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江蘇省無錫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神經外科,江蘇 無錫 214041)
護理干預在輕型顱腦損傷睡眠障礙中的應用
王燕萍
(江蘇省無錫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神經外科,江蘇 無錫 214041)
腦損傷;并發(fā)癥;睡眠障礙;護理
睡眠障礙是顱腦損傷后最常見的伴隨癥狀,超過50%的睡眠障礙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晝夜節(jié)律失常等表現(xiàn)。長期睡眠障礙嚴重破壞了顱腦損傷患者正常的睡眠調節(jié)機制,影響患者自身神經系統(tǒng)功能和康復速度。2012-03—2013-05,筆者對輕型顱腦損傷睡眠障礙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經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符合輕型顱腦損傷標準[1]。①傷后昏迷時間0~30 min;②有輕微頭痛、頭暈等自覺癥狀;③神經系統(tǒng)和腦脊液(CSF)檢查無明顯改變。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xiàn):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睡后易醒及晝夜顛倒等。
1.2 一般資料 全部62例均為我院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21~74歲,平均(45.0±1.7)歲;腦震蕩15例,顱底骨折9例,腦軟組織損傷7例。對照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齡19~78歲,平均(46.0±1.2)歲;腦震蕩17例,顱底骨折8例,腦軟組織損傷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在給予積極藥物治療的同時,均予神經外科常規(guī)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和理解患者,善于運用交流溝通技巧和傾聽技術,理解患者內心苦惱和需求,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以消除不良情緒影響,減輕焦慮,促進睡眠。
1.3.1.2 環(huán)境護理 病室應安全、舒適、整潔、安靜,室內光線、溫濕度適宜,床邊使用床護欄。要注意睡眠環(huán)境的安寧,床鋪要舒適,臥室光線要柔和,并努力減少噪聲,去除各種可能影響睡眠的外在因素。
1.3.1.3 用藥護理 對于伴有頭痛的患者,可給予積極的對癥處理,遵醫(yī)囑適當給予患者一定的止痛藥物幫助其睡眠。必要時可遵醫(yī)囑給予安眠藥,護士除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身體及心理因素的護理外,還需知曉安眠藥物的效果,掌握正確使用的方法,以提高藥物的有效性。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3.2.1 生活起居干預 睡前避免從事緊張和興奮的活動,養(yǎng)成定時就寢的習慣。建議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調節(jié)??刂聘邿崃渴澄锏臄z取,多食纖維素多的食物,晚餐要清淡,不宜過飽,更忌濃茶、咖啡及吸煙。食物應選用奶制品、黃瓜、西紅柿、香蕉、胡蘿卜、魚蝦、玉米、蘑菇等有助于睡眠的食物[2],以促進睡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病情允許可適當參與體育鍛煉,如進行健康操、太極拳等。
1.3.2.2 中醫(yī)護理干預 頭痛患者根據病情可給予按摩百會、印堂、太陽、攢竹等穴位,每日3~5次,每次2~3 min,以緩解頭痛癥狀。失眠患者按摩心俞、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內關、涌泉等穴位。同時耳穴心、神門、枕、交感、皮質下埋王不留行,每日按壓3~5次,每次1~2 min。睡前協(xié)助患者用溫水足浴,從而起到活血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進入睡眠狀態(tài)。指導患者睡前采取舒適臥位,并進行有重點的按摩,指導患者做簡易的漸進性放松訓練,以促進患者進入睡眠狀態(tài)。
1.4 療效標準 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6 h,睡眠深沉;顯效:睡眠時間有明顯好轉,睡眠時間較護理前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較護理前增加不足3 h;無效: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加重[3]。全部患者于護理2周后進行效果評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中醫(yī)學認為,頭部外傷,瘀血閉阻清竅,失治或治未徹底,瘀血去而未盡,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久則血虛陰虧,陽氣逆亂,心神不安而不寐;或因久病體虛致氣血兩虧,情志不調,勞逸失度,心腎不交,致使人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神氣不寧而致睡眠障礙[4]。腦為陽明之府,諸陽之會,按摩頭部百會、印堂、太陽、攢竹等穴位,能夠加強經脈氣血流通,使氣、血、神相互為用,以養(yǎng)其志,安其神。同時按摩心俞、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內關、涌泉等穴能夠調節(jié)臟腑氣機,以健脾和胃,寬胸解郁,寧心安神。耳穴心、神門、枕、交感、皮質下埋王不留行具有通經活絡,養(yǎng)心安神,調節(jié)五臟六腑陰陽平衡的作用,使得患者陰平陽秘,不寐則愈。
睡眠質量對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重要影響,睡眠質量差會直接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使患者情緒異常,腦耗氧量增加,腦細胞逐漸出現(xiàn)水腫,從而加重病情,影響機體的自我修復。通過護理干預,觀察組睡眠障礙有效率明顯提高,顯示對輕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包括生活起居干預及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早日康復。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736-738.
[2] 劉琪雄,林廷樾,李宇婷,等.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睡眠障礙患者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4):633-634.
[3] 陳懷民.中藥外洗結合穴位按摩施護改善婦科手術后睡眠障礙60例[J].北京中醫(yī)藥,2010,29(9):697-69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北京,1993:186.
(本文編輯:董軍杰)
王燕萍(1979—),女,主管護師,學士。從事神經外科臨床護理工作。
R651.15;R741
A
1002-2619(2014)05-0769-02
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