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麗
(湖州師范學院 政治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新時期以來資本倫理研究綜述
程廣麗
(湖州師范學院 政治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國內外學界對資本倫理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多數學者著重于對資本與道德之間的內在關系、馬克思自身倫理思想的內在闡釋以及資本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之內在性的揭示等方面進行了理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這一研究還相對比較薄弱。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時代,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動所帶來的諸多重大而現實的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資本倫理研究的空間和領地有待拓展。
資本倫理研究; 資本邏輯批判; 歷史唯物主義
資本與倫理的關系問題一直以來是經濟倫理學界歷經彌新的重要論題,中外學者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論證,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德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2007)中,明確指出了資產階級的新教倫理是催生現代資本主體的內生力和原動力[1]。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以哲學的思想解析了資本理論,將馬克思的“資本理論”進行了改造與發(fā)展,把資本這一原本屬于政治經濟學專有名稱的概念變成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都能使用的普遍概念。美國著名哲學家、政治學家、哈佛大學政府管理學講席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就資本、市場與道德的關系進行了詳細論述,提出基于資本的市場原則在道德領域滲透的無邊性和危害性。Jack Barbalet在其新著《韋伯,激情與利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背景》(Weber,Passion and Profits,2011)中重新研究了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出的資本主義的內生力和原動力問題,認為欲望(calling)與合理性(rationlity)是理解韋伯給予資本道德化的兩個預設的重要范疇[2]。
在國內,一些著名倫理學家特別是經濟倫理學家也對資本與倫理的內在關系進行了論述。萬俊人提出,如果以經濟倫理的視角進入來思考社會發(fā)展之所以失衡的問題,應當從重建社會、市場以及權力與權威的具體路徑為突破口,無疑,經濟倫理在此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具體說來,在經濟倫理作為一種方法論來介入,應當著重思考資本的理念與道德的價值,充分發(fā)揮道德的力量及其主動性,拒絕道德冷漠現象的發(fā)生,并同時通過良好的道德文化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進一步使優(yōu)秀的道德文化傳統(tǒng)得以發(fā)揚和繼承。市場經濟只能是一種依賴性的經濟方式,它自身的健全發(fā)展和持久有效除了依賴于必要的物質資源以外,還必定依賴于社會的政治資源、道德和文化資源[3]。朱金瑞則以“紅旗渠”精神為典型實例,強調了道德在整個人類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尤其闡釋了道德的價值取向問題,以及在當前的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過程中,道德所發(fā)揮作用的倫理滲透問題。曹孟勤、盧風則在《資本、道德與環(huán)境》中論述了環(huán)境進入資本視野后道德關系的變化,指出現代經濟發(fā)展及其倫理問題的關鍵看似在于技術方式或經濟體制變革,但從根本和長遠兩個方面來看,環(huán)境問題尤其是自然資源緊張已然構成當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前提條件[4]。王露璐則研究了道德與資本之間的關系問題,尤其是二者之間的沖突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視角,研究了資本的道德屬性及其具體形成的問題。她提出,要想實現資本的“道德化”,必須思考勞動力的使用問題與生產要素的使用問題,同時還應思考企業(yè)利潤獲得的具體路徑問題,要想真正實現資本的“道德化”,就必須從根本上把握“道德的資本”問題,進而更好地規(guī)導資本的實際運用,實現對資本邏輯的整體掌控[5]。
同時,還有學者從市場經濟的本性出發(fā),擔心把道德看作資本有削弱道德自身的超越性的危險,因而會遮蓋當前人們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道德審判。這種思考的基本視角是單純立足于市場經濟的正面因素思考的,比如將市場經濟的價值意義概括為追求自我的幸福以及別人的幸福,然而卻忽視了市場經濟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負面因素,那就是,市場經濟還會刺激人們的貪婪欲望。在這一方面,劉福森指出,就市場經濟的本性而言,它是無視自然的存在、生態(tài)的價值,它的基本表現和內驅力就是資本無限地追求經濟的增長。因此,資本為了其自身的生存,就會不斷地制造出來大量過剩的東西,而這些過剩的東西在道德評價上并不是善的。李倫也指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yōu)榱酥\求生存和發(fā)展,其貪婪的欲望越來越大,因而出現了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而生態(tài)危機的出現,又反過來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人類如何理性地認識資本的作用,如何規(guī)導資本的作用,制定出可行的規(guī)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味地滿足于追求物質財富的攫取和獲得。在這一基礎了,他提出了人應該“像動物一樣生活”,以求從根本上規(guī)導和糾正人們的錯誤做法和認識。