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艷
(河北省玉田縣中醫(yī)醫(yī)院兒科,河北 玉田 064199)
藥浴聯(lián)合兒童感熱清丸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120例療效觀察
王立艷
(河北省玉田縣中醫(yī)醫(yī)院兒科,河北 玉田 064199)
呼吸道感染;嬰兒;浴療學;中藥療法
上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階段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近年剖宮產率的提高,嬰幼兒抵抗力相對降低,發(fā)病率有增高趨勢,患兒年齡小,用藥局限,治療相對棘手。2013-05—2013-10,筆者應用藥浴聯(lián)合兒童感熱清丸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120例,并與小兒氨酚烷胺顆粒治療12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240例均為我院新生兒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齡1個月~1歲,平均(7±2)個月。對照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齡1個月~1歲,平均(7.5±3)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1]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輕咳、噴嚏、鼻塞、流鼻涕,脈浮。中醫(yī)證型分為風寒束表證、風熱犯表證及暑濕傷表證。
1.2.2 排除標準 均拍X線攝片除外支氣管炎及肺炎。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均予小兒氨酚烷胺顆粒(江西銅鼓仁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70),用法:年齡1~3個月,每次1/4袋,每日3次口服;年齡3~6個月,每次1/3袋,每日3次口服;年齡6~12個月,每次1/2袋,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療組 予藥浴聯(lián)合兒童感熱清丸治療。藥浴治療,不同證型的藥浴方為:①風寒束表證:荊芥10g,防風6g,紫蘇10g,淡豆豉10g,蔥白10g,生姜6g,藿香10g,半夏10g;②風熱犯表證:金銀花10g,連翹10g,淡豆豉6g,薄荷5g,荊芥4g(有痰者加桔梗10g、甘草10g);③暑濕傷表證:金銀花10g,連翹10g,鮮荷葉6g,鮮盧根4g,香薷10g,厚樸6g,扁豆4g。方法:調整室內濕度為55%左右,室內溫度32~34℃。將中藥浸泡30min后,加水3000mL煮沸后文火熬40min,去渣取液,將藥渣用紗布包好泡于藥浴液中,加適量溫水混勻,使溫度適中(35~36℃)。均采用嬰幼兒游泳的方法將其泡于藥液中,均帶頸圈防誤吸。浸泡約30min,可根據(jù)患者情況適當加減,每日1次。藥浴時應有家長監(jiān)護。藥物治療:兒童感熱清丸(亞寶藥業(yè)大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43),用量:年齡1~3個月,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年齡3~6個月,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年齡6~12個月,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2]。
1.3.3 療程 2組均7d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3]治療期間注意聽診肺部體征,觀察病情變化。
1.5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治愈好轉標準》[4]。顯效:3d內癥狀明顯減輕,無鼻塞,偶流清涕,無發(fā)熱。有效:3~5d癥狀好轉。無效:5~7d癥狀無好轉。
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嬰幼兒時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點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外感風寒,寒入肌膚腠理,導致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出現(xiàn)上感癥狀,其治療應因勢利導。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較薄,對藥物吸收較強,藥浴時全身毛孔及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可使藥物吸收充分。風寒束表證中藥浴方以疏風散寒、辛溫發(fā)汗、疏風祛濕等藥物為主[5];風熱犯表證中藥浴方以辛涼解表、清宣肺氣功能、清熱解毒、清宣解表等藥物為主;暑濕傷表證中藥浴方以清暑化濕、發(fā)汗解表等藥物為主[6]。兒童感熱清丸為純中藥制劑,方中人工牛黃、羚羊角清熱鎮(zhèn)靜,解毒消腫,人工麝香芳香開竅,消腫止痛,共為君藥;牛膽、黃連清熱瀉火解毒,共為臣藥;人參大補元氣,生津安神,丁香溫中降逆,百草霜清熱消積,共為佐藥;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為使藥[7]。諸藥合用,共奏清心瀉火、開竅寧神之功效。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浴對嬰幼兒上感的風寒束表證、風熱犯表證、暑濕傷表證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藥浴聯(lián)合兒童感熱清丸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以中醫(yī)學說為主導,療效優(yōu)于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兒童感熱清丸口服方便,在嬰幼兒游泳盛行的今天,選擇嬰幼兒喜歡且樂于接受的的方式為治療手段,中藥浴是最佳選擇。本法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可縮短病程,減少患兒痛苦,降低住院率,方便安全,在臨床應用中取得顯著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 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63-67.
[2] 李志堅,陳贊鋼.兒童感熱清丸在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35):4562-4563.
[3]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1-263.
[4]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S].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259.
[5] 張葆青,刁娟娟.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寒束表證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12):2318-2321.
[6] 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59-62.
[7] 高學敏.中藥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97-424.
(本文編輯:李珊珊)
王立艷(1982—),女,主治醫(yī)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研究方向:新生兒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診治。
R725.176.053.1
A
1002-2619(2014)10-1476-02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