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體育教育在初中教學中占有什么重要的位置,其道理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高考并沒有將體育列為必考科目,因而人們對體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興趣也難以提起來。但是,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我們事業(yè)后繼有人,初中體育教育必須加強。
關鍵詞 初中生 體育課 興趣 策略
加強體育教育,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是使體育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條件。那么,我們從哪些方面著手來做呢?
一、從理論角度上來引導學生
初中階段的女生,她們也希望通過鍛煉而使自己的身體健康,然而由于受到其身心特點的限制,她們的愿望往往在實際活動中不能展現(xiàn),甚至以非常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種情況雖然不能說不正常,但也必須引起注意,以便進行正確的引導??梢?,初中學生體育教學,要努力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鍛煉目的和追求新奇等心態(tài)的需要,并且要兼顧男生女生的體質(zhì)區(qū)別。對于女生,學校要安排一些適宜女生活動的項目,為學生配置一些體育教學設施,更好地啟發(fā)她們懂得鍛煉身體的好處。如此看來,學生的體育教育與他們的道德情操、胸懷氣質(zhì)、形體軀肢等方面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相因關系。從理論上認識到這種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興趣也就容易激發(fā)了。
二、從教材安排上來規(guī)范學生
體育教育也要有專門的教材,而這種教材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初中學生在身體、心理方面絕對不能跟高中學生相比,因為他們的成熟程度要淺一些,認識事物的深度也要差一些。因此,學校要運用教材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除了適合的教材以外,還要講究教學方法手段,注意適當?shù)倪\動程度。初中學生也正是開始愛美的啟蒙階段,他們喜歡別人賞識自己,喜歡引起人們的注意,將他們的這種心理巧妙地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是非常好的辦法。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也要分析權衡不同的學生對體育項目不同的認識,或者他們本身的特質(zhì)所決定的體育愛好走向,比如男生所喜愛的以力量、耐力和技巧為主的田徑類,女生就不太喜愛,而同為男生或女生,他們的愛好與特長也不盡相同。體育教材有規(guī)定,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要靈活運用,使體育活動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而且能夠與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以便走向未來,體育教學也不例外,甚至體育教學更側(cè)重于立足現(xiàn)在、面向未來。
三、從教學方法上來成就學生
目前,在我國初中學校的體育課整個教學過程中,仍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中心,增強學生體質(zhì)為教育目標。近幾年來學生體質(zhì)普遍下降,而學校對素質(zhì)達標要求比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評選三好學生和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必須達標,否則,不能參加評選。所以許多初中學校把五項素質(zhì)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這直接影響和決定了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課時計劃、形式、結(jié)構和教學程序,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動作、鍛煉身體,實現(xiàn)和達到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標準。如果學生在某一項目一旦合乎了要求,此項體育教學即可以給確定分數(shù),學生如果愿意繼續(xù)鍛煉,還可以提高他的分數(shù)。這種無終結(jié)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從事和繼續(xù)活動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愛好和獨立進行自我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從教師性情上影響學生
由于體育教師受到外顯的教學認識(可以理解為人所共知的認同率較高的教學觀念,但它相對于體育教師自己的觀念而言是外來的、異己的)的影響,形成教學習慣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即把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和行為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認識成果和實踐準則。但在把同一教學認識或觀念轉(zhuǎn)變?yōu)榻虒W行為并使之習慣化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個體之間因內(nèi)隱教學知識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內(nèi)隱教學知識又稱為體育教師的緘默知識,這種知識具有私人性和情景性特點,它與體育教師個人特殊的教學經(jīng)歷和所遇到的特殊的教學場景有關;這種知識可能無法被推廣,或許也很難為他人所認同,但潛在地為體育教師自己所認可。當外來的教學認識進入體育教師教學觀念領域時,常常會受到這種內(nèi)隱教學知識的“稽查”和修改。如果它們之間一致程度高,就接受外來的認識;否則就拒絕;處于中等程度相似時,他們可能接受其中一部分,但對其余部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這充分證明了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具有個性化色彩和個體差異性,而教學習慣的遷移和改變具有一定的難度。
五、從師生互動上帶動學生
體育課上師生互動的形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絕對權威的主導地位,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由這種關系營造出活潑生動、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只有當學生在師生交往中體驗到平等、理解、寬容,才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人格陶冶與自我發(fā)展。如,在一堂課上我們進行“傳魔棒”游戲,如果當時采用傳統(tǒng)的做法,則會使同學們失去興趣。在一塊平整的場地上學生圍在操場上傳魔棒,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一臂長,整個的活動是在傳遞的過程中,如果指令員說“停”就看魔棒丟在了誰的手里。一般采取淘汰制,中間的人若是兩次被“魔棒”擊中,要加一次“繞圈跑”的活動,拿著魔棒隨便丟在一個人的身后,不能讓那位同學追上還回來,游戲繼續(xù)。參加人數(shù),至少20人。這樣,全班分為兩支隊伍,隊伍內(nèi)的男女同學人數(shù)大致相仿,并選出隊長進行抽簽,得出選擇權。在一塊平整場地上畫半徑為8米的圓的,以圓為界線進行比賽,讓同學們接受。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促進、交流、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使學生覺得別人能行自己當然也能行,減少了心理壓力,提高了接受體育教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