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進城務工人員對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社會境遇,特別是對改變下一代的命運,普遍持有較高的期望。但是,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素質偏低,居住環(huán)境相對較差,加之忙于生計,工作繁重,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yǎng),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就導致其子女在心理健康、學習態(tài)度、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予他們的孩子一份特別的愛。我在工作中,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現分享點滴體會。
一、密切聯系家長,共營良好環(huán)境
我教小學一年級。開學一周后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孩子們正認真地書寫著拼音字母,忽然,教室里響起清脆的公雞打鳴聲,同學們被這突然的聲音吸引了,不由自主地大笑起來。原來是小張!
他怎么會在課堂上學公雞叫呢?下了課,找他詢問,他低著頭默不做聲。我只得無奈地叮囑他幾句上課不可以學公雞叫之類的話,可每隔幾天他又會故態(tài)復萌。我決定去他家里看看。
一個雙休日,我去了小張的家,那是一個活禽交易點,外面是一只只雞籠,散發(fā)著腐臭味,穿過雞籠雜陳的過道,有一間不足8平方米的逼仄的房間,里面最醒目的就是一張上下鋪的學生床,父母睡下鋪,小張和姐姐睡上鋪。緊挨著床擺放著一張矮小的學習桌,小張父母說這是小張和姐姐合用的寫作業(yè)的地方。學習桌旁邊即屋門邊放著一個單頭的煤氣灶,上面附著一層厚厚黑黑的一層油污。我只能站著了解小張的情況,談話間不時傳來各種雞鳴,瞬間,我明白了小張在學校的怪異行為的緣由了。
至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他的父母了解環(huán)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耐心地跟他們講《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狼孩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只有放棄眼前利益,拿出長遠眼光,讓小張離開這個環(huán)境,給他營造一個安靜的讀書環(huán)境,小張才能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小張的父母在我的幾次走訪之后,終于下決心搬出了菜市場?,F在,小張在課堂上乖張的行為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順勢利導,把小張的變化和進步通過家校短信平臺及時告知家長,并且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請小張父母晚上盡量少看電視或者把電視音量放小點,讓孩子安靜地看書做作業(yè),及時就寢?,F在,小張的父母對我的建議已經基本采納了。
二、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敢于擔當
由于現在的孩子還是獨二代的居多,孩子的許多事情都是由父母或者祖父母代替包辦,這就使得孩子的責任感大大削弱。因此,在教育中要善于捕捉最佳教育契機,教會他們學會擔當。
以我班參加學?!拔逍前嗉墶痹u選的事為例,我校的“班級五項評比”每個星期進行一次,內容涵蓋了學生文明禮儀、衛(wèi)生習慣等多方面,稍有疏忽,便難以評上“五星班級”。小陳是我們班出了名的“擔不起”,她的父母雖然來蘇州務工,可由于工作的需要,常年在外出差,家里就由奶奶負責照管。奶奶只能做到讓孩子吃飽穿暖,至于其他的教育幾乎無所涉及,所以小陳從不知道要有所擔當。為了培養(yǎng)她的責任心,我讓她擔任包干區(qū)小組長。前幾周,由于小陳一組打掃包干區(qū)屢屢不合格,我們幾次與“五星班級”稱號失之交臂。因此,全班上下對小陳小組都頗有怨言,尤其是對小陳組長本人。為防止重蹈覆轍,上一周,我找來小陳組長反復交代注意事項,再三叮囑要有責任心,要關注細節(jié)、精益求精。遺憾的是,小陳小組又一次讓全班失望。這時,班委向我提出一個方案,要求撤掉小陳組長的職務,撤換打掃包干區(qū)的同學。我完全理解同學們的心情,我作為班主任,又何嘗不想讓有責任心的孩子來擔任組長一職呢?那樣我可以少操許多心,可以每周順利被評為“五星班級”。但轉念一想,這樣一來,是不是從今以后就永遠不要小陳他們值日?為所謂集體榮譽拋棄小陳小組,讓她永遠學不會擔當?這樣的集體榮譽含金量又有多少呢?顯然,此法不妥。經過再三權衡,我先找來小陳,將班委們的想法轉告給她,讓她談談自己的想法。小陳正為自己的屢屢失誤感到內疚,她將頭深埋胸前,一言不發(fā)。我勸導她:“犯錯誤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三番五次地摔跤?!比缓笈呐乃募绨颍骸昂⒆?,你可以再試一次!”她咬咬嘴唇,還是不表態(tài)。我于是建議她和組員先商量一下,把班委的意見也告訴組員,然后集體做出一個決定。中午吃飯前,她來找我,說組員們請求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這次保證不給班級抹黑。
在周五下午的班隊課上,我讓小陳代表全組組員表明了態(tài)度,我也明確表示支持他們的決定,絕不放棄班級的任何一分子,并相信他們一定有重新爬起來的勇氣,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班上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孩子們自發(fā)地開始討論新的一周到底該怎么幫助小陳一組順利完成任務。有的說,要及時提醒他們去包干區(qū);有的說,不管是誰,不管值不值日,只要看到包干區(qū)的紙屑等雜物,都要及時撿起來……看著同學們認真而堅毅的小臉龐,我暗自揣度:這個星期,我們評上“五星班級”,沒問題!
