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輝 孔令根 鄧鵬海 牛智勇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近距離煤層巷道支護及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
于輝 孔令根 鄧鵬海 牛智勇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平莊煤業(yè)集團六家煤礦井田范圍內6組煤可采煤層較多,屬近距離煤層群。近距離煤層群回采后,支承壓力重新分布,形成應力集中區(qū),因而選擇一種合理的支護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WIIN36-6工作面運輸順槽圍巖穩(wěn)定性為背景,通過現場觀測對巷道的礦壓顯現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的支護形式下巷道變形量與松動圈范圍不大,可以保持巷道穩(wěn)定。
近距離煤層群 圍巖穩(wěn)定性 巷道支護 現場監(jiān)測
我國近距離煤層賦存和開采所占比重很大,大多礦區(qū)都存在近距離煤層群開采的問題。當煤層間距較小時,下部煤層采場及巷道的礦山壓力顯現受上部煤層開采的影響,特別是極近距離煤層群中,這種影響更加明顯。若上下兩煤層間巖層為軟弱、破碎的泥巖、砂質泥巖,則下部煤層開采時,頂板已發(fā)生塑性破壞,巷道變形量大,支護困難,因而選擇一種合理的支護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內蒙古平莊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煤礦——六家煤礦為依托,以WIIN36-6煤層軌道運輸巷為研究對象,對巷道的礦壓顯現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的支護形式下巷道變形量與松動圈范圍不大,可以保持穩(wěn)定。
六家煤礦位于平莊煤田東部邊緣,本區(qū)煤層除5煤組可視為獨立煤層外,6煤組為復雜結構煤層,分層變化大,層間夾層以中— 粗粒砂巖及砂礫巖為主,砂質泥巖、泥巖次之。煤層偽頂多賦有薄層泥巖,受層間滑動而破碎,遇水泥化膨脹,層位不穩(wěn)定,易脫落,離層現象嚴重,屬較弱結構面,工程地質條件差,部分直接頂以中-粗砂巖及砂礫巖為主,主要賦存在5煤頂底部及6煤上、中、下三段,層位較穩(wěn)定,但一般砂巖膠結松散,節(jié)理不發(fā)育。底板多以粗砂巖、砂質泥巖或直接為砂礫巖,一般較穩(wěn)定。
順槽錨網巷道斷面:巷道凈寬3250mm,凈高為4100mm,斷面形狀為直墻圓弧拱。采用錨網、錨桿(索)聯合支護。
順槽架棚巷道斷面:采用腿3m梁3m架棚支護,斷面形狀為梯形斷面。梯形巷道凈高2590mm,巷道頂部凈寬2800mm、底部寬4868mm。
錨桿選用Φ20×2200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Φ20mm的錨桿初錨力不小于105KN,錨桿預緊力矩不低于200N·m,間排距800×800mm;錨索選用Φ15.24×4200mm高強度預應力剛絞線,張拉強度不小于30MPa,間排距1200×1600mm;梁、腿材質為11#工字鋼,規(guī)格梁3m腿3m,棚間距為800mm,撐木80×80×800mm,背板長1200mm。
在WIIN36-6運輸順槽布置了三個測點,并對所測數據進行紀錄,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1)WIIN36-6運輸順槽距工作面60m處煤柱幫,此處距離孔口0.7m范圍內波速變化不大,大約接近1000m/s,表明在此范圍內圍巖破碎程度較大且破碎程度基本相似,在0.7m處波速迅速升高,至1m處波速基本穩(wěn)定,接近1250m/s,說明在0.7—1m范圍內圍巖逐漸趨于完整,乃至圍巖破碎程度較小且保持穩(wěn)定。綜上分析,此處的松動圈范圍為0.7m。
(2)WIIN36-6運輸順槽距工作面80m處煤柱幫,此處距離孔口1.6m范圍內波速變化不大,大約接近1100m/s,表明在此范圍內圍巖破碎程度較大且破碎程度基本相似,在1.6m處波速迅速升高至1500m/s,而后波速基本穩(wěn)定,說明在1.6m后圍巖破碎程度較小且保持穩(wěn)定。綜上分析,此處的松動圈范圍為1.6m。
2.2.1 監(jiān)測方案
WIIN36-6工作面運輸順槽測點布在煤柱幫腰線處,孔徑為32mm,鉆孔深度4m,兩孔間隔50m,5個測點。根據煤幫變形破壞劇烈程度預計,設計煤柱幫腰線采用1.0m、2.5m、4.0m三基點式,分為0-1m、1-2.5m和2.5-4m三個監(jiān)測范圍。
2.2.2 監(jiān)測結果分析
工作面運輸順槽1#測點位置,在觀測周期內深部位移最大值為38.9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淺部,0~1m淺部位移占總位移量的59%,1~2.5m中淺部占位移總量約29%,2.5~4.0m的深部占位移總量約12%,錨桿錨固范圍內變形約占88%,變形速率范圍0~5.9mm/d,平均變形率0.7mm/d。
工作面運輸順槽2#測點位置,在觀測周期內深部位移最大值為58.1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淺部,0~1m淺部位移占總位移量的58%,1~2.5m中淺部占位移總量約27%,2.5~4.0m的深部占位移總量約15%,錨桿錨固范圍內變形約占85%,變形速率范圍0~5.2mm/d,平均變形率1mm/d。
工作面運輸順槽3#測點位置,在觀測周期內深部位移最大值為28.5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淺部,0~1m淺部位移占總位移量的65%,1~2.5m中淺部占位移總量約25%,2.5~4.0m的深部占位移總量約10%,錨桿錨固范圍內變形約占90%,變形速率范圍0~3.7mm/d,平均變形率0.4mm/d。
工作面運輸順槽4#測點位置,在觀測周期內深部位移最大值為30.1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淺部,0~1m淺部位移占總位移量的67%,1~2.5m中淺部占位移總量約25%,2.5~4.0m的深部占位移總量約8%,錨桿錨固范圍內變形約占92%,變形速率范圍0~5.8mm/d,平均變形率0.3mm/d。
(1)在巷道圍巖變形中,大部分巷道變形產生于巷道松動圈范圍,占變形總量的70%以上。
(2)WIIN36-6工作面運輸順槽煤柱幫松動圈范圍為0.7m~1.4m。距工作面70m處松動圈最大范圍為1.4m。各測點附近煤(巖)層較完整,圍巖穩(wěn)定性較好。
(3)巷道煤柱幫測點位移量在前期變化較平緩,后期發(fā)生突增,但各測點總位移量均比較小,說明煤柱較穩(wěn)定,表明現有支護方式可以保持巷道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