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紅+王欣+李姝+劉海峰+滕洪剛
一、調研目的
一些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性格優(yōu)良的教師可以帶出性格優(yōu)良的學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師可能帶出性格不良的學生。因此,研究和了解普通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既是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支撐,也是對教師身心健康的維護與保障,更是對學校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落實情況的基本體現(xiàn)。
二、研究對象
為更好地體現(xiàn)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典型性與普遍性,我們借助全省的一次全體教師培訓機會,在全體教師中分層抽樣選取了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教師若干人進行了心理問卷測試,發(fā)放問卷共4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349份有效問卷,有效率87.3%。被試分布情況見表1。
三、研究方法
本測試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已成為我國心理測量中普遍使用的工具。此量表共有90道題(即90項癥狀清單),9個反映心理問題的突出因子,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內容涉及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睡眠等問題,能較為全面地反映被測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采用五級評分制(1=沒有,2=輕度,3=中度,4=比較嚴重,5=嚴重),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以總分>160分認為存在心理問題,以因子分≥3 或總分≥200分作為檢出標準認為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
對參加調查的教師說明本次調查的意義,回收的問卷經編號后,將所得到的調查數(shù)據(jù)錄入,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一)SCL-90總體情況
該普通高中教師群體統(tǒng)計結果表明,SCL-90總分超過160分的人數(shù)為100人,占被調查教師的28.7%;總分超過200分(包含200分)的人數(shù)為38人,占被調查教師的10.9%。
普通高中教師與全國常模(87版)相比,總分、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項目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軀體化因子與常模有極顯著差異,高于全國常模,即教師有明顯的各種軀體不適的癥狀表現(xiàn)。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同全國常模比較有非常顯著的差異,低于全國常模。該因子是指是否因為處于人群中而感覺緊張不自在,因教師職業(yè)關系,一般都不會在其他人面前感到緊張不自在,因此,該項因子非常顯著低于全國常模。
(二)突出因子檢測
為了解普通高中教師群體表現(xiàn)突出的心理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面,由調查結果可以得出,9個因子中表現(xiàn)異常的情況(見表3)。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各因子出現(xiàn)中度以上問題的百分比由高到低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抑郁、偏執(zhí)、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精神病性、恐怖。
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一般高中、女性教師、40歲以上、班主任、高考學科的教師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五、結論
哈爾濱市的普通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給予必要的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SCL-90調查顯示哈爾濱市普通高中教師輕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8.7%,有10.9%的普通高中教師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等方面。通過調查我們還得出,在校際(省重點、市重點和一般高中)中心理問題存在比例呈現(xiàn)出重省點<市重點<一般高中這樣一個整體趨勢,同時普通高中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性別、職稱、任教學科和是否為班主任老師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六、分析及建議
(一)引導教師認識和關注“心身疾病”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教師都反映有軀體不適感,如頭痛、背痛、肌肉酸痛等,也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系統(tǒng)的不適。究其原因,這些癥狀可能與教師的長期伏案工作有關,也可能與教師的過度壓力及緊張焦慮水平有關。過往的研究表明,教師這個職業(yè)是高壓力職業(yè),容易產生情緒耗竭與職業(yè)倦怠。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范圍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教師的各項軀體不適感及飲食睡眠問題往往是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
因此,建議學校應積極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定期為教師做心理健康測評。針對教師中較為常見的飲食睡眠、軀體不良癥狀等,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幫助教師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讓教師能夠認識、判別自身的心理狀況。通過宣傳和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正確的壓力應對方式;建議開展一系列團體心理活動和體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強健身體、減少軀體癥狀,另一方面也能夠較好地緩解一些教師的焦慮抑郁情緒。
(二)幫助教師認識自身人格和認知特點,預防不利因素產生影響
教師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產生與其認知以及人格特點等存在著相關和聯(lián)系。教師對所體驗到的壓力的認知,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普通高中教師由于其職業(y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體驗到的職業(yè)壓力比其他的職業(yè)群體高。教學任務繁重、與學生溝通交流困難、家長的不理解、自身職業(yè)發(fā)展、個人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等,這些都會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產生潛在的威脅。教師如果存在不合理認知,或者由于自身人格特點,比如自身為A型人格,那么其心理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也更容易被誘發(fā)產生不良心理。
因而,事實和研究均表明,心理健康應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心理積極、陽光健康的教師,才能在教室中創(chuàng)造出和諧、溫馨與積極向上的氛圍,才能培養(yǎng)出有健全人格的學生。
(三)指導教師科學認識和積極應對生活及工作壓力
