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興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不斷向縱深邁進,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已經迫在眉睫,要改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和無效”這個關鍵性問題,就要運用現(xiàn)代的電化教學手段,使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力求新穎生動,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同時還要做到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以學情定教學流程,順學生思維指導學習,打造真正屬于學生的學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激趣;尊重;相信每位學生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十余年了,但作為一個一線的農村基礎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改革的效果不盡人意,也許是因為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到位,也許是教學方式的落后,也許是……結果導致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當前,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最大瓶頸就是低效和無效問題。我認為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手段。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手段的實效性呢?
一、以學情定教學流程,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即要明確課堂目標,也就是通過課堂學習要讓學生學會什么,為此,教師可以大膽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在掌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認真?zhèn)湔n,結合已有的教學實踐經驗,利用課件的音像效果充分做好課堂預設及處理方案。鐘啟泉教授曾作過這樣精彩的闡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中了解學情的有兩條重要的渠道:
首先要通過課前檢測的手段,掌握學生的“盲點”以便在組織學生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從容自如?!皩W”是“教”的目的,“教”要為“學”服務。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暴露自己的問題,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為了能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通過“練習板演”和“習題檢測”的方式對學生就本課知識點和重點內容作鞏固和反饋測試。但一定要把后進生作為檢測的“重點目標”,這樣做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把培優(yōu)補差落實到課堂上。這種有目的、有意識、有反饋的檢測學習,是解決學生目標達成障礙的有效手段。通過檢測讓學生及時知道學習結果,讓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切實提高“教”與“學”雙邊的實效性。 第二要及時、認真的做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得失,收集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問題,并列入今后的教學目標中。關注生成,是實施以學定教的著力點,“以學定教”,就是真正的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怎樣學的。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交流、合作、思考、獲得結論等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了解學習情況。葉瀾教授說過:“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苯虒W過程是生動可變的,課堂的活力來自學生的動態(tài)的發(fā)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因素,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如教學《三峽》時,先讓學生討論:在寫三峽的水時,為什么先寫夏水?通過自學探究,得出的結論是:因為夏水最盛(多),能充分體現(xiàn)三峽水的“奔放美”,春冬季節(jié)的水少,冬天則更少。聽到這樣的結論,立刻就意識到學生忽略了三峽的作者及出處啦,于是就讓學生看注釋,并解釋道:本文選自酈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經注》,由此可見,作者是專門為水(河流)作注的,所以要重點寫水。話音剛落,一個學生就問:老師,那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水,還要先寫山呢?我立刻就表揚了這個同學,問題提得很好,我并沒有感到意外的原因是,這個問題在我以前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出現(xiàn)過的,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已經做了預設,把它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目標了。接著問學生怎樣才能體現(xiàn)夏水的奔放美的特點呢?如果不寫三峽“嶺連峽窄”的特點,會有“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效果嗎?經過這一引導,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寫山是為寫水做鋪墊的。
二、順學生思維指導學習
即確定怎么教,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適當?shù)臅r機(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化思維,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方面的能力。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多鼓勵、指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努力構建有效的生本課堂。如:教學《三峽》時,在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基礎上,先讓學生探究:作者是怎樣描寫三峽的美景的?學生的討論結果是:作者寫了三峽的山和水,第一自然段寫三峽的山,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三峽夏季、春冬和秋季的水。學生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教參上也是這樣說的,但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這樣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必須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的解讀。在掌握了學生的學情后,我就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課文第一自然段“三峽七百里” “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狈謩e寫了三峽的什么特點?經過我對文本的切割,學生很快就說出了:寫出了三峽的長、嶺連、山高的特點。這樣第一自然段寫山的偽命題也就不攻自破了,學生很自然的就明白這是在總寫三峽的特點。至于第二、三、四自然段寫水的問題,我問學生“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都是在寫水嗎?學生們經過討論得出結論:“陡峭的懸崖上生長著很多奇怪的柏樹;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這三句只提了一下水清,其余的都是在寫山,只有第二自然段是全部寫水(包括側面描寫)?!弊詈笪腋嬖V學生第一自然段總寫三峽特點,側重寫山;第二、三、四自然段則是側重寫水。再如,為什么要重點寫水?我想在解釋了“為什么先寫夏水”和《水經注》后,學生自然就會明白了。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高效的課堂已經成為教師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處理好電化教學與普通教學的關系,堅持“以學情定教學流程 順學生思維指導學習”的教學理念,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打造真正的“生本”課堂,運用電教手段幫助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語文(7—9 年級)課程標準(2011版實驗稿).
[2]吳快華,譚立義.有效教學基本功.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2008.7.
[3]《教育文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2005年02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