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麗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糖尿病科,河北 滄州 061001)
耳穴埋豆治療糖尿病伴發(fā)失眠患者療效分析及護理體會
宋慧麗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糖尿病科,河北 滄州 061001)
糖尿病;入睡和睡眠障礙;耳穴貼壓;護理
糖尿病伴發(fā)精神障礙的患者越來越多,以情感不穩(wěn)、焦慮、抑郁及神經衰弱最為多見。糖尿病患者常有疲倦、煩悶、疑病、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記憶力下降等癥,許多患者有明顯的焦慮、緊張、恐懼、心悸、多汗、苦悶、焦慮、脈速及坐立不安等,且糖尿病與失眠癥狀之間還會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一般患者可通過藥物治療和飲食調節(jié)來控制好血糖,指導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011-06—2012-09,我們應用耳穴埋豆治療并護理糖尿病伴發(fā)失眠患者30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我科住院患者,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5~59歲,平均(52.12±6.14)歲;病程2~36個月,平均(7.41±1.92)個月。對照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28~65歲,平均(54.37±4.38)歲;病程6~38個月,平均(6.93±0.76)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有糖尿病癥狀,并且1 d當中任意時候血漿葡萄糖濃度≥11.1 mmol/L,或空腹?jié){葡萄糖濃度≥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2 h的血漿葡萄糖濃度≥11.1 mmol/L;②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制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有關失眠癥的診斷標準[2]:以睡眠障礙為主要癥狀,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多夢、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③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fā)生3次,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④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一部分精神障礙癥狀,活動效率下降或妨礙社會功能。
1.2.2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②嚴重精神病患者或惡性腫瘤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治療前1周使用過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者;⑤藥物依賴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囑患者嚴格控制飲食,同時常規(guī)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或常規(guī)口服藥物治療,使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耳穴埋豆穴位治療。
1.3.2.1 操作方法 穴位選擇:主穴取神門、皮質下、交感;配穴取心、肝、脾、腎、膽、胃、小腸。操作:尋找敏感點,75%的酒精常規(guī)消毒耳廓,選取表面光滑近似圓球狀或橢圓狀的中藥王不留行,貼于0.6 cm×0.6 cm的小塊膠布中央,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鑷子夾取粘有王不留行的膠布,對準穴位貼壓并稍加用力,使患者耳朵感到痠麻。囑患者自行按壓,以加強刺激,每次按壓能感到熱、脹、微痛,每日3~5次,每次1~2 min。單側取穴,兩耳輪換,3 d一換,1個月為1個療程。
1.3.2.2 注意事項 貼壓前對耳廓進行全面檢查,觀察有無潰瘍、濕疹、凍瘡等,破潰時不宜采用;選穴一定要準確,否則無效,必要時可用耳穴探測儀;嚴格消毒,防止感染;膠布過敏可用粘合紙代之;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夏天易出汗,貼壓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孕婦及習慣性流產者忌用。治療過程中觀察、記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1.4 觀察指標[3]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共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指將19個自我評定問題計分,并將19個條目組成7個因子,分為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應用及日間功能障礙7個指標,每個指標按0~3計分,累計各指標得分即為PSQI總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以總分≥8分視為睡眠障礙。
1.5 療效標準 癥狀改善程度以PSQI減分率評價: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臨床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PSQI減分率≥90%。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但總睡眠時間<6 h,PSQI減分率 60%~89%。有效:癥狀減輕,睡眠較前增加不足3 h,PSQI減分率30%~59%。無效:治療后睡眠無明顯改善或加重,PSQI減分率<30%。
2.1 2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組治療后各項積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降低更明顯(P<0.05)。對照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及日間功能障礙癥狀等積分明顯降低(P<0.05)。
2.2 2組療效比較 見表2。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消渴是因稟賦不足、陰虛燥熱所致,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病證。消渴為慢性疾病,許多患者在得知患病后,會產生緊張、焦急、恐懼、憂慮等各種復雜心情,日久情志不遂,必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內擾神明,心神不安,故而不眠,輕者寢后難以入睡[4]。失眠屬中醫(yī)學不寐范疇,又稱目不暝、不得眠,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徹夜不能入寐[5]。失眠的病因病機相當復雜,中醫(yī)認為導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種:七情所傷、飲食失節(jié)及勞倦過度。其中尤以情志所傷最為多見,其病位則以心、肝、膽、脾、胃為主??偟牟C是陰虛于內,陽勝于外,陽不入陰,陰陽失交,神浮于外,則為不寐?!毒霸廊珪げ幻隆分姓f:“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陳良夫醫(yī)案》謂“心火欲其下降,腎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因此在治療上以鎮(zhèn)靜安神、調節(jié)陰陽為治則。治療組取神門、皮層下、交感為主穴,心、肝、脾、腎、膽、胃、小腸為配穴。耳穴神門、皮質下和交感有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可調節(jié)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制過程[6];心主神明為火臟,腎藏精為水臟,二者水火相濟則神志安寧,配合脾主運化;小腸與心相表里,此二穴可健脾,益心血,補心氣;肝為木,木生火,此穴可疏肝解郁,補肝亦可補心;胰、膽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助氣血化生而補心氣。
中醫(yī)學認為“十二經通于耳”,“耳為宗脈之聚”,人體各臟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應代表區(qū),并有規(guī)律的分布在諸耳穴上。此自主神經的皮膚—內臟反射機制為耳穴壓豆治療失眠癥提供了依據。耳穴壓豆治療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腎,主治失眠。且操作簡單,無副作用,經濟實惠,比單純藥物治療效果好,易于推廣應用。
[1] 張惠芬.實用糖尿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6.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S].濟南:山東科學出版社,2001:11.
[3] Buysse DJ,Reynolds CF 3rd,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213.
[4] 黃春容.耳穴壓豆治療消渴病不寐癥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9):1576-1577.
[5] 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5.
[6] 湯明雙,逯建存.耳穴貼壓治療失眠癥240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29(6):60-61.
(本文編輯:李珊珊)
感謝您對《河北中醫(yī)》雜志的關注與支持!
宋慧麗(1975—),女,副主任護師。從事糖尿病及并發(fā)癥臨床護理。
R587.1;R256.23;R245.9;R248.1
A
1002-2619(2014)05-0758-02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