壓力對于我們個體而言,有著雙面性。積極方面可以因有壓力而化作一種動力,正如通過感覺剝奪實驗所得出的結論那樣: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狀態(tài)下進行工作,就須要不斷從外界獲得新的刺激。豐富、多變的環(huán)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工作是人一生中主要的社會活動,亦是主要的(刺激)壓力來源,工作壓力不是壞事,工作忙碌的勞累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享受休息時的放松和愉悅;人是生活在壓力之中的,沒有壓力,我們甚至無法生存。而另一方面如果壓力過大或持續(xù)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心理壓力的“累積效應”,即我們常說的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傊瑹o論壓力過大或過小都不會激發(fā)一個人的最佳狀態(tài)和水平,正如心理學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Dodson Law)。研究表明,心理壓力、工作難度與作業(yè)成績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如一個人越想把事情做好,可能越會受到這種較高激動水平的干擾而分心。反之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時,也不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只有一個人根據(jù)自身的適應和承受力,處于中等激動水平,方能取得較佳效果。
因而,事實和研究表明,人們面對必須適應的變化,身體和頭腦、意志會在壓力的作用下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這時發(fā)現(xiàn)壓力的積極作用很重要,可以使人利用壓力來提升內在品質和生活品質。如有明確的目標。限定時間實現(xiàn)一個目標,這本身就對人很有促進力。比如面臨考試、應聘,人們通常都會更聰穎、更有耐心、更細致地思考問題,頭腦會有更快速的反應。再如積極思考,突破思維定勢。難題和困境會促使人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改變以往的思維定勢,找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案。還有就是激發(fā)潛能,情緒高漲。壓力對某些喜歡挑戰(zhàn)的人來說,更像一劑興奮劑,可以增強意識活動,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更加敏感,對事業(yè)和生活充滿憧憬,比平時情緒更高漲,思維更敏捷。最后就是增強自信心,提高耐受力。經歷過壓力并很好地應對壓力的人,自信心會增強。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多么出色,面臨壓力是多么鎮(zhèn)定和聰明能干。在壓力情況下獲得的成功越多,人就越自信,對壓力有更大的耐受性。
endprint
(四)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提高心商和情商
情緒作為人的三大心理活動之一,時時刻刻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產生著影響。在情緒管理方面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也就是當我們無論處在喜、怒、哀、懼當中的哪一種情緒狀態(tài),我們都能夠很理性地認識它,并根據(jù)這些理性的認識發(fā)生行為。此種能力也可以說是我們面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恰當?shù)乇磉_自己快樂情緒的能力,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把握與控制情緒;三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xiàn)順利溝通的基礎,我們要學會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能夠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學會換位思考。一個人能否及時察覺自身所處的情緒狀態(tài),能否及時調整自身情緒,能否及時將消極情緒表達與宣泄,能否與他人學會分享與體驗積極情緒,將直接會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和學生的成長。課堂中可能會因某些突發(fā)不愉快的事件而使我們處于某種高水平的亢奮狀態(tài)而難于抑制,如果我們沒有察覺這種情緒的存在,就不會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和調整,如果這種情緒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而這一結果并不是我們老師想要的,因此及時察覺各種情緒并努力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就顯得很必要。
因此建議每個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和情緒調整方法與途徑,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調控自己和完善自己,在與學生或他人相處中做一個情商高手。這也有利于在學生面前建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積極的處事方式,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和積極的心理品質。
(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本次調查中關于人際關系敏感一項T分值為負值,說明學校教師間人際關系非常和諧,群體氛圍好,這一點非常有利于開展團隊性心理輔導。
因此建議學??梢酝ㄟ^開展教師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和指導教師們學會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件,學會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身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shù)。
七、反思
在這次心理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事項值得我們今后注意。
一是本次調查在選取時間方面正值學期末,老師們工作格外繁忙和緊張,所以客觀上也造成了因時間緊張而對付答題的現(xiàn)象,所以問卷有效性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二是本次調查因調查問卷由學校自行發(fā)放至各個辦公室老師手中,因此對于問卷的理解會存在一定偏差,這樣也會導致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特別是來自“軀體癥狀”一項,其分值的顯著性過高,我們分析有可能是因為理解題意出現(xiàn)偏差導致的結果,如老師因為身體方面有生理疾病而誤對測試題中因心理因素導致軀體癥狀一項肯定回答,因此這項分值我們也會進行再調查,以更好為學校和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三是本次調查在選取調查樣本時我們選取了分別具有代表性的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學校,但由于不同調查學校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同,客觀上也會影響問卷的答題質量,今后在這方面應盡量避免因客觀因素而導致的差異。
endprint
(四)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提高心商和情商
