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朝陽
■
賞析語言,把握情感,前者主要考查品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后者則主要考查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觀點態(tài)度。這兩類考點的常見題型有:
1.結(jié)合重點詞語理解句意以及理解句意;
2.理解文段中某一重點詞語或句子;
3.理解文章重要句段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走進一片雪花的溫暖
□包利民
①冬季并不能將一切凍結(jié),比如那些流淌的風,料峭的樹,比如那些充滿希望的心,都會在冰封雪地中生機盎然。
②喜歡飄雪的日子。女兒學校的門前,有一個賣冰糖葫蘆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輪車上,一根橫著的圓木靶上,插滿了紅紅的冰糖葫蘆。她臉上洋溢著暖暖的笑。孩子們都愿意買她的冰糖葫蘆,我問女兒為什么,她說喜歡阿姨的笑。
③后來知道這個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在如此寒冷的風雪里,她的臉上能露出那么燦爛的笑,就足以讓人心生欽敬。
④有一個雪天,路滑,放學時間,車流如織,還是有許多學生在路上跑。那中年女人沖過去,抱起一個滑倒在馬路上的孩子,自己卻被車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車開得很慢,女人撣掉身上的雪,笑著告訴那個孩子以后過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舊紛紛揚揚地下著,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蘆,像一串串紅紅的火。
⑥記起幾年前的一個雪夜,我們的車拋錨在一段土路上,車上的幾個人凍得直哆嗦。透過茫茫夜色,我們依稀看見前方有隱約的燈光。走了近二十分鐘,我們的雙腳已凍得麻木,雪花紛紛撲打在沒有知覺的臉上。那是一個小小的村子,我們猶豫著敲開了村頭一戶亮燈人家的門,說明了情況,那個憨厚的年輕人立刻跑出了門,而老大爺和老大娘開始抱柴禾燒火。我們坐在熱乎乎的炕上暖了一會兒,就見年輕人已帶了七八個小伙子回來。于是,我們坐著一輛農(nóng)用拖拉機到了土路上,大伙兒幫著用繩索把車拴在拖拉機上,就這樣把車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還記得那個雪夜,坐在灼熱的炕頭上,望著外面朦朧的飛雪,覺得充滿了溫暖的情趣。特別是那些鄉(xiāng)親們的笑臉,讓人心里熱乎乎的。
⑧越是嚴寒的時候,越能體會到溫暖的可貴。其實只要心里溫暖了,便會感覺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蘊含著讓我們怡然的風采。在飛舞的雪花中,那紅紅的冰糖葫蘆,那雪夜中隱約的燈光是那樣一下子擊中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幾個朋友去山上賞雪,在一個山谷里,便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只見高高的懸崖頂上,已堆積了很厚的雪,如墻聳立。忽然,那雪便轟然而下,一時間如瀑布縱貫,驚天動地。約一分鐘后,積雪傾盡,我們卻依然沉浸在那一瀉的氣勢里。
⑩常聽有人說,萬千的雪花構(gòu)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為沒有真正走進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緒,都是那些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心靈在飄飛。
(選自《做人與處世》2013年第6期,有刪改)
1.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句子中黑體詞語的含義。
(1)其實只要心里溫暖了,便會感覺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蘊含著讓我們怡然的風采。
(2)在飛舞的雪花中,那紅紅的冰糖葫蘆,那雪夜中隱約的燈光是那樣一下子擊中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品析詞語,要做到“詞不離句”。理解詞語含義,要注意考慮詞語的引申義或語境義;分析詞語作用,則要考慮詞語對于整句話所起到的表達作用和效果。
答案:(1)是指文中給作者帶來溫暖的人和事(或“感動作者的人和事”)(2)指作者被感動的心靈深處
2.品讀第⑤段文字,簡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解析:品析句子,首先要做到“句不離文”,也就是要把句子放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其次要結(jié)合句子所運用的技法(如修辭、描寫、表現(xiàn)手法等)具體分析。這句話如果抓住了對比和環(huán)境描寫,就比較容易得出答案了。
答案:這句話運用對比的手法,將潔白的雪花和火紅的冰糖葫蘆形成對比,有力地烘托了(襯托出)中年女人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熱情似火。