盧風也指出,所謂“資本的邏輯”其實就是一種無休止追求增長和增值的邏輯,道德如果在此也成為資本,顯然,它不僅沒有能夠遏制人們膨脹的欲望,反而還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刺激貪婪的力量。因此,從這一層次上看,還不能簡單地將道德看作是一種無形的資本,或者說,將道德當作是一種無形的資本是需要前提的,只能在特定語境下才是合適的。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直接關于資本倫理學學科性質方面的著作或論文。但是,早在國際著名經濟倫理學家、德國經濟倫理研究會主席彼得·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在《資本主義的倫理學》(The Ethics of Capitalism,1996)中提出,資本主義倫理學就是研究市場失靈后道德與利益的關系,也即研究資本博弈過程中的道德界限[12]。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國際經濟倫理的開拓者之一的美國圣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國際商務倫理學教授喬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認為,以資本為核心的經濟倫理學旨在追求一種全球化的新實踐,在行動的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尋求平衡。國內學者余達淮、程廣麗在其合寫的論文《資本倫理及在中國經濟倫理發(fā)展中的地位》中指出,資本倫理拓寬了應用倫理學尤其是經濟倫理學的研究領域,豐富和提升了經濟學理論研究。他們提出,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當前,對資本倫理問題的研究從根本上有助于人們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視角,來審視和思考資本的功能與作用,進而促使人們能夠更加理性、理智和有效地支配資本,而這在根本上也更加有利于資本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并有利于尋求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因此,從這一視角來看,資本倫理在整個經濟倫理學中占據著核心與主導地位。中國自身的現代化發(fā)展歷史進程告訴我們,中國的資本倫理研究決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現有的研究成果,它必須立足于中國的境遇,積極借鑒西方現有的研究方法和積極因素,緊緊扎根于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現代化氣息當中,繼承并積極改造中國傳統(tǒng)倫理學的主題,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自身的、與當前經濟社會現代化緊密聯(lián)系的資本倫理學話語體系,以期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應有的貢獻[13]。
當然,一種研究領域如果要上升到一門學科的地位,決不僅僅滿足于對這個領域的個別問題的探討,它需要從整體上廓清這一領域的理論平臺,梳理和理清該領域研究的歷史-邏輯的雙重維度,進而構建這一領域的核心的學術話語體系,無疑,這是一門學科架構所需要的方法論前提。對于資本倫理研究來說,最為緊迫和至為重要的工作就是,從經典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內涵與外延的界定入手,并從倫理學的視角對馬克思關于大工業(yè)時代的資本的認定進行倫理上的評定,進而,緊密結合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倫理學家對于資本的當代存在形式與樣態(tài)的研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本理論入口,對當代西方學者語境中的資本話語進行倫理學視角檢視,以推動資本倫理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然而,從當前的國內外關于資本倫理研究狀況來看,這些研究雖然將資本倫理或資本倫理學進行了初步探討,但是從根本上看,還沒有將資本倫理學上升到一門學科的層次和高度來理解,尤其是未能從資本牽動的復雜而變化的社會關系角度來研究資本邏輯的道德性及其道德界限問題。因此,這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討論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馬克思究竟有無倫理精神?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究竟是否蘊含著倫理道德思想?針對這一問題,中外學者展開了研究與闡釋。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與其學生巴里巴爾(Etienne Balibar)在《讀〈資本論〉》(Reading Das Capital,1965)中認為,將馬克思的《資本論》當作一部倫理學著作是極其荒唐的和不充分的,是一種“兒戲化”的“構想”[14]。 英國蘇塞克斯(Sussex)大學哲學和社會科學教授在其“畢生之作”《超越資本:關于一種過渡理論(上下冊)》中首先以洛克、黑格爾等一些著名哲學家為例證,闡釋了這些哲學家對資本的解讀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同時,還論證了馬爾薩斯、哈耶克等一些典型的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以及他們關于資本的立場與認識?!冻劫Y本:關于一種過渡理論(上下冊)》明確指出,資本與資本主義是兩個指向不同的概念,馬克思研究的對象不僅僅是資本主義社會,毋寧說是資本。資本有其自身的內涵與外延。作者指出,由于資本的存在形態(tài)是多樣的,因此,所謂資本制度既是指私人所有制,也是指后來蘇聯(lián)類型的“后資本主義”。所謂資本的全球性擴張的研究自然也就包括了對前蘇聯(lián)瓦解進行的解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超越資本、走向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戰(zhàn)略與設想[15]。