情緒作為人的三大心理活動之一,時時刻刻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產生著影響。在情緒管理方面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也就是當我們無論處在喜、怒、哀、懼當中的哪一種情緒狀態(tài),我們都能夠很理性地認識它,并根據(jù)這些理性的認識發(fā)生行為。此種能力也可以說是我們面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恰當?shù)乇磉_自己快樂情緒的能力,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把握與控制情緒;三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xiàn)順利溝通的基礎,我們要學會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能夠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學會換位思考。一個人能否及時察覺自身所處的情緒狀態(tài),能否及時調整自身情緒,能否及時將消極情緒表達與宣泄,能否與他人學會分享與體驗積極情緒,將直接會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和學生的成長。課堂中可能會因某些突發(fā)不愉快的事件而使我們處于某種高水平的亢奮狀態(tài)而難于抑制,如果我們沒有察覺這種情緒的存在,就不會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和調整,如果這種情緒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而這一結果并不是我們老師想要的,因此及時察覺各種情緒并努力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就顯得很必要。
因此建議每個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和情緒調整方法與途徑,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調控自己和完善自己,在與學生或他人相處中做一個情商高手。這也有利于在學生面前建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積極的處事方式,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和積極的心理品質。
(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本次調查中關于人際關系敏感一項T分值為負值,說明學校教師間人際關系非常和諧,群體氛圍好,這一點非常有利于開展團隊性心理輔導。
因此建議學??梢酝ㄟ^開展教師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和指導教師們學會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件,學會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身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shù)。
七、反思
在這次心理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事項值得我們今后注意。
一是本次調查在選取時間方面正值學期末,老師們工作格外繁忙和緊張,所以客觀上也造成了因時間緊張而對付答題的現(xiàn)象,所以問卷有效性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二是本次調查因調查問卷由學校自行發(fā)放至各個辦公室老師手中,因此對于問卷的理解會存在一定偏差,這樣也會導致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特別是來自“軀體癥狀”一項,其分值的顯著性過高,我們分析有可能是因為理解題意出現(xiàn)偏差導致的結果,如老師因為身體方面有生理疾病而誤對測試題中因心理因素導致軀體癥狀一項肯定回答,因此這項分值我們也會進行再調查,以更好為學校和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三是本次調查在選取調查樣本時我們選取了分別具有代表性的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學校,但由于不同調查學校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同,客觀上也會影響問卷的答題質量,今后在這方面應盡量避免因客觀因素而導致的差異。
endprint
(四)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提高心商和情商
情緒作為人的三大心理活動之一,時時刻刻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產生著影響。在情緒管理方面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也就是當我們無論處在喜、怒、哀、懼當中的哪一種情緒狀態(tài),我們都能夠很理性地認識它,并根據(jù)這些理性的認識發(fā)生行為。此種能力也可以說是我們面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恰當?shù)乇磉_自己快樂情緒的能力,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把握與控制情緒;三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xiàn)順利溝通的基礎,我們要學會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能夠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學會換位思考。一個人能否及時察覺自身所處的情緒狀態(tài),能否及時調整自身情緒,能否及時將消極情緒表達與宣泄,能否與他人學會分享與體驗積極情緒,將直接會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和學生的成長。課堂中可能會因某些突發(fā)不愉快的事件而使我們處于某種高水平的亢奮狀態(tài)而難于抑制,如果我們沒有察覺這種情緒的存在,就不會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和調整,如果這種情緒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而這一結果并不是我們老師想要的,因此及時察覺各種情緒并努力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就顯得很必要。
因此建議每個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和情緒調整方法與途徑,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調控自己和完善自己,在與學生或他人相處中做一個情商高手。這也有利于在學生面前建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積極的處事方式,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和積極的心理品質。
(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本次調查中關于人際關系敏感一項T分值為負值,說明學校教師間人際關系非常和諧,群體氛圍好,這一點非常有利于開展團隊性心理輔導。
因此建議學校可以通過開展教師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和指導教師們學會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件,學會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身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shù)。
七、反思
在這次心理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事項值得我們今后注意。
一是本次調查在選取時間方面正值學期末,老師們工作格外繁忙和緊張,所以客觀上也造成了因時間緊張而對付答題的現(xiàn)象,所以問卷有效性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二是本次調查因調查問卷由學校自行發(fā)放至各個辦公室老師手中,因此對于問卷的理解會存在一定偏差,這樣也會導致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特別是來自“軀體癥狀”一項,其分值的顯著性過高,我們分析有可能是因為理解題意出現(xiàn)偏差導致的結果,如老師因為身體方面有生理疾病而誤對測試題中因心理因素導致軀體癥狀一項肯定回答,因此這項分值我們也會進行再調查,以更好為學校和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三是本次調查在選取調查樣本時我們選取了分別具有代表性的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學校,但由于不同調查學校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同,客觀上也會影響問卷的答題質量,今后在這方面應盡量避免因客觀因素而導致的差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