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學都是對于生活的放映,只是文學體裁不同,其反映形式又是不同的。對于小說來說,其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則是最真切最直接的。人作為個體,對于社會生活的理解總是片面的、有限的。但是,通過閱讀小說,通過作家的眼、文字,學生會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更深入、更真切地了解。在十幾年的高中教學生涯中,筆者總是借助小說來為高中生展開一幅幅人生百態(tài)圖,讓高中生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這個世界。最關鍵的是,小說的文字背后具有豐富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引導,深層解讀,挖掘其中的價值。
一、激發(fā)興趣,挖掘文學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對于文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閱讀喜好。通過調查了解,他們對于小說的興趣要高于其他的文學體裁。但是,作為教師,應充分地調動全體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中《紅樓夢》選篇——《林黛玉進賈府》,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林黛玉進賈府的開場部分,各個人物的不同個性通過人物扮演展現出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會根據不同的文本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因為只有在興趣被充分激發(fā)的情況下,才能把小說中具有的文學價值充分地挖掘出來。
小說中的文學價值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小說的人物形象價值。小說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他是社會中某一類人的代表。通過閱讀小說,可以挖掘社會中這一類人的主要特點。
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這個角色就很值得我們去探究?!读主煊襁M賈府》是一個引子,可以引領著學生繼續(xù)閱讀《紅樓夢》整部小說,通過了解林黛玉短暫地一生對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在學生充分閱讀之后,筆者舉辦了一個以“我心中的林黛玉”為主題的讀書會活動,讓學生暢談感受,挖掘這個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文學價值。
有的學生以“寄人籬下的悲涼之人”為題來解讀林黛玉,認為林黛玉一生的悲劇關鍵的一個因素在于她是寄人籬下的,而這種寄人籬下與薛寶釵則是不同的。薛寶釵雖投靠賈府,但是畢竟她有母親,有兄長,具有一個完整的家,有個依靠。而林黛玉則是孤獨的,身是孤獨的,心也是孤獨的。正因為如此,林黛玉總是難以找到一個精神依托,難以找到一個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人或者家。于是,她總是要以伶牙俐齒來尋得保護,就仿佛是一只刺猬一樣的,把自己武裝起來,最終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這就是《紅樓夢》中“寄人籬下的悲涼之人”。
有的學生則以“弱者唯有融入集體才能保護自己”為題來解讀林黛玉。她認為林黛玉在賈府中是一個弱者,但是真正讓她成為弱者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林黛玉自己。因為林黛玉剛進賈府,所有的人都圍著她,她想在賈府中成為一個強者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她卻沒有成為強者,而最后卻在瀟湘館中冷寂瀟瀟悲涼地死去,究其原因就在于她沒有融進這個集體之中。這或許也是作為人的本真,林黛玉不愿意去改變。隨順自然,不愿敷衍世人之世故,這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件好事,但對于自身的生存或許并不會帶來什么好處。
……
讀書會開展得很成功,大家對于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暢所欲言,抒發(fā)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學生的有些想法出乎筆者的意料。也許,這就是小說的文學價值所帶來的震撼人心的效果吧!
二、合作探究,挖掘社會歷史價值
任何一部小說都是一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時期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價值。因此,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挖掘小說中蘊藏的社會歷史價值。
以《三國演義》教學為例,雖說是一部演義小說,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影子。于是,筆者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分派任務,讓他們把《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進行比較,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形成一份探究報告。
其中一份報告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為題,從《三國演義》中朝代的變化來探究歷朝歷代的演變規(guī)律。該小組學生通過探究認為,一個朝代的國運總是由弱而強,再由強而弱,于是另一股能夠改變國運的力量漸漸戰(zhàn)勝弱勢的力量成為新的統治者。而在《三國演義》中又潛藏著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規(guī)則。魏蜀吳三方爭霸天下,無暇顧及隱藏的敵人,而那隱藏的敵人則在暗中積蓄崛起的力量,最終可以消滅三方,一統天下。最終的勝利屬于那“合”的力量。這種“合”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一個國家要想永屹于大地之上,必須有著強大的合力,否則就會被其他力量瓜分。而這強大的合力源自于自上而下的凝結力,官愛民,民擁官。
還有一份報告以《歷史之真假——話說赤壁》為題,該報告主要從赤壁之戰(zhàn)來探究歷史的真真假假。該小組學生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指出《三國演義》中虛構的部分。當然,這份報告不免有片面之嫌,難以像歷史學家那樣做出全面而恰當的分析,但是,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窺見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對小說社會歷史價值的分析能力。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小說教學之幸。
再比如魯迅的小說《祝福》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壓抑的、愚昧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封建舊社會的環(huán)境氛圍。封建女性要改變自己被剝削、被壓迫、被摧殘的命運,唯有推翻這個腐朽的社會,否則逃到哪里都是徒勞的。而這部小說也讓現代的學生感受到生活在當今這樣一個文明的環(huán)境中是多么的幸福。但無可否認的是,有些愚昧的迷信行為仍然存在,仍然束縛著一些人的心靈。有個別學生就指出,如今在偏僻的鄉(xiāng)下仍然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活動,這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他們的心靈。該生指出,這些迷信活動或許跟封建社會沒有任何的關系。這些封建迷信思想或者說鬼神思想僅僅是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心。該生能從小說中走出來,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實在是難能可貴。
小說是社會歷史的反映,要讓小說教學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須要從小說中挖掘社會歷史價值。
三、深層解讀,挖掘閱讀價值
語言文字是有靈魂的。小說閱讀不能浮于表面,應深入到語言文字的深處,也就是深入到語言文字的靈魂深處,才能讀出小說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小說的閱讀價值,并且引導學生進行深層閱讀。筆者認為小說的閱讀價值可以提高學生賞析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文學鑒賞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個性化解讀能力等。
比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筆者讓學生結合文本來分析林沖的性格特點。學生通過勾畫圈點的方式找出人物性格的依據,再加以分析。學生認為在“滄州遇李小二”這一部分,可以看出林沖行俠仗義,一心為他人著想;從林沖與李小二的一番對話中可以看出林沖雖然感到前途茫茫,但是仍然心存僥幸,逆來順受,并無反抗之意。當林沖得知陸謙來到滄州陷害他時,他大怒。可見,他內心中依然有反抗的一面,但反抗性還不強。只有當他在山神廟親耳聽到敵人的陰謀詭計的時候,他所有的幻想與希望破滅時,他才丟棄幻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反抗之路。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遵從了社會現實中這一類型的人物特點。學生認為,林沖在當時的社會里大小也算個“公務員”,而且是遵紀守法、踏踏實實的公務員,他為國家效力不遺余力,這樣的人從不會想著以權謀私。于是,當他被人陷害的時候,總是幻想著能夠通過官方的途徑來獲得生存?!叭虩o可忍,無需再忍”,在他實在沒有活路的時候,他才會奮起反抗來尋得一條生存之路。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文字的解讀來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分析字里行間作者所蘊藏的寫作意圖,從而有利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是要讓學生和書中的人物談話,和作者談話,和每一個文字談話,讓他們從語言文字中見見前所未見的人物,聽聽前所未聞的思想。作為教師,我們無法為學生照亮整個世界,但是,我們可以給予他們一點星火,讓他們運用智慧把這些星火變成照亮他們世界的光源。小說閱讀教學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扇新世界之窗,讓學生從這個世界中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思想、價值。
(蘇芳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學 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