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
品牌是修出來的,而不是秀出來的。當然各種秀能達到短期效果,能幫品牌打開知名度,而品牌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則是歷經(jīng)時間磨礪修煉出來的。
有人說,品牌是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忠誠的消費者都是品牌的信徒。但也可以說,建立品牌信仰是件極難的事。像傳教一樣銷售產(chǎn)品,是很好的營銷方式,不過,任何噱頭都需適可而止,品牌到底賣的是產(chǎn)品及其附加值,爭取好口碑和回頭客才是初衷。
所以我想說,品牌是修出來的,而不是秀出來的。當然各種秀能達到短期效果,能幫品牌打開知名度,而品牌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則是歷經(jīng)時間磨礪修煉出來的。說到底,蘋果賣的不僅僅是“喬布斯”的個人魅力,更是產(chǎn)品體驗;世界杯賣的不僅僅是足球明星,更是集體狂歡;羅永浩賣的不只是“羅永浩”,是錘子手機。錘子手機到底好不好,消費者體驗完了自有判斷。
我修佛十年有余,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必修的功課。近幾年來,每年都上平均海拔5000米的岡仁波齊神山轉(zhuǎn)山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非常挑戰(zhàn)極限的行為。繞崗仁波齊徒步一圈是59公里,一般情況下,兩天一夜能走完,要是碰上風雪等惡劣天氣,便需要在齊腰深的雪地里跋涉三天兩夜才能走完,我常常是靠氧氣維持著、半爬著轉(zhuǎn)完全程。而今年轉(zhuǎn)了九圈,這九圈堅持下來,我有了全新的體驗。這更讓我堅信: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為了信仰、為了約定,可以突破更多極限。
回顧自己做企業(yè)、做品牌這15年的經(jīng)歷,與我的修行之路何其相似。俱多風雨,俱多挫折磨難,是最初的信仰讓我一直堅持在這條路上。如何像修行一樣修品牌,跟大家分享如下三個體會。
關注當下就是建立未來
佛教里有一個說法:關注當下。我理解的關注當下是,“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吃飯就是吃飯,挑水時想著砍柴,吃飯時想著挑水,兩件事都做不好”。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另一件事就得舍棄。沒有一個人能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沒一個品牌能滿足所有需求,專注于一個目的,致力于打造品牌的核心價值,方是做品牌之大道。
在我做第一個品牌HIERSUN(恒信)鉆石宮殿的時候,許多國際和香港品牌已經(jīng)開始在中國大陸跑馬圈地,消費者各種需求似乎都得到了滿足。作為一個新生品牌要從中脫穎而出,我當時就想只有打造出品牌獨到的核心價值才有可能。所以,當我們專注于顧客體驗這個需求點,以三分之一的面積銷售產(chǎn)品,三分之一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三分之一傳遞鉆石文化的模式來集中打造這個核心價值的時候,我們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成為了大家心中體驗獨特的珠寶品牌。正是因為專注于品牌核心價值的打造,一切從定位出發(fā),品牌脫穎而出。
做I Do也是如此。我們專注于情感領域,致力打造情感表達珠寶飾品,從到珠寶設計、產(chǎn)品營銷,到品牌傳播等各方面我們都圍繞“情感”二字做文章。從2006年建立I Do品牌迄今,從未偏離品牌“因為愛,我愿意”的核心價值觀。如今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到近四百家店,走進任何一家,都能讓顧客感受到我們的品牌表達愛、傳遞愛的理念。可以說,這正是我們多年來“用力于一事,用智于一物”的結果。
在佛教修行的經(jīng)歷中,我也有類似的體驗,當我扛著嚴重的高反行走在高原時,發(fā)現(xiàn)只有專注于行走這件事,關注腳下邁出的每一步時,痛苦才能減輕。只管一步接一步走下去,忘掉目的,忘掉一切,只關注當下,不知不覺間,便到了終點。正是這種一心走路,專注于腳下的態(tài)度,能讓我們到達目的地。所以說,關注當下就是建立未來。
發(fā)心助人共生方能長生
《雜阿含經(jīng)》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萬事萬物,生生相息,這世間沒有孤立的存在,有信仰的藏民,跟動植物都能相處和諧,講眾生平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同的因生不同的果,果又生新的因,緣起緣滅,因果輪回。世界原本如此,做生意做品牌亦是如此。你關注他人的利益,通過生態(tài)鏈的傳遞,自然能回報給你。
我們做珠寶的初心,是做珠寶文化的傳遞者,夢想的營造者,成為優(yōu)秀民族品牌的同時,帶動行業(yè)的發(fā)展,為此,我們講共贏。以客戶為中心,成就員工,回報股東,推動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價值。當一個品牌不只是為自己而發(fā)展時,消費者會給它更大的認可。
今年上半年,I Do品牌和I Do基金共同推出的“I Do幸福林”環(huán)保公益項目,以關注愛、關注未來為宗旨,先后在上海、成都、武漢、北京、哈爾濱五地發(fā)動500對情侶種下了五片幸福林,帶動了俱多有愛心的情侶和家庭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同時,我們的品牌,也贏得了更多關注。
還記得有個佛教小故事:一位苦行僧走在黑暗的路上,遠遠看見一人提著一盞燈迎面走來,旁人說,“瞎子來了”。僧人不解,盲人為何需要燈,就上前詢問。盲人說:“我雖然不需要燈,但別人需要,一旦我為他人照亮了路,他們就不會撞到我。”佛教修行告訴我,惠人即惠己。做一個品牌如果只惦記眼前利益,不顧及我們的利益共同體,就會在創(chuàng)造某些東西的時候?qū)е聦ψ陨淼膫?。事實上,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發(fā)心助人最終會助己,共生方能長生。
恒長持久日日精進
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修行的路,就是日日精進的路。所謂“精進”,一個層面上是說,時間稍縱即逝,我們要把握時間積極主動修行;另一個層面是說,應當以戒律和苦行為修行精進的根本。
佛陀在涅槃前,有弟子曾問:“佛在世,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依靠佛;佛不在世了,我們以誰為師?”佛就說了兩句話:“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狈鸬倪@兩句話告訴我們,在沒有了佛的親身教導以后,應當以戒律和苦行為修行精進的根本。
做好一個品牌,也有俱多戒律,可為不可為的事很多,最基本的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講誠信。HIERSUN(恒信)鉆金殿是恒信旗下第四個品牌,我們強調(diào)貨真價實,以百姓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國際品質(zhì)的珠寶。這種承諾也是精進的鞭子,讓我們恒久堅持向前。
俗話說,“止水易生蟲,滾石不生苔”,一個精進的修行者,會日日修、月月修、年年修。一點點修,一點點變化。就好比青蓮花雖種子微小,卻能長出碩大的莖葉和花朵,這也是精進的力量。做品牌其實也是一個日日修日日精進的過程。把客戶當上帝,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做到位,絕不是喊喊口號。盡管路漫漫其修遠,無論做品牌還是修行,我還在路上,但不忘恒長持久日日精進。
總而言之,對于我來說,經(jīng)營品牌經(jīng)營的是價值觀和文化,建立的是一種信仰體系而不是純營銷系統(tǒng)。開啟消費者信仰模式的,也是品牌的價值標準和精神傳遞。像修行一樣修品牌,是修心修見地,日日精進才能日日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