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毅
在即將于11月23日開考的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以下簡稱“國考”)中,報名人數(shù)達到了一百五十二萬人,相比1994年的四千四百名,二十年間漲了三百四十四倍。競爭比例也由當年的9∶1,提高至2014年的77∶1。
在講究“拼爹”的年代,沒有資源的大學生們,一撥一撥地涌向公務員培訓機構。
對于這個由百萬人的希望構筑成的市場,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畢業(yè)生陳實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得到人生第一桶金。
靠著把卡片塞進學生寢室的門縫,陳實那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培訓機構已招滿了四個班,近三百人向“國考沖刺”。
即使已身為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和講師,陳實今年還是加入了公考大軍的洪流之中,這是他第三次報考國家公務員。
亦學亦商
2010年,中國最大的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華圖教育”,在對市場做出的預測中聲稱,這個行業(yè)五年內能達到一百億的規(guī)模。
陳實留意到“華圖”的競爭者——“中公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李永新。李在1999年從“狀元宣講團”開始做起,如今有后來居上的架勢。
在陳實的身邊,一些做學生工作的教師,也成了他效仿的目標。這些老師在一年中兩三趟被省里拉去閱公考試卷之余,私下里開始在外講課。
河北大學人文學部的教師古月,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有過入選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務員局專家?guī)斓慕?jīng)歷,他在接受“大公”等培訓機構的聘請后,多半會被包裝成“有參與命題經(jīng)驗”的專家。
手下沒有一個自己的專職講師,也沒有固定的教室,但陳實的公務員考試培訓中心開辦三年,年年利潤率上升40%。很快,陳實把網(wǎng)點從保定擴張到了另一個公務員考試大省遼寧,專做遼寧大學研究生院的生意,他仍能保證三成左右的凈利?!耙痪湓?,穩(wěn)定的生源才是這行的核心競爭力?!标悓嵳f。
“保過”的背后
對于學生來說,各家機構動聽的宣傳,左右著他們的選擇?!氨_^”是這兩年里公務員考試培訓最具感召力的招牌。有些機構承諾“有面試經(jīng)驗的考官直接培訓”,而有些機構甚至直接把培訓點設在了市委黨校內,讓報名者浮想聯(lián)翩。
在保定,“中公”的銷售向前來報名面試班的考生力推的兩種模式,分別是“全程協(xié)議班”和“一年通過協(xié)議班”,收費均在兩萬元左右。
而具體的協(xié)議又可分為部分退款和全額退款兩種。去年的河北公務員省考,許亞和他的妻子分別報了“一萬退八千”(錄取只收兩千元工本費)和“兩萬退兩萬”(錄取全額退款)這兩種協(xié)議班。她的妻子筆試僅名列第十六(崗位招收三人),卻奇跡般地在面試中扳回13分,最終被保定市的國稅系統(tǒng)錄取。
這樣一來,機構在許亞妻子身上沒掙到一分錢,但這難得一遇的情況,也成了保定的“中公”銷售人員樂于掛在嘴上的成功案例。但據(jù)陳實分析,“其實,那兩千塊錢已足以抵償機構為他們夫妻二人付出的成本了。”
出身行政學專業(yè)的許亞對這筆花費的性價比另有一番考量,“這次考取,相當于為父母省了三四十萬。雖然家里有人在衡水的司法系統(tǒng)工作,但托關系進個地方事業(yè)單位,也不止這個數(shù)?!?/p>
面試是考生通往公務員職位的最后一道坎,相對筆試隨機性更大,這讓大部分進入面試的考生甘心花十倍于筆試班的價格參加培訓。
公開的秘密
在“中公”創(chuàng)始人李永新勾畫的版圖里,“中公”的市場占有率將在明年超過“華圖”兩成,它的總部也悄聲不響地搬進了北京中關村附近的一棟獨立辦公樓,還在京郊順義擁有兩個占地分別達三十畝和六十畝的教師培訓基地,已然是內、外訓門類齊全(內訓系統(tǒng)師資培訓)。
就在“中公”總部兩條馬路之外,“華圖”在海淀區(qū)的新門店開張時,以一貫的高調,邀來了海淀區(qū)副區(qū)長剪彩,以顯示機構有著官方背景的實力。
在桌面以下,雙方的交戰(zhàn)已從市場綿延到了師資層面。“華圖”今年啟動了“獵人計劃”,以獎勵機制刺激“中公”的師資跳離對手陣營。
近三年內,大面積的師資標準化招錄、培訓,再加之小機構幾乎被擠出主流市場,公務員考試培訓在業(yè)內其實已無秘密可言。
陳實更以2007年以后公務員考試面試的改革來現(xiàn)身說法,以前那些小型機構還可能走走地方組織部的關系,在面試中得到考官格外照顧,現(xiàn)在每一場面試的考官,都由招考單位、組織部、黨校和其他專家多方組成,只搞定其中一條路子,不足以改變考試的結果。
“說到底,沒有人能拿一兩萬塊錢,來撬動一個編制內的職位?!标悓嵃庵割^算了一下:本科生考中基層公務員,可同時繼續(xù)在職攻讀研究生,相當于省了三年時間和十萬元生活費;研究生考取公務員編制,就等于省了十五萬元活動副科級的經(jīng)費;如果考取了北京的職位,那更不得了,單單是落戶口就值二十五萬。
連考了三年公務員,陳實至今仍在待價而沽。在他的算盤里,運用當學生干部時積累的資源,經(jīng)營這門體制邊緣的生意,在未來五年內仍是最佳選擇。
談起一位在北京市委當公務員的同學時,陳實有點英雄氣短,“這哥們從我們省里唯一的‘211重點大學畢業(yè)。研究生考上清華,果斷放棄,進京當公務員。四五年下來,等我考上的時候,他都該混成個科級了?!?/p>
【原載2013年第44期《南都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