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仁剛,龔 俞,何金平,鐘鵬翔
(1.貴州省農村能源管理站,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省畜禽遺傳資源管理站,貴州 貴陽 550001;3.貴陽三聯(lián)乳業(yè)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近年貴州省奶牛業(yè)迅速發(fā)展,部分奶牛養(yǎng)殖場(小區(qū))缺乏奶牛營養(yǎng)需要和飼料配合知識,自配精粗飼料,使得日糧中營養(yǎng)物質搭配不合理,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導致奶牛繁殖疾病頻發(fā)、繁殖力低下,制約了我省奶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為此,課題組結合本省飼料資源特點,以NRC(2001)奶牛飼養(yǎng)標準、我國《奶牛飼養(yǎng)標準》(NY/T34-2004)、《奶牛常用飼料的成分與營養(yǎng)價值表》為依據[1],設計符合干奶牛和泌乳牛營養(yǎng)需要的功能性預混料。通過飼養(yǎng)試驗篩選出本次試驗用功能性預混料配方,在貴陽市烏當區(qū)奶牛場、清鎮(zhèn)奶牛養(yǎng)殖小區(qū)進行推廣試驗,旨在研究添加適宜劑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功能性營養(yǎng)物質,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并減少奶牛產后疾病的發(fā)生。
試驗時間:2012年3月5日至8月17日,共計165 d。
試驗地點:貴陽市烏當區(qū)奶牛場、清鎮(zhèn)奶牛養(yǎng)殖小區(qū)。
試驗奶牛為貴陽市烏當區(qū)奶牛場、清鎮(zhèn)奶牛養(yǎng)殖小區(qū)提供膘情中等、健康無病、預產期相近、處于干奶期(離預產期50~60 d)的中國荷斯坦奶牛276頭。
試驗奶牛精料:干奶牛和泌乳牛的精料配方見表1。本次試驗所采用飼料原料均為同一廠家同一批次。
表1 試驗奶牛精料配方 /%
奶牛日糧中添加的功能性預混料:因奶牛干奶期、泌乳期的采食量差異較大,需根據奶牛的營養(yǎng)需要,設計不同的功能性預混料配方[2]。
本試驗的功能性預混料由維生素A醋酸酯、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D-泛酸、D-生物素、煙酰胺、β-胡蘿卜素、硫酸亞鐵(飼料級)、硫酸銅(飼料級)、硫酸錳(飼料級)、有機鋅(蛋氨酸鋅)(飼料級)、氯化鈷(飼料級)、亞硒酸鈉(飼料級)、碘化鉀(飼料級)、鉀鹽(飼料級)、硫酸鎂(飼料級)、鈣鹽(飼料級)、磷鹽(飼料級)、瘤胃素和載體均勻混合而成,每千克功能性預混料中含的營養(yǎng)成分見表2。
表2 奶牛功能性預混料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
按相似配對原則,所選試驗牛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試驗組)。其中,對照組采用該奶牛場(小區(qū))自配預混料,試驗組根據不同泌乳階段,分別添加課題組研制的干奶牛、泌乳牛功能性預混料,奶牛的精料配方均按表1設計。試驗設預試期7 d,試驗牛于預產期前55~65 d開始試驗。
采用舍飼散欄式飼養(yǎng)兩組試驗奶牛,均定時定量供給日糧,分3次(7:00、13:00和19:00)飼喂,自由飲水。詳細觀察奶牛的精神、食欲、反芻、排糞、排尿等行為,做好記錄。每天早晚各清掃牛舍1次,保持圈舍清潔干燥,每天刷拭牛體2~3次,并觀察試驗牛的飲食及疾病情況。
試驗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初步處理后,采用DPS軟件(9.0)進行方差分析。
飼養(yǎng)試驗結束后,分別統(tǒng)計烏當奶牛場和清鎮(zhèn)奶牛小區(qū)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一次配種受胎率、兩次配種受胎率、產后平均空懷天數、平均每頭牛妊娠需要的輸精次數(見表3)。
表3 不同預混料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組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極顯著縮短了奶牛產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一次配種受胎率、兩次配種受胎率(P<0.01),顯著減少了奶牛產犢后平均空懷天數和平均每頭牛妊娠所需的輸精次數(P<0.05),增加了奶牛養(yǎng)殖效益。由此可見,采用課題組研制的功能性預混料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飼養(yǎng)試驗結束后,統(tǒng)計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產后癱瘓、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宮內膜炎、黃體囊腫、卵泡囊腫、肢蹄病、死胎、難產的發(fā)病率,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預混料對奶牛產后疾病的影響 /%
