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懌, 王卉澤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手術室, 遼寧 沈陽, 110001)
肺部感染指的是終末氣道、肺間質、肺泡發(fā)生的炎性病變,可由吸入性損傷、感染、肺不張、肺水腫、血栓性靜脈炎等原因引起[1],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咳嗽、呼吸困難、痰量增多、體溫變化等。依據病因學,肺部感染可劃分為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以及真菌性肺炎。肺部感染常見于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期,是術后嚴重性并發(fā)癥之一。由于兒童、老年人、抵抗力低患者術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屬于繼發(fā)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2],因此規(guī)范的圍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避免患者暴露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中,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風險。本研究針對不同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探討其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1—12月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實施手術治療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8~76歲,平均(46.7±1.2)歲;直腸癌手術12例、乳腺癌手術10例、纖維瘤手術14例、甲狀腺癌手術9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38~70歲,平均(46.2±1.5)歲;手術直腸癌手術15例、乳腺癌手術12例、纖維瘤13例、甲狀腺癌5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根據要求實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觀察組患者給予全面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干預: ① 術前護理:以了解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和疾病狀況為前提,開展初步心理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對存在的顧慮及焦慮因素進行針對性解答。積極開展術前教育,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減輕其精神負擔。根據患者生理、病理或實驗室指標評估結果制定科學且個性化的手術室護理計劃。針對吸煙患者,囑其提前半個月戒煙;對于貧血、營養(yǎng)不良患者,通過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來改善其全身營養(yǎng)狀態(tài)。此外,及時輔助患者進行心肺肝腎功能檢查,及早法相相關并發(fā)癥,以便及時采取對癥處理措施; ② 術中護理:控制手術室溫度和濕度在適宜范圍(22 ~24 ℃), 確保患者有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手術環(huán)境。對于兒童、老年人、休克以及體溫不升類患者,必要時給予加熱毯保暖。腹腔沖洗時盡量選擇溫熱的生理鹽水。天氣寒冷時,輸注液體要注意適當加熱保溫。由于新生兒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產科剖宮產時先吸干羊水,再取出新生兒,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③ 術后護理:術后應加強患者心肺功能的檢測?;颊呗樽砬逍选⒀獕悍€(wěn)定后可改為半臥位,每隔2 h協(xié)助患者翻身、咳嗽、咳痰、叩背等,改善患者通氣。指導患者在用力、咳嗽時應運用雙手保護好手術傷口,訓練患者深呼吸,確保呼吸道暢通和肺擴張。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術后康復訓練,在醫(yī)師確定的情況下,囑咐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增加肺活量和促進肺擴張,改善呼吸循環(huán),有助于預防肺部感染的發(fā)生。術后護理過程中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是否出現(xiàn)肺部感染、咳嗽變化、痰性質變化,及時聽診兩肺呼吸音變化情況,警惕出現(xiàn)干濕羅音。定時記錄患者血常規(guī)、體溫和血氧飽和度等肺相關指標,必要時進行X線攝影加以確診。
觀察2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價通過院內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為患者及家屬對不同護理服務項目的評價(總分100分)進行綜合評定,非常滿意為得分≥90分,滿意為得分70~89分,不滿意為得分<70。臨床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肺部感染3例(6.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例(2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在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方面,觀察組患者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肺部感染及住院相關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P<0.01。
觀察組非常滿意23例,滿意20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5.6%(43/45)。對照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17例,不滿意8例,滿意度為82.2%(37/45),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臨床上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眾多,老年患者常因肺和呼吸功能減退有關,部分患者則可能存在心源性肺水腫而并發(fā)肺部感染,還有患者因為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或其他異物導致呼吸系統(tǒng)損傷[3]。另一方面,由于麻醉、氣管切開、插入導管等操作中未能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或者手術過程中對肺臟的牽拉、擠壓導致肺部的損傷,均能夠增加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4-5]。醫(yī)院感染中,肺部感染是手術治療后患者最嚴重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0%, 其病死率也相對較高[6]。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3%和12%, 雖然均相對較低,但觀察組控制感染更為顯著。針對術后肺部感染的現(xiàn)狀,醫(yī)護人員及相關領導部門應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管理,幫助患者避免圍手術期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7]。針對圍手術期不同環(huán)節(jié),本研究中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實施具體細分為術前、術中、術后護理3個部分:術前護理重點在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接受手術做好充分準備;術中護理重點則在于為患者提供舒適、合理的手術環(huán)境,積極配合醫(yī)生順利完成手術;術后護理重點在于全面監(jiān)護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相關指標,讓患者順利度過恢復期[8-9]。
[1] 蔡小暉. 氣管插管全麻術后醫(yī)院內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9): 1780.
[2] 張艷紅. 老年肺癌患者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及干預措施[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1): 2554.
[3] 劉菁菁, 張菁, 賀茂林. 老年急性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和預后相關性研究[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13(9): 824.
[4] 孔雙紅. 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護理措施 [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11): 2279.
[5] Pauwels R A, Buist A S, Calverley P M A,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163(5), 1256.
[6] Bobbio A, Chetta A, AmPollini L, et al. Preoperat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resection for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33(1): 95.
[7] 嚷東宇. 大腸癌術后繼發(fā)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策略[J].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6): 1131.
[8] Carlin B W, Lega M, Veynovich B.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undergo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an intensive care perspective[J]. 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 2009, 32(1): 49.
[9] 余向東. 中老年患者胸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J]. 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 2010, 6: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