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眼科,重慶 400042)
在前彈力層下原位角膜磨鑲術(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中角膜瓣下沖洗應用廣泛,其作用是保證淚脂沖洗更充分,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后反應,有效預防彌漫性板層角膜炎(diffuse lameller keratitis,DLK)的發(fā)生。因前彈力層下原位角膜磨鑲術(SBK)術中要制作角膜瓣,殘留層間異物及脂質分泌物沖洗不充分是導致術后角膜沙漠式反應的直接原因。我們對160例(320眼)近視患者進行沖洗方法改進,沖洗效果好,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行前彈力層下角膜磨鑲術(SBK)患者160例(320眼), 男86例,女74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5.5歲。近視球鏡度數(shù)-1.25~8.00D, 散光度數(shù)0.00~-3.00D。所有患者排除手術禁忌證。
用復方電解質眼內灌注液加40萬單位慶大霉素配制成2%濃度沖洗液。將160例(320眼)患者分為2組,即同一患者右眼設為實驗組,激光切削后,對角膜基質床大水流沖洗,同時術者用吸血海綿在角膜基質面進行碎屑刷洗,刷洗后用吸血海綿貼于角膜瓣上利于水的張力牽引角膜瓣復位后進行瓣下沖洗,沖洗后用吸血海綿平復角膜瓣。左眼設為對照組,激光切削后立即將角膜瓣復位,進行瓣下沖洗,沖洗后用吸血海綿平復角膜瓣。術中顯微鏡下觀察瓣下異物殘留情況,并詳細記錄沖洗時間和沖洗所用溶液量,術后觀察DLK的發(fā)生率。DLK分期按文獻[1]標準。
2組患者術中瓣下平均沖洗時間、平均沖洗量及術后DLK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角膜瓣下沖洗所用時間及溶液量的比較
表2 術后2組患者DLK發(fā)生率比較 [n=160,眼(%)]
* :與對照組比較,P<0.05
因近視患者多為年輕人,瞼板皮脂腺分泌旺盛,在瓣下沖洗過程中眼表脂質分泌物容易出現(xiàn)結塊現(xiàn)象,在水流的沖擊下圍繞角膜快速流動,不易隨水流沖走,產生的渦流使結膜囊內的碎屑在沖洗的同時又被吸入到瓣下引起異物殘留, 同時沖洗針頭對角膜基質的機械刺激增加角膜早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實驗組避免了沖洗過程中反復摩擦刺激角膜基質,沖洗力量由切削中心向四周發(fā)散,沖洗液向周圍引流,容易使角膜基質面的碎屑沖洗干凈同時又縮短瓣下沖洗時間。除此之外,因患者的瞼裂大小、眼窩凹陷等因素也會影響沖洗效果,沖洗液引流不暢反復沖洗,同時因沖洗液的水流作用引起患者強行閉眼,用引流條置于結膜囊內使結膜囊充分暴露以縮短術中沖洗時間,避免沖洗過程中反復摩擦刺激角膜基質,減輕角膜水腫[3]。
慶大霉素為廣譜抗生素,可預防感染,減少術后彌漫性板層角膜炎(DLK)的發(fā)生[4]。我們在試驗觀察中還發(fā)現(xiàn)沖洗液的高度對角膜刺激有關,根據(jù)患者眼睛敏感程度,可適當調節(jié)沖洗高度,減輕水壓的沖擊力和降低眼睛不適感,有關這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Eric J Linebarger,David R,Hardte,Y Ralph Chu,et al.Understanding time course of DLK can help eliminate visual loss [J].J Ocul Surg News,1999,10:42.
[2] 尹永湘,田 超.預防LASIK早期角膜并發(fā)癥的沖洗方法探討[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6(2):136-138.
[3] 張仁俊,王忠海,趙永旺,等.LASIK手術兩種沖洗方法的比較[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4,14(4):221-222.
[4] 李鳳鳴.眼科全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