國內學者宋希仁在《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中對《資本論》的道德哲學進行了解析與論證,指出《資本論》中蘊含著一定的倫理道德思想[16]。田海平在《資本剝削的經濟——倫理體系及其終結的命運》中指出,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其實還是一種經濟-倫理批判,它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通過經濟范疇的“人格化”做法,實現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經濟倫理批判,最終也宣告了資本剝削體系終結的歷史必然性命運[17]。譚智奇在《馬克思資本倫理思想研究》中運用文本研究、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唯物辯證法和比較研究法等對馬克思的一系列經濟學手稿及《資本論》中的資本倫理思想的來源、邏輯思路和基本內容進行了解讀,并探討了馬克思資本倫理思想對中國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18]。王德峰在《論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的原則高度》中指出,從根本上看,資本批判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性的思想,因此,深入理解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的意義,對于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批判理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的學術界,存在著對馬克思資本批判的誤解,這些誤解導致了我們不能很好地理解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阻礙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進步[19]。王曉升在《馬克思是反(或非)道德主義者嗎》中針對一些學者依據馬克思關于道德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認為馬克思是非(或反)道德主義者的觀點進行了反駁,指出這些觀點從根本上是依據康德的道德理論來否定馬克思的道德觀,然而,馬克思的道德觀是在批判康德的道德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馬克思吸收了亞里士多德主義傳統(tǒng)的美德倫理學并把它和康德倫理學結合起來,提出了以人的尊嚴、自由和自我實現為核心的道德觀念,賦予這些概念以自己的獨特含義,這也使馬克思的道德觀在倫理學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20]。
從外表上看,資本似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有與存在,與資本主義社會相伴而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不僅是存在的,而且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合理利用與控制資本,不僅能夠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而且從根本上看,資本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萬俊人教授認為,當前中國公共權力存在腐敗問題,對整個社會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信念產生了消極影響。腐敗的本質即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私有化或私人資本化。孫承叔在《資本與社會和諧》中提出了資本與社會和諧的問題,指出現階段對資本依賴的現實性,但資本的惡又成為社會不和諧的根源[21]。楊志在《論資本的二重性——兼論我國公有資本的本質》中揭示出了資本的二重性,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fā)揮公有資本的作用[22]。陳寶在《資本·現代性·人》中提出,資本在馬克思那里是一個經濟哲學的范疇,并在此基礎上深入解讀了資本在西方經濟學層面上的內涵,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層面上資本的內涵,還深入現代性的話語語境中,闡釋了資本與現代性的生成問題以及發(fā)展問題等等[23]。陳學明在《人類超越資本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也指出,正因為當前資本的作用與形態(tài),資本主義陷入深重的危機之中,而這種結構性危機使得資本的統(tǒng)治方式不得不發(fā)生著深刻的改變,因而為人們選擇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資本的存在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使得人們思考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盡管當前還存在著種種困境,但是人類既不能輕易跨越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又不能選擇不走向社會主義[24]。
通過概覽當前資本倫理研究的成果,我們發(fā)現,始于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資本倫理研究發(fā)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資本的內涵不斷得以深化,資本的外延不斷得以展開,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資本在運行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都受到了倫理審視和道德考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事實。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由資本在全球流動所引發(fā)的諸多現實問題日益暴露的今天,與經濟倫理研究的其他領域相比,資本倫理的研究在總體上還顯得非常薄弱,尤其是資本的全球流動對不發(fā)達國家的影響問題、資本的全球市場爭奪所帶來的氣候、環(huán)境、能源與生態(tài)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利用與控制問題,等等,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因此,在當前情況下,無論是關于資本倫理的視角還是關于資本倫理內容的深度,抑或是關于資本倫理研究的方法上,都有著巨大的亟待研究的空間與領地,因而需要更多人的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
