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偉花
【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教版Module 2 Unit 5 Reading 中的短文The Band That Wasnt 為例,闡述了英語閱讀文本需要多視角的解讀。
【關鍵詞】文本;多視角解讀
一、引言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然而,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總是習慣將眼光停留在語言知識,尤其是語言點和語法上。拿到文本,先知道文本意思,再知道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接著做好課件,就去上課了。課堂無非就是走一走“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discussion”的套路,設計幾個問題,講解一些詞的用法。這樣的課堂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只記住了幾個詞的用法,很快忘記了文本內容,有的甚至連文章的標題都記不清。顯然,這種只重視語言知識或者語言技能的教學,忽略了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完全與新課標背道而馳了。
分析上述現(xiàn)象,究其根源,教師沒有樹立起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沒有對閱讀文本做到充分的解讀。教師只是“花哨”而“粗暴”地對待閱讀文本,閱讀課成了脫離文本的泛泛之談。
然而,文本解讀顯然是不僅僅包含語言知識的解讀,它應該是多視角的。對文本的多視角解讀是專業(yè)化的閱讀行為,它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掘文本的教學價值為目的,是孕育有效閱讀和有效閱讀教學的基礎。事實上,閱讀文本可以從側重語言知識、側重體裁分析、側重閱讀技能、側重寫作技能和側重文化意識情感等不同視角去解讀,以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目標,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Module 2 Unit 5 Reading 中的短文 The Band That Wasnt 為例,從側重文化意識情感、側重語言知識和側重閱讀技巧三個角度來解讀這個文本。
二、課例背景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高中英語模塊2第5單元 music 的第二課時。課型是閱讀課。在第一課時中,學生通過聽說的方式,欣賞了八種為大眾所熟悉的音樂形式,也討論了對于音樂的感受和喜歡聽音樂的原因。學生是帶著對音樂話題濃厚的興趣走進第二課時的。這篇閱讀文章先介紹了一個樂隊形成的通常過程,接著重點描述了一支有特殊成長歷程的門基樂隊(the Monkees)。這個樂隊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成名經歷使他們在樂壇上獨樹一幟。
三、課例解讀
解讀1 —— 側重文化意識情感
由于所介紹的the Monkees 是早期的樂隊,音樂類型和年代都離當代中國學生所接觸的音樂較遠,可能導致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不足。然而,樂隊成員“從平民到明星”的過程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并引發(fā)學生對“如何實現(xiàn)夢想”的反思。同時,高一學生個個心懷美好的夢想,而他們對于如何實現(xiàn)夢想的理解不夠理性和成熟,他們急需教師幫助他們對此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因此在本次閱讀教學中,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為主要目標,來解析和處理文本,從而構造一堂擁有情感滲透的課堂。
◆ 課例片段
Pre-reading
1. enjoy some pictures and have a brief talk about some singers in The Voice of China
2. Why did these singers step onto the stage?
(Suggested answer :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設計目的】以“中國好聲音”熱點話題引入,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由此引發(fā)的一個問題 ,不僅是為了引起學生小小的思考,更是為了引出本堂課的主線——實現(xiàn)夢想。
解讀2 —— 側重語言知識
這篇文章里有許多有關音樂、樂隊的詞和詞塊,如play jokes on, pretend to, musician, actor, serious, instrument, break up, reunite等。在閱讀中可以從語言知識這方面著手,充分利用文本的語境,落實詞匯教學。避免“詞典搬家,單詞開花”式的講解方法,使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在語篇中理解詞義,在使用中增強語感,在實踐中提高語用能力。
◆ 課例片段
Scanning
T: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as the Monkees formed in the same way as most bands?
How did they perform?
Did they become a real band at last?
(Suggested answers:
1.The Monkees was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from most bands.
2.They played jokes on each other and pretended to sing during the broadcasts.
3.Yes, they did.)
【設計目的】在scanning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回答三個問題,了解了文本的大致內容,同時,play jokes on, pretend to, musician, actor 等文中新單詞非常自然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xiàn)行教材的每個閱讀文本都有多方面的內涵,旨在提高基于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的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些需要我們在解讀中去挖掘,并在閱讀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xiàn)。通過對文本多視角的解讀,賦予文本以全新的生命,使閱讀教學更加立體,更加多元,更加綜合,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就是我們應不懈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段湘萍. 2010. 充分解讀文本 合理設計教學[J]. 中小學外語教與學(中學篇),(10):7—11.
[2]莊志玲,沈萃萃 ,唐明霞,徐義娟. 2011.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材料處理:解讀與使用[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3]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