眾人拾柴火焰高。包干區(qū)這樣小小一片責任田,掃去的是落葉碎屑,種下的卻是責任的種子?!拔逍前嗉墶惫倘恢匾?,但更重要的是在追求榮譽的過程中,孩子們真正領會了守望互助的集體精神。而作為教師,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改錯的機會,用足夠的耐心并輔以恰當的引導,每個孩子終會成為一顆顆閃亮的小星星。
三、關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與大多數城里孩子的家長相比,外來務工人員迫于生計,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要少得多。他們可能不會細心地關注到孩子的情緒變化,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更不能有意識地把孩子的負面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些工作,只能由老師來完成。所以,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幫助孩子們塑造健全人格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與以上幾個外來務工人員孩子不同的是,小王同學的父母是外來務工人員中的成功者,由原來的打工者成長為公司老板。小王處處流露出家庭條件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他整天跟同學聊的就是,你家開的什么車,我家有幾部寶馬之類的話題。孩子在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上出現了錯位,心理上出現了或多或少的扭曲。
一次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后,我批評了他幾句,小王竟忽地哭了出來:“他學習好,老師就喜歡學習好的?!蹦且粍x那,我有些哭笑不得。后來和小王談心,他說他其實最羨慕學習好的,“我爸爸說,家里再有錢也不如我學習成績好”—正因為自己成績不如人,小王才老拿名車說事,想在心理上完成阿Q式的“精神勝利”。
心理疏導之后,我又趕緊與他的父親取得聯系,向這位父親通報了孩子近期在校的表現,懇切地為他們的家庭教育建言獻策,希望他們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孩子正確看待現實,要把孩子的關注點、興奮點從吃什么、穿什么轉移到“學習怎么樣”“品德怎么樣”上來,從而使其自尊得以保護,潛能得以激發(fā)。
四、針對個性差異,矯正不良行為
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總歸有長短,龍生九子各有所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個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面對完成陌生的語言、完全新鮮的環(huán)境,幼小的心靈一下子可能難以承受這種改變,更談不上融入了。就我所接觸到的這個群體的孩子,他們有的特別不守紀律無拘無束,有的特別內向膽小遠離人群,還有的在學校表現得謹小慎微,一到父母面前則無法無天。一個班級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這種所謂問題學生中的所占比例比較高。
小陳同學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學初教讀拼音字母,然后練習書寫。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yè),我看得目瞪口呆。那不是拼音字母,而是一只只蚯蚓在本子上翻爬。經過了解,他在老家一天幼兒園也沒有上過,更不要提什么學前輔導班了,連起碼的握筆姿勢都勉為其難。當別的孩子高高舉起自己的書寫本時,他只能偷偷地把自己的作業(yè)本往抽屜里藏。憑經驗,我明白了,這又是一個內向敏感心理脆弱的孩子。我知道,這時候,作為老師最不能和孩子說這樣的話:“你這寫的什么字呀,就像蚯蚓爬……”,這會讓他“大丟面子”,從此和老師對立,對自己失望。我努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笑著表揚他寫得很認真,還比別人寫得快。放學以后,我把小陳留下來,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握筆,如何起筆收筆。當小陳取得小小的進步時,我就及時表揚予以肯定,說一句“寫得好”,同時給他一顆事先準備好的巧克力或者小點心,有時甚至像媽媽一樣給他一個擁抱或者親吻。一個月下來,小陳的進步讓我側目,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取得進步時的喜悅和興奮,一個內心脆弱自卑的孩子終于有了陽光般的笑容。
五、培養(yǎng)耐挫能力,引領逆境成長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人生的道路上勢必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絆腳石,如何讓學生長大以后能正確對待挫折,我們從現在起就得上好挫折教育這堂課。
小李同學隨著父母從鹽城老家來到蘇州,父親原本在公交公司做駕駛員,母親做家政服務員,一家人的收入不高,但生活還算穩(wěn)定。可天有不測風云,父親不久前得了尿毒癥,不但失去了工作,還得花很多的錢看病。這樣的狀況讓小李的母親,一個農村婦女感覺天都塌下來了,簡直無所適從,還記得小李母親當時到我這兒哭哭啼啼的場景,反反復復嘮叨的就是這句話:“孩子還小,今后生活怎么辦?”這種情緒嚴重影響了小李同學,原來活潑開朗的他變得沉默寡言,上課不再積極舉手,下課也看不到他燦爛的笑容。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逆境呢?陶行知先生曾言:“我們要教育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怎樣的人。”身教重于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的生活態(tài)度起決定性的作用,母親如果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生活,這本身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正向鼓勵。我找來小李的母親,對她說:“現在你的家庭面臨著最大的困難,如何戰(zhàn)勝困難,孩子現在在看著你?,F在的你必須堅強起來,你唯有堅強才能讓孩子變得堅強,孩子才能迅速成長?!?/p>
課余時間,我找來小李,指著教室門前的一棵大樹和一棵小樹說,爸爸是那棵大樹,你就是那棵小樹,以前,風雨來襲的時候,大樹就會為小樹挺身而出,小樹很快樂,可現在因為大樹病了,自己不但不能保護自己,更談不上保護孩子了,那棵小樹該怎么辦呢,只有自己迅速成長起來,勇敢地面對暴風雨,將來才能保護好大樹。僅僅這樣說教小李還不知道怎么做,我要讓小李學有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利用班隊課的時間讓班級同學觀看“2013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尤其是趙文龍的事跡,因為趙文龍的境遇和小李一樣,讓他學習趙文龍面對挫折的樂觀堅強,學習趙文龍如何去關心生病的父親,體貼勞累的母親。當然,我們班級,還有學校也幾次組織活動給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送去了愛心,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曾經為之付出的城市的溫暖。我相信,小李長大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都能做到堅強不屈,自信自強,戰(zhàn)勝一切挫折,在逆境中成長。
總之,外來務工人員為我們的城市建設付出了自己的辛勞,但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些許缺失。作為學校與教師,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都應該為這些城市的“小候鳥”給予更加特殊的關心照顧,尤其是在教學以外的心理層面上,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這些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強,讓他們成為人格健全、陽光自信、敢擔責任的新一代社會好公民。
【顧國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楊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