3.文末畫線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人物情感的把握。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要注意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以及中心思想來整體把握,再就是結(jié)合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語來理解。
答案:作者贊美雪花,就是贊美那些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希望的人們。
■
只想和你接近
□吳念真
在我十六歲離家之前,我們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張床上——那種把木板架高,鋪著草席,冬天加上一層墊被的通鋪。這樣的一家人應該很親近吧?沒錯。不過,不包括父親在內(nèi)。父親可能一直在摸索、嘗試與孩子們親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門。同樣的,孩子們也是。
小時候特別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那幾天,因為下課回來時他不在家。因為他不在,所以整個家就少了莫名的肅殺和壓力。
午夜父親回來,他必須把睡得橫七豎八的孩子一個個搬動、擺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來的空間。
那時候我通常是醒著的。早就被他開門關(guān)門的聲音吵醒的我通常裝睡,等著洗完澡的父親上床。
他會稍微站定觀察一陣,有時候甚至會喃喃自語地說:“實在啊……睡成這樣!”然后床板會輕輕抖動,接著聞到他身上檸檬香皂的氣味慢慢靠近,感覺他的大手穿過我的肩胛和大腿,整個人被他抱起來放到應有的位子上,然后拉過被子幫我蓋好。
喜歡父親上小夜班,其實喜歡的仿佛是這個特別的時刻——半分鐘不到,卻是完全滿足的親近。
長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這種裝睡的經(jīng)歷,沒想到他們都說:“我也是!我也是!”
或許親近的機會不多,所以某些記憶特別深刻。
有一年父親的腿被落盤壓傷,傷勢嚴重到必須從礦工醫(yī)院轉(zhuǎn)到臺北的一家外科醫(yī)院治療。
由于住院的時間很長,媽媽得打工養(yǎng)家,所以他在醫(yī)院的情形幾乎沒人知道。某個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學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沖動,我竟然跳上開往臺北的火車,下車后從火車站不停地問路走到那家外科醫(yī)院,然后在擠滿六張病床和陪伴家屬的病房里,看到一個毫無威嚴、落魄不堪的父親。
【A】他是睡著的,四點多的陽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臉上。他的頭發(fā)沒有梳理,既長且亂,胡子也好像幾天沒刮的樣子;打著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腳指甲又長又臟。
不知道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幫他剪指甲。護士說沒有指甲剪,不過可以借給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眾人的注視下,低著頭,忍住一直冒出來的眼淚,小心地幫父親剪指甲。
當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頭才發(fā)現(xiàn),父親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睜著眼睛看著我。
“媽媽叫你來的?”“不是?!薄澳阕约号軄頉]跟媽媽說?”“沒有?!?/p>
直到天慢慢轉(zhuǎn)暗,外頭霓虹燈逐漸亮起來之后,父親才開口說:“暗了,我?guī)闳タ措娪?,你晚上就睡這邊吧!”
【B】那天夜晚,父親一手撐著我的肩膀,一手拄著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過長長的街道,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一路上,當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和父親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著月色去九份看電影的情形時,父親正好問我:“記不記得小時候我?guī)闳ゾ欧菘措娪埃俊?/p>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個人到臺北,第一次單獨和父親睡在一起,第一次幫父親剪指甲,卻也是最后一次和父親一起看電影。
【C】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戲院大很多的電影院,叫遠東戲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導演是市川昆,片名叫“東京世運會”。片子很長,長到父親過世二十年后的現(xiàn)在,它還不時在我腦海里上演著。
(選自《這些人,那些事》)
1.仔細品讀A句,它描寫了什么?這段描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2.結(jié)合黑體詞語品析B句。
3.仔細研究文章C處畫線句子,它照應了上文的哪一句話?這樣的文字飽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