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而今它卻成為語文教學最為薄弱的部分,語文老師最為頭痛的部分。然而,作文教學之路老師還是在堅實地行走著。“只有自己領悟到的才能最深刻最長久,只有親自實踐出來的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睂W生的優(yōu)秀習作都是一次老師不經意間帶出了驚喜,老師應抓住瞬間,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愛好。
關鍵詞:瞬間捕捉;先寫嘗試;口頭習作;趣味任務單
不知怎么的,班上的孩子還只有三年級,每一次的習作布置孩子們都皺起眉頭,有的還怨聲載道。交上來的習作要不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東拉西扯,總是不能盡如人意。習作成了孩子們最重的學習負擔。沒辦法,只逼得我想方設法出怪招來激發(fā)孩子們的習作潛能。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我的幾個“偶爾”收效甚大。
一、關注日常瞬間,注重寫法指導
筆者認為這是以寫為本位的習作教學策略。它的價值取向是為了再現(xiàn)真實生活,采用活動教學法,而活動往往是孩子們最為感興趣的。通過活動創(chuàng)設幫助孩子開掘寫作內容,教學側重點是解決“寫什么、怎么寫”。
在學生一次次的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最為精彩的部分往往是一筆帶過,如,在一次寫游戲的習作中一個孩子這樣寫道:“老鷹東抓抓,西抓抓,過了很久也抓不住我們這些小雞,真是太有意思了。”老鷹拼死抓小雞時的動作呢?小雞們是怎么躲閃的呢?自己作為小雞或老鷹是怎么想的呢?沒有了這些文章還有什么生動性可言呢?一看還是個較為優(yōu)秀的孩子。其實班上的孩子對怎樣把文章寫具體一直都很困惑?;氐睫k公室,一問同年級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還是個普遍問題。怎么辦?來幾次趣味習作技法指導吧。
(一)從孩子們的活動中抓拍鏡頭
在一堂體育課上,身兼體育老師的我,拿著相機在教孩子們前滾翻。在這個活動中,我拍下了動作最為熟練的A生,翻過去卻翻出墊子的B生,怎么也翻不過去的C生……一個個有意思的動作都逃不出我的相機,一張張神態(tài)各異的臉均被我定格。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把這些照片放到大屏幕上,教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笑聲一片。還沒等我開口,孩子們爭著要發(fā)言了。班上“調皮鬼”說:“瞧瞧,那是我。兩手一撐在墊子上,一不留神就翻過去了。太簡單了,沒想到我得意忘形時的丑態(tài)被老師給拍了!”“看看,我們幾個還在為曉東做準備運動呢,張×都快把曉東的頭給搖下來了,這張最有意思!”“那張好,表情多搞笑啊?!蔽耶斎桓吲d壞了,連平時寫不順句子的程×都能說得那么好。機會來了,“同學們,這是多有意思的一節(jié)體育課呀,讓我們看著上面的照片,喚醒我們的記憶,把這節(jié)課寫下來吧!當然寫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照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及猜測當時他們會想什么,沒想到孩子們沒有絲毫怨言快速地動起筆來。“糟糕!輪到我了。這怎么辦呢?班上我最胖了,翻不過去,同學們可得笑死了。正在我猶豫之際,就被按倒在地。有的同學正等著看我的笑話呢,有的同學七手八腳地上來給我做起了準備活動。他們給我按得還真舒服,先享受一會吧。不過這幾個家伙差點把我的腦袋給搖下來了……”多好的一個瞬間啊,我想要不是定格,孩子早就把這有意思的瞬間給忘了。
動作、神態(tài)等的瞬間定格,能喚起孩子的關注之心,能讓孩子們自行挖掘寫的素材、角度。
(二)在日常語文課中進行放大訓練
有時的語文課前我會制造一些意外或者驚喜。偶爾一次故意的無精打采,讓孩子們尋找哪兒看出老師的疲累;偶爾一次嚴師的表演,進行大猜想。最有意思的是一次模仿小偷似的進教室,孩子們抓住了我進教室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通過他們的描述,我儼然真成了一個小偷,還成了孩子們周記中的內容。這樣的課堂多有意思?。『⒆觽兿矚g,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高效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一舉多得?。?/p>
抓住一個個瞬間,能促進學生觸摸寫作的本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寫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一個個的瞬間讓生活具象化、讓情感具體化、讓事件細節(jié)化,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形成寫作內容和方法。
二、注重個體體驗,放手嘗試練習
有些單元訓練作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大。這樣的作文我覺得更適合學生進行先寫嘗試,即老師不上任何的寫前指導課,讓孩子們自我嘗試。如,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為科技想象類作文,在教學這個習作時,我只讓孩子們細讀寫作提示,然后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習作。當然老師的教還是要適時地介入,但這時的介入不能在前,應該在后。過早的細致、到位的“介入”,雖然對寫什么和怎么寫都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少走很多彎路,但是學生會在老師強烈的引導下,容易出現(xiàn)作文的千篇一律。未經指導的寫,雖然難度有了一些,卻減少了條條框框。
寫完后,我根據(jù)學生的習作情況,分兩步走。第一步:“依情而教”。盡管有些孩子的習作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班上很多孩子能出色地完成任務,而且在寫法上有很大的典型性,可以作為教學的范文。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出示優(yōu)秀的習作,引領孩子們欣賞,并從中提出主要的寫作方法,再讓孩子們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這樣的操作讓學生明確了該怎樣完善自己寫作的方向和方法。
第二步:動筆評改?!白魑氖歉某鰜淼?。”這個思想在我班孩子心中已根深蒂固。學生發(fā)現(xiàn)了同伴習作的優(yōu)點,根據(jù)自己的不足,再加上我的點撥,再度動筆習作。雖然對很多學生來說,這時的動筆不是簡單的小改,而是要動“大手術”,但是動起來也較為輕松。最后,進行同桌小組之間的互改(畫出好的句子詞語,提出修改意見)。
三、關注口頭習作,注重語言積累
在習作期初,孩子們的口頭表達很重要。在教材中安排了“口語交際”,是的,只有把話先說好,才能寫得好。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孩子們說自己最想說的,抒自己最為本真的情感。其實這是在大腦中重組自己的語言和別人的語言,形成口頭和頭腦習作。
我把它定義為口頭習作而不是口語表達,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在進行口語表達時,融入了很多寫的元素。
(一)在說中融入表演
“孩子學話需要依靠大量的非語言手段的幫助,有些時候,離開這些特定的伴隨動作,語言的交際還可能發(fā)生故障?!边@是語言學研究的發(fā)現(xiàn)。因此有時的口語交際時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會邊演邊說,這時,動作、表情、生態(tài)等,使得孩子們的說活靈活現(xiàn),引人入勝。
如,在交流母愛時,一個孩子說:“媽媽為了改善我們的伙食常常邊看食譜,邊做菜。有時菜焦了都不知道?!蓖瑢W們提議讓他演一演媽媽燒菜時的狀態(tài)。孩子演得有模有樣,孩子們說得繪聲繪色?!八谋硌葜校铱吹搅藡寢屵吙催呑鰰r的手忙腳亂,不知該先放哪個了?!薄八褘寢尶吹綗箷r的神態(tài)演得特別好?!鼻?,邊演邊說讓孩子們說得更生動、更具體。我認為這就是很好的口頭習作。
(二)在說中煉詞、煉句
我和孩子們在交流時要求能在“說中煉詞,說中煉句”。于老師說:“準確無誤是寫好每一句話的基本要求,達到這個要求,語言就通順,否則,文章就必須進‘醫(yī)院診治?!比欢覀儼l(fā)現(xiàn)孩子在課堂的眾目睽睽下,說通順也較為難,但是孩子們能偶爾蹦出很多好的詞語、句子。于是在交流中我們常做的事就是將這些詞語、句子記錄下來,咬文嚼字,反復推敲,語文味就濃了,在習作中這些好的句子、詞語孩子們就能運用自如了。
四、巧用趣味習作單,著力培養(yǎng)習作興趣
制作“趣味習作單”,源于孩子們怕寫作文下,產生的一個習作小點子。習作單以表達訓練為目的,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段描寫、情景描述、鏡頭特寫為切入口,以趣味和創(chuàng)意為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熱情,提高學生作文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表達的能力。
在真正進入習作前,孩子們會做他最感興趣的事,那就是在習作單上畫畫。如,在學《我最熟悉的一個人》時,孩子們必須通過觀察將熟悉的人畫在習作單上。如此一來,畫的過程就是細心觀察的過程,而且在畫的時候孩子們把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會放大,就更有意思了。有一個學生把班長的牙齒畫得特別的大,寫出來出乎意料:“只要一笑起來,她那兩顆虎牙就不由自主地露了出來。白白的,我想晚上說不定會反光呢,要是黑夜里看到準會嚇一跳,難怪我們班的同學看到她這個班長都會那么聽話?!碑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只是第一步,要使興趣變成常趣,就要智設臺階作“跳板”,讓學生在寫作路上,蹦蹦跳跳,一路前行有收獲。因此“趣味習作單”的設計,也有一定的梯度,如,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除基本的美化和故事記錄外,還增設了“獻給媽媽的詩”和“家長評價”兩欄?!拔沂且活w小小的種子,在您的陽光雨露下,漸漸地發(fā)芽,成長。我是一只小小的船,在您的懷抱里自由地暢游……”一首首的小詩打動著家長的心,在母親節(jié)那天家長在孩子們的“趣味習作單”上留下對孩子的祝福和鼓勵。
習作的過程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觀察、分析、交流、總結的過程,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這個過程漫長且復雜,因此學生往往會對其失去興趣、動力。作為教師不能讓習作教學千篇一律,要積極給孩子架設“支點”。筆者努力地進行興趣、創(chuàng)意的突破和習作學法多變的嘗試,旨在架設一個個讓學生有話想說、有事可寫,有法可依的趣味支點。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學論文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83.
[2]曹才鳳.時代教育評論.時代影視雜志社,2008(5).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柯巖中心小學)