注釋:
①阿爾都塞等:《讀〈資本論〉》,李其慶,馮文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頁。
[1][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龍婧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Jack Barbalet,Weber,Passion and Profi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萬俊人.道德之維——現代經濟倫理學導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4]曹孟勤,盧風.資本、道德與環(huán)境[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王露璐.道德與資本的沖突與整合[J].哲學研究,2011(9).
[6]王小錫,郭建新.道德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劉福森.道德不是什么[N].社會科學報,2012-10-12.
[8]方春英,劉抗強.論市場經濟的資本精神——對資本的倫理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1(4).
[9][美]金黛如.地方智慧與全球商業(yè)倫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阮超群.資本運行中道德的在席與缺席[J].道德與文明,2010(6).
[11]張祖華.論道德的“經濟價值”與資本的“道德屬性”[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
[12][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資本主義的倫理學[M].王彤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13]余達淮,程廣麗.資本倫理及在中國經濟倫理發(fā)展中的地位[J].理論探討,2012(6).
[14][法]阿爾都塞等.讀《資本論》[M].李其慶、馮文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159).
[15][英]梅扎羅斯.超越資本.關于一種過渡理論(上、下冊)[M].鄭一明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6]宋希仁.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7]田海平.資本剝削的經濟——倫理體系及其終結的命運[J].天津社會科學,2011(5).
[18]譚智奇.馬克思資本倫理思想研究[B].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9]王德峰.論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的原則高度[J].江蘇社會科學,2005(6).
[20]王曉升.馬克思是反(或非)道德主義者嗎[J].倫理學研究,2012(1).
[21]孫承叔.資本與社會和諧[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22]楊志.論資本的二重性——兼論我國公有資本的本質[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3]陳寶.資本·現代性·人——馬克思資本理論的哲學意蘊及其當代意義[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4]陳學明.人類超越資本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讀梅扎羅斯的《超越資本》一書[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7(3).
TheOverviewoftheNewPeriodofCapitalEthicsResearch
CHENG Guang-li
(DepartmentofPoliticalStudies,HuzhouNormalCollege,Huzhou,Zhejiang313000)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f the ethics of capital began in the 1980s.Most scholars focus on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moral interpretation,ethics thought of Marxism capital,capital and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such aspects as nature revealed within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which has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But overall,this study also is relatively weak.In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capital flow on a global scale to the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problems attracts enough attention,and the study of capital to expand space and domai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capital ethics research; capital logic critiqu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2014-10-11
浙江省教育廳一般項目“當代中國日常生活倫理的沖突與調適”(Y201430680);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資本倫理學研究”(13BZX082)。
程廣麗,1977年生,女,河南唐河人,博士后,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倫理學。
B82
A
1671-9743(2014)12-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