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
【教學目標】
1.學習“丑、特、咬、討、厭、譏”6個一類字,理解“暖烘烘”“特別”“討厭”“譏笑”的意思,練習用“特別”說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感受丑小鴨出生之后,被他人欺負的遭遇。
【教學重點】
學習“丑、特、咬、討、厭、譏”6個一類字,理解“暖烘烘”“特別”“討厭”“譏笑”的意思,練習用“特別”說話。
【教學難點】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感受丑小鴨出生之后,被他人欺負的遭遇。
【教學準備】
6個生字的字卡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有一位童話中的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我們看看他是誰?有人認識他嗎?他就是安徒生筆下的丑小鴨。
2.學習“丑”字。
(1)字理識字方法學習生字。(PPT演示)
(2)學習丑字筆順(Flash演示)
【點評: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能夠獲得練習和實踐?!?/p>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圈畫生字。
【點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p>
三、研讀一~四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烘”。
(1)課件出示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到白板上圈一圈生字。
(2)理解詞義。
(3)出示句子填空。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特”“瘦”。
(1)通過近義詞的方法學習“特”,再用“特別”說一句話。
(2)通過反義詞的方法記住“瘦”。
(3)師:丑小鴨的樣子和別的小鴨不一樣(出示填空)?
【點評: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沒有缺失語言和語感的訓練?!?/p>
3.出示句子,回答問題。
(1)出示課文句子。
(2)師:想一想這句話強調了什么,指名讀。
(3)師: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那么課文中提到誰欺負丑小鴨了?下面就請小朋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可以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
匯報:
1.讓學生從第三自然段匯報——“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yǎng)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p>
2.字詞體會。
(1)學習“咬”“討厭”。
A.用動作法學習生字“咬”。
B.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丑小鴨在家里的處境怎么樣?
給“討”字組詞。
師:誰知道和討厭這個詞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師:那養(yǎng)鴨的小姑娘討厭丑小鴨,會怎么對待它,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點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了對學生的真誠欣賞和認同,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充滿了陽光雨露和溫馨浪漫?!?/p>
(2)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在老師眼前出現(xiàn)了只被養(yǎng)鴨的小姑娘多次虐待的丑小鴨,它含著淚,默默地看著他的哥哥、姐姐被小姑娘細心照料,低下了頭。
A.引讀,丑小鴨多么傷心?。∨瑢W請傷心地讀——
B.師:在家里,丑小鴨受到這么多人的欺負,它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傷心地離開了家(播放視頻)。
【點評:通過音像手段把學生帶進課文內容,讓學生置身于課文第一自然段所描繪的情境之中,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同時,又讓學生在孤獨離家出走的畫面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復習鞏固了生字、詞語,落實了“雙基”,可謂“一舉兩得”,而且效果佳?!?/p>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
師:在家里,丑小鴨得不到親人的愛護,伙伴的關心,傷心地離開了家,來到樹林里,小動物們又是怎樣對待它的?
2.字詞體會,學習“譏”。
A.師: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
師:譏笑是什么意思?
B.想象說話。
師:小鳥譏笑丑小鴨,會說些什么?
C.師:丑小鴨不僅受到了小鳥的譏笑,還被獵狗追趕。
師:如果丑小鴨被獵狗追上會怎么樣?
師:看來丑小鴨是在逃命啊!
師:樹林里還會有哪些小動物會欺負它?怎么欺負它?
【點評: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語感,加強體驗,深入到作者潛意識層面,理解作品?!?/p>
D.師:正因為如此,它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出來找吃的。
師:這么多小動物都欺負它,它一次次被譏笑,一回回被追趕,一天天餓著肚子,讓我們覺得它非??蓱z。(隨機播放視頻)
師:讓我們帶著對丑小鴨的同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課件4自然段)。
四、總結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都知道丑小鴨最后變成了美麗的天鵝了,后來它又經歷了哪些事情,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總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的文本對話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課堂不應該是一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
新課標還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努力實現(xiàn)“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
于是,我們都在心靈深處記下了:“人文關懷——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 長春市第五十六中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