,拍幾張習(xí)作圖,傳幾幅到微信,噢,天真的,你可真舍得為形象砸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