由表4得知,試驗組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顯著降低了產后癱瘓和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病率(P<0.05),極顯著降低了胎衣不下、乳房炎、黃體囊腫、卵泡囊腫、肢蹄病、死胎和難產的發(fā)病率(P<0.01)。本次試驗,試驗組所添加的預混料中功能性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含量適量,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 產后癱瘓又稱生產癱瘓,是奶牛分娩后突發(fā)疾病,主要癥狀為體溫下降、臥地不起、四肢麻痹、知覺喪失等特征的代謝疾病,是奶牛飼養(yǎng)中的常見病[3]。隨著奶牛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這種疾病日益增多,嚴重限制了奶牛業(yè)的發(fā)展。主要病因有:①產前飼喂高鈣、高陽離子Na+、K+和低陰離子Cl-、S-日糧;②奶?;加芯S生素先天不足或者合成障礙疾病。試驗組和對照組產后癱瘓的發(fā)病率分別為4.93%和7.46%,說明本次試驗牛產后癱瘓的發(fā)病率較低,試驗組的發(fā)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2) 本次試驗,對照組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宮內膜炎、黃體囊腫、卵泡囊腫、肢蹄病的發(fā)病率較高。胎衣不下又稱胎衣滯留、胎盤停滯,主要指奶牛產后12 h胎衣仍未排出。病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子宮收縮無力,另外,鈣、磷等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缺乏、運動量不足、缺硒和缺維生素E。頻繁更換飼草飼料且飼料單一,也會導致奶牛產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產房衛(wèi)生條件差,臨產母牛外陰、尾根部污染糞便而未徹底清洗消毒、惡露滯留、人工授精等;肢蹄病的病因主要是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營養(yǎng)缺乏或不平衡。
通過飼養(yǎng)試驗觀察,課題組研制生產的功能性預混料不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和奶牛的采食量。從試驗結果可看出,(1)本次試驗研制的功能性預混料均提高了奶牛的繁殖性能并降低了產后繁殖疾病的發(fā)生;(2)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極顯著縮短了奶牛產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一次配種受胎率、兩次配種受胎率(P<0.01)、顯著減少奶牛平均空懷天數和平均每頭牛妊娠所需的輸精次數(P<0.05);⑶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了產后癱瘓和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病率(P<0.05),極顯著降低了胎衣不下、乳房炎、黃體囊腫、卵泡囊腫、肢蹄病、死胎和難產的發(fā)病率(P<0.01)。試驗組所添加的功能性預混料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含量適量,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奶牛日糧中若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導致奶牛產后發(fā)情時間推遲、乏情、發(fā)情不明顯,嚴重影響奶牛的正常繁殖,導致奶牛的淘汰率增加[4]。維生素主要以輔酶和催化劑的形式參與體內代謝的化學反應,保證動物機體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維持奶牛的健康和各種生產活動。維生素缺乏可引起機體代謝紊亂,影響奶牛健康和繁殖機能。微量元素是動物正常生理和代謝過程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重要的營養(yǎng)生理功能:參與體組織的結構組成;作為酶的組成成分和激活劑參與體內物質代謝;作為激素組成參與體內的代謝調節(jié);以離子形式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等[5]。日糧中每種微量元素含量過低或過高,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奶牛的繁殖性能。
課題組研制的功能性預混料中添加了適量的維生素A可以促進卵泡成熟、黃體和輸卵管上皮細胞發(fā)育,預防胚胎畸形和胚胎死亡,增強免疫系統(tǒng)活性,提高機體和乳腺細胞抵抗力,預防乳腺炎;β-胡蘿卜素具有維生素A無法替代的作用,被認為是奶牛的“繁殖維生素”,奶牛卵巢內卵泡的生成和發(fā)育、排卵以及維持妊娠都需要高濃度的維生素A,而即使高濃度的維生素A也不能滲透通過血液和卵泡膜之間的屏障進入卵泡,作為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β-胡蘿卜素能順利通過卵泡膜進入卵泡內的液體,再轉變?yōu)榫S生素A,調節(jié)繁殖活動[6]。所以給奶牛補飼含β-胡蘿卜素的功能性預混料,可以調節(jié)激素平衡,促進LH的分泌和黃體發(fā)育,加強奶牛發(fā)情表現,并維持正常的排卵時間,預防繁殖障礙,增強乳腺細胞對病原的抵抗力,預防乳腺炎的發(fā)生,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維生素E和硒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預防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和卵巢囊腫,增強生殖細胞對感染的抵抗力,預防流產和死胎,清除體內自由基對生殖細胞的氧化損傷,提高生殖細胞的活力;添加鋅可提高受胎率,預防胎衣不下,促進奶牛肢體健康,提高機體免疫系統(tǒng)活性,增強奶牛對疾病的抵抗力[7]。
本次試驗,試驗組比對照組縮短了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11.4 d,提高了一次配種受胎率7.67%,兩次配種受胎率13.36%,減少了平均空懷天數16.25 d,并減少了平均每頭牛妊娠的輸精次數,增加了奶牛養(yǎng)殖效益。有研究表明,母牛于分娩后第1天開始肌注維生素A 100萬IU,每間隔10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可縮短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提高奶牛的受胎率[5];奶牛日糧補充β-胡蘿卜素300 mg可縮短產后初次發(fā)情時間,提高產后70 d內的配種率和受胎率[7],本試驗結果與其基本一致。
產后疾病是導致奶牛產后乏情、屢配不孕、流產的重要原因,制約奶牛場(小區(qū))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增加[8]。微量元素參與機體內許多生理生化過程,與酶、激素、維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有密切關系,動物機體內許多酶的活性中心與金屬離子關系密切,金屬離子含量的變化往往會引起酶活性的改變[9]。產后奶牛機體內常常表現出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或不平衡,從而降低奶牛的免疫力,增加了產后疾病的發(fā)生率[10]。
有研究表明,奶牛日糧中缺硒和維生素E,易導致奶牛發(fā)情不規(guī)律、乏情、受胎率降低、產后惡露停滯、胎衣不下等疾病。妊娠奶牛預產期前60~70 d在其臀部肌肉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 50 mL/頭,可降低奶牛卵巢囊腫和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病率,分娩奶牛均未出現胎衣不下癥狀[11]。本次試驗中試驗組的胎衣不下、肢蹄病、卵泡囊腫的發(fā)病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試驗組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量及比例能比較好地滿足奶牛的營養(yǎng)需要,對這些繁殖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12]。
[1] 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1994年版修訂說明).中國飼料,1994,(12):42.
[2] 梁愛心,韓麗,李翔,等.國外奶牛繁殖機理和繁殖管理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雜志,2013,49(8):45-51.
[3] 王永生,劉文博,郭夢堯,等.產后子宮內膜炎患牛致病性真菌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1(10上):13-15.
[4] 孟昭寧.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7,6:84-85.
[5] 李飛,楊華,侯延旭,等.亞硒酸鈉維生素E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J].中國奶牛,2001(1):20-21.
[6] 謝志東,鄧艷春.補硒和維生素E可提高奶牛受胎率[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5,5:12.
[7] 林峰,陳玉霞,黃承俊,等.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術措施[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3,21(6):21-23.
[8] 王宏江,谷新利.奶牛卵巢疾病性不孕癥的治療[J].中國奶牛,2010(3):63-65.
[9] 李友文,劉孝杰,陶大勇.奶牛子宮內膜炎病原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畜牧與獸醫(yī),2011,43(1):16-19.
[10] 邊四輩,吳瑗,陳昌建,等.日糧補充β-胡蘿卜素對奶牛繁殖性能影響的研究[J].廣東奶業(yè),2007,(4):24-26.
[11] 劉德義,江汪洋,顧有方,等.奶牛蹄病與微量元素Cu、Mn、Zn關系的研究[J].中國奶牛,2003,(4):21-23.
[12] 鄧發(fā)清.乳牛肢蹄病與部分礦物元素代謝